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作为我国中西部的一个欠发达地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会面临着加快发展经济和整治环境的双重任务,如何使人口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凋,实现良性循环,是内蒙古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可持续发展状况、水平进行测度,是内蒙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江苏人口增长快慢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较低,人口质量高低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较高,人口结构优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不一。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首先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同时,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不断调整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3.
人口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人口内涵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广东省四大区域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活力强,协调度高,东翼、西翼和山区发展弱,协调度低,并且广东省人口与经济的发展都有向珠三角地区集聚的趋势。因而,统筹四大区域的人口合理再布局及产业合理转移,是促进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要支点。内蒙古旗县经济发展的快慢不仅直接影响到全区整体经济的发展步伐,而且影响到全区大多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和林县、宁城县、杭锦后旗、鄂托克旗、东胜区、科尔沁区等旗县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全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和有益的启示,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区,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与此相应的是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少数民族人口结构也随之变化。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内蒙古包含了我国56个民族中除珞巴族以外的55个民族的常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是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一、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变化特点(一)少数民族人口低速增长2010年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为505.56万人,占总人口的20.46%,比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区的劳动就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为我区女性人口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内蒙古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之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年龄人口将在校长时期保持在一个较大的规模,经济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需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这样必然对内蒙古女性人口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使女性人口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又面临新的挑战,形成了女性人口的就业机遇与挑…  相似文献   

7.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密不可分。在大兴安岭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换、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深入研析林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明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林区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人口普查、户籍人口资料以及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规划林区发展格局、促进经济腾飞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想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三个方面摆到重要位置,做到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国作为一个正处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所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更大,实现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与对策河北农业大学靳光华孙文生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地区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所谓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指两个系统间协同运作,相互适应,以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发展。人口与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可通过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来衡...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进行的,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儿童,其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成长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生活背景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贯穿儿童期的整个生长与发育过程。社会经济与人口因素是决定影响儿童生存环境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因此,考察和观测内蒙古的社会经济与人口状况,是分析、研究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一、社会与经济基本状况人口状况内蒙古自治区地处边疆,属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的过快增长,儿童数量的大量增加,不仅对改善儿童的生存条件极为不利,还将给人…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口状况是最基本的国情之一。人口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服务对象。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健康及人均水平等事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地区安定。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把人口数量、素质、构成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对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来说也如此。了解海南州人口现状及特点,对认识州情、制定全州规划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人口状况是最基本的国情之一。人口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服务对象。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都把人口数量、各种构成情况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第一生产力。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健康及人均水平等事关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定。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讲,基本单位同人口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的细胞,单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特点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一、内蒙古单位基本特点(一)总体单位数增长较快,法人单位数的增长快于产业活动单位数的增长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内蒙古共拥有各类法人单位147319个,与2004年"一经普"结果相比,净增加76122  相似文献   

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内蒙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对内蒙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初步判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5.
浅析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文/淮阴市统计局人口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但是,人口的发展变化始终影响经济的发展,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人口规模适度,结构分布合理,主体素质较高。增长速度适当,就有...  相似文献   

16.
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地域广阔,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文章立足于在总结和结合实际的前提下所构建的针对西部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分别对我国西部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发展以及三者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统计》2012,(3):25-27
人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人口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变量、经济变量以及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人口变量的变化将对积累、消费、投资、劳动力等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带来冲击和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因此,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本文主要利用比较研究、模型分析等方法,着重探讨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度、人口压力指数等,以便分析人口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前20年,是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地审视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找准差距,透析原因,消除障碍,扬长避短,使经济肌体血脉通畅,加快发展,赶上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一直居于全国前列。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其中,人口是拉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以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研究资料,基于城乡居民消费视角,选取能够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内在联系的统计调查指标,构建包含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技术,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通过城乡居民消费传导,有利于经  相似文献   

20.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形态都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是我们现阶段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人口则是一切经济行为的主体。任何时候,两者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所以,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