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军 《社区》2013,(19):43-43
社区工作者要和形形色色的居民打交道,“说话”是很重要的工作。一年多的社区工作经历,让我对“说话”深有感悟。  相似文献   

2.
量词家族成员众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而且让我们的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如:一“头”牛,一“匹”马,一“口”猪,二“条”狗。一“峰”骆驼,一“尾”鱼,都是说动物,却不重复,真是多姿又多彩。说到书,那更是名目繁多——有时用“卷”,有时用“册”,有时用“本”,有时还要用“部”。  相似文献   

3.
刘绍义 《中华魂》2013,(20):49-49
我常常想,“东”(柬)这个字,为什么是“日”在“木”中呢,“日”在“木”上为“东”,即“杲”字,“日”在“木”下为“两”,即“杳”字,不是更好吗,好记又容易理解。偏偏造个“柬”字是“日”在树林(木)中,多不显眼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义”利”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过程性、具体性的色彩,因而是辩证的、科学的“义”利”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一“义“利”观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正确理论,它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而成为我们的政策导向,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以及“两手都要硬”的行动方案中得到了升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依然需要得到这一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那个前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居然在考试过程中偷看报纸。我强忍着怒火静静地将他的报纸收了上来。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做客”。“为什么在考试时间看报纸?”我和颜悦色地问。“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太精彩了。”“报纸再精彩也要留到课后看啊!”“我想快点把报纸看完。”“为什么?”“因为这份报纸是向刘小宁借的,他说放学后要还给他。”“你为什么不向别的同学借?”“其他同学都不爱跟我玩,不借我。”“当初在订报的时候为什么不订一份?”“我……我……因为我家穷,我买不起。”他呶呶嗫嗫地说。过后,我到了他家,看到了他家徒四壁又破陋不堪的房屋,听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无奈的叹息,我顿时理解了,是贫困的家境和缺少的母爱形成了他自卑和冥顽不化的个性。又一期的《小学生周报》到了,在分发报纸时,我把自己留的报纸分给了他。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惊愕极了。我则向他投去了默许的微笑。过后,他来问我原因,我说:“以后, 你的报纸就包在老师身上了。”他的震憾溢于言表。我要送他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我更要送给他那残缺的关爱和呵护。渐渐地,他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笑容, 他的“侠骨”少了,他的“柔情”多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6.
周锡冰 《金陵瞭望》2007,(16):35-35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员工各种各样的借口:如果工作中的事情不理想.那肯定是老板的问题:如果家里的事情不完美.那一定是对方的错:如果员工在考评中得了个“D”.那肯定是因为主管不喜欢你: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无法满足他: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我没学过: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现在是休息时间,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我没有那么多精力:我没办法这么做。  相似文献   

7.
王贞虎 《社区》2008,(12):31-31
一天早上,我上街买菜,正走着,忽见一辆自行车从远处飞驰而来。骑车的是个小伙子,他骑得很“野”,一路打着响铃,在行人中快速穿过。 眼看小伙子要撞人了,我大声喊道:“当心!”话音刚落,只听“哎哟”一声,小伙子果然把他面前的一个中年人撞倒了。中年人倒在地上,用手指着小伙子,话都说不出来,看样子,撞得不轻。小伙子见势不妙,正要逃走,就听见周围一片呼声:“抓住他!抓住他!别让他跑了!”没走几步,小伙子就让人揪住了衣领。  相似文献   

8.
“快点倒,倒!”“不要倒,再多加几个,加几个!”……教室里呼喊声震耳欲聋,都希望自己的猜想能成为事实。同学们的目光都死死盯住那摇身一变成“口”字形的纸。“哗”一声响,纸终于倒塌了!唉,比我预测的要多,而且多了四个,真没有想到一张纸改变了一个形状就多承受了这么多!有些同学则喜笑颜开,大声地叫嚷着!他们一定猜对了。原来我们正在进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奇妙实验呢!  相似文献   

9.
看到“朝三暮四”您可千万别想多了,它只是我自己总结的一套床上养生方法,从七八年的亲身实践所得的效果来看,确实受益匪浅,不仅治好了我的神经衰弱,而且让我的身体越来越健壮,整天精神矍铄,羡煞很多一起下棋聊天的老友,弄得大家都在我耳边嚷嚷传授他们几招。其实,练习这套床上养生操,简单易行,只要掌握了方法,你就可随心所欲。现在,我就把心得全掏出来,供老年朋友们选择养生方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新爱 《新天地》2011,(12):293-293
为了遵循现代教学规律,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让每一个人得到发展,我校教师在有限的办学条件下,贯彻“多学习、多交流、多练习、多展:示”的理念,逐步探索出了“自合三步”教学模式。即一节课内“学、展、练”三步教学环环相扣,每一步中既有学生个体的“自动”,又有小组的“合作”,“自”而不散,“合”而有序,让优等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够得着。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少年》2009,(9):21-25
谁都知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嘴巴”是用来发声说话的。那么,植物没有这些器官也具备这些功能吗?是的,植物也会看,听、说,也能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觉。  相似文献   

12.
人,真的应该珍惜校园时光。回想自己在“象牙塔”里这四年,我觉得那时每天都是那么单纯、那么快乐,似乎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对于许许多多的事,我都认为可以以后再说,以后再做,但是,又恰恰是似水的时间打破了这些美好的借口……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08,(15):11-11
吴崇魁的母亲郝昭霞远在宿迁,“他真是一个特懂事,特孝顺的孩子,要不是为了我,他也不会成为运动员,吃那么多的苦”。说起孩子,她的言语中充满了不舍。  相似文献   

14.
在多次关于品牌建设的讲座中,我向听众提出一个投射性问题,即如果你企业的命名只能在“虎“和“羊”中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一个?不管面对的是哪个行业的管理者,大多数的答案无疑都是“虎”。我想如果让读者做选择,结果也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魏俊青  杨兆强 《新天地》2011,(10):129-129
培优转差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在教育教学中,看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学生的“优”与“差”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去“培”与“转”。我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中,做到了“五字”原则:诚、爱、严、宽、实。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口语运用中存在着一个小小的误区。“那么”、“哇”的滥用,“啊”与“儿化”的不规范使用,以及“粤语化”倾向,就是这个误区的一个小小的“角落”。文章列举了误用的种种表现,并对它们的规范用法作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人离开校园,进入职场之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大多数人一生中都要面对一次比较严重的职业危机。如今,“70后”“80后”和“90后”三代人各自处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其中的不少人会遇到职业危机。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职业危机,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危机呢?向阳职业规划咨询中心的职业指导专家提供了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中,“母子”与“子母”是一对同素异序词,在表示“母亲和儿子的合称”这一意义,二者存在着同义关系。而当“子母”作语素时,又形成“子母~”的格式,“子母”是以比喻的方式反映客观对象,是喻指的,后一个“~”是直接反映所指的客观对象,是直指的。  相似文献   

19.
翻开日历,明天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了,我高兴地走到妈妈的房间,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噢,是不是应该……”说完我就认真观察着妈妈的反应。妈妈放下手里的报纸,说:“那你想要什么礼物?”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想明天当一天的家长!”妈妈的眼睛里闪过了一丝不信任,但很快妈妈就对我说:“好吧!明天你是家长,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我给你100元,你就看着办吧!”  相似文献   

20.
父亲到小菜畦转悠了一会,回来说菜上虫很多,再不浇药水,小菜就要被虫吃光了,让我去买两盒“敌杀死”。我以为听错了:“就巴掌大一块地,能有多少虫,要两盒药水?”父亲瞪了我一眼:“你懂个啥!春季虫多,你光灭自家菜地里的虫,不灭旁边人家的几块菜畦,前灭后进,哪年长出个菜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