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同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想象的过程一样,任何艺术欣赏的过程,也都是想象的过程。我们把前一种想象称之为创作想象,后一种想象叫作欣赏想象。没有欣赏想象,也就谈不到真正的艺术欣赏。因为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不同于生活中的形象。大家知道,生活中的形象是艺术形象的根源,前者是客观的、个别的,后者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一般和个别的  相似文献   

2.
联想和想象在认识中有形象性、发散性、非逻辑性、创造性、现实性、超前性六大特征。在科学、文学、艺术创造等人类活动中,联想和想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艺术创作中,想象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感知、情感、理解诸种心理因素,只有借助想象而达到客观化、对象化,才能真正实现其审美价值。所以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屈原的崇高地位,是与其高度自由的艺术想象分  相似文献   

4.
想象在文艺欣赏中的作用张少扬狄德罗在《关于戏剧艺术》一文中指出:“想象是人们追象的机能。”他又指出:“想象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确实,科学中新规律的发现,技术中新机器的发...  相似文献   

5.
想象与情感设计是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创作、演唱、声乐训练和表演心理素质的调节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问云儿》是一首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典型艺术歌曲代表,只要演唱者从想象与情感体验到演唱诠释进行精心设计,就会将单纯的歌曲演唱真正提升为至臻完美的声乐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的问题引起的争论,大都与想象连在一起。有些同志认为报告文学要求真实,所以就不能想象;有些同志认为报告文学容许想象,所以可以虚构。前者把想象与真实对立起来,后者把想象与虚构等同起来,这些片面的看法,对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和创作都是不利的。到底报告文学创作中是否容许想象,想象的作用如何,报告文学中的想象与其他文艺创作中的想象有什么区别,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如何更好地展开想象,本文想联系作品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想象是一种思维。形象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心理实质是“象的运动”。但审美想象不同于形象思维。在审美场三层面建构中,形象思维在第三层面。审美想象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并在继发过程思维和原发过程思维参与下的“三统一”的思维方式。审美想象发生时,无意识思维内容起作巨大的作用。所以,审美想象所创造的形象,既具感性又有“理性”、既具个别性又具普遍共同性、既具超功利性又有功利因素、既具无序性又是有序的。真正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是审美想象的创造物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都要运用形象思维。而想象在形象思维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古往今来有关的文艺论著和创作实践,都把想象和虚构紧密连在一起,在虚构和想象之间划上了等号。人们一提到想象,必然就会想到虚构。这样,就把这两者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体的演变,出现了新兴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从而想象也成了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想象的含义和作用,必然会产生变化和发展。倘若看不到这一点,不加以总结和论述,势必会造成混乱。现在,在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上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诗与想象的关系,历来都是西方诗学密切关注并热烈谈论着的传统话题,就这一话题能真正谈出新意,并赋予它以深刻经典意义的,却是19世纪的欧洲浪漫派。这倒不是因为浪漫派比以往任何一种诗学观念或流派对想象问题投注了更多的热情以及由此而产生了大量有关这一问题的议论文字,而在于它把几个世纪以来有关诗与想象关系的常识性表述变成了一种哲学,即浪漫派不是从现象上去判别诗与想象之间的确凿无疑的表面勾连,而是从一个形而上的高度来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这一高度就是诗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以奇异动人的想象、奇妙曲折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把平凡的人物、现象错综地编成一幅幅不平常的图画,从而在儿童面前展开一个五彩斑澜的“幻想王国”。这符合儿童好奇、富于想象的心理。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童话,能激发儿童兴趣,促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试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思维腾飞的翅膀──论想象的认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是人从事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阶段和思想工具,具有五个方面的认知功能:一是辅助认知的手段,在直接认知中弥补信息材料的不足,在间接认知中再造认知对象;二是概念形成的中介,以意象思维的形式构成了从感觉到概念的中间环节;三是构造符号的工具,在知觉形象的基础上同理性一道创造出了抽象符号;四是理解概念的助手,把僵死枯燥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概念”;五是通向实践的桥梁,在从观念到实践的过程中预先形成活动结果的形象和活动计划。人的认知过程从物质到思想和从思想到物质,都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没有想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类认知。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维柯的诗性开端思想,认为不管是从具体的概念上,还是整体的方法上,维柯(Gambattista Vico 1668-1744)都把诗性置于理性之上,因而开启了一种由想象构成的普遍之路;在维柯的诗性思想中,想象不仅是人类个体发展的起点和形而上学的基本前提,而且也体现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真正开端;这种诗性开端说把诗看成人类知识乃至文化的基本力量,揭示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真实起点,表现出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颠覆.  相似文献   

13.
马修·阿诺德在《批评在目前的作用》一文中,谈到批评与创作的关系问题,认为批评可以与创作一样是高级的才能,人也能从中得到真正的快乐,由于现代的生活世界是复杂的,现代诗人要写好诗,必须有批评能力,否则,写出的诗就贫乏、没有生命力。此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批评与创作各有自己的媒介,前者更依赖思考,后者更依赖想象,思维方式不同,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创作者都有丰富的批评才能。  相似文献   

14.
想象在科学认识中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作用:想象使科学认识具有超越性;想象使科学认识具有创造性;想象是通向科学真理的内在环节。想象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人类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一种普遍思维现象。随着想象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的秘密的揭开,整个人类的科学思维水平将大大地深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工会体制具有根本不同于美国的工会体制的基本特点,而国内的一些学者在以定量方法研究中国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方面的作用时,往往把中国的工会体制想象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体制,尤其是把它想象为美国的工会体制,从而像有关学者研究美国工会的作用那样研究中国工会的作用,这样做难免不切实际。因此,在研究、评价中国工会的作用时,不能仅仅关注工会在维护职工的某些局部的、眼前的经济报酬上的作用,而应该有更加宽阔的视野,研究具有中国国情的实际问题,建立中国自己的工会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6.
巴什拉的诗意想象论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什拉提出诗意想象论不仅克服了传统想象论的二元对立的不足,而且也纠正了现象学主观性的毛病,认为想象是想象的主体和想象的客体之间的不断的相互作用.这一思想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想象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物质的想象和动态的想象;想象的表达作用.巴什拉诗意想象论的美学意义在于承认想象的整合作用,使人不断地高于自己生活着.  相似文献   

17.
骆驼精神     
《源流》2007,(10)
茫茫大沙漠,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曾想象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狂奔的情景,那将是多么的潇洒。直到这一天真正站在了沙漠上,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幼稚,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8.
艺术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庆国同志的《“艺术起源于劳动”说质疑》(载《复旦学报》1982年第3期)一文,不乏某种真识,但他显然是把长期流行的庸俗社会学解释,即把艺术起源简单机械地归结为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视作对“劳动说”的本质性说明,结果歪曲了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释的“劳动说”的真正实质。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过程”。我们认为艺术起源劳动,首先也是把艺术起源看作人类文明的一个历史过程。原始艺术产生的复杂状态远非我们今天的想象所及。人类最初产生的艺术不仅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些分门别类的艺术,甚至也不是那种所谓“三位一体”即舞蹈、音乐、诗歌结合在一起的艺术,而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社会意识的混合体”的“一个方面”。这种  相似文献   

19.
艾青在其《诗论》中指出:“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自己的想象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院成’的艺术。”陆机在《文赋})中则认为诗歌可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现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可见,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想象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诗歌创作是如此,诗歌教学与欣赏也是如此。试想,没有“瞻言而见貌”的直接想象,怎能对诗歌形象得到逼真的直接感受?没有由此及彼扩散式的想象,怎能领会诗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没有在上述想象中自然激起的聚合想象,又怎能沉浸…  相似文献   

20.
所谓情感体验 ,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 ,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 ,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有责任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 ,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   1.创造意境 ,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  创造意境 ,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激发他们进行想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