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范蠡生平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于春秋末期、战国初年的范蠡 ,先前不大为学术界所重视 ,但近几十年 ,随着学术研究的逐步深入 ,特别是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等地下资料的不断发现 ,学术界日益感觉到了范蠡的重要性。   1990年 ,李学勤先生曾指出 :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因袭了《越语》 ,所以“《越语下》又应该比《黄帝书》早一个时期”。“如果《黄帝书》确不迟于战国中期 ,《越语下》就当是战国前期的作品 ,和范蠡的时代相近 ,其所述范蠡的思想应该是接近实际的。”①1992年 ,陈鼓应先生也认为 :“范蠡可能是黄老之学的创始者 ,也可能是老学到黄老之学的重要中间…  相似文献   

2.
赵纪彬 《晋阳学刊》2013,(6):136-137
《庄子渔父》篇中的渔父非为范蠡,他只是庄子所虚构的一个人物符号,是庄子达意的一个工具.首先,孔子与范蠡所活动的区域相距甚远;他们所从事活动地毫不相干.其次,渔父与范蠡的形象迥异,思想亦不相同.庄子之所以虚构“渔父”的形象,乃由道家钟情于水的情怀及庄氏家族流亡的背景所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有一些研陶学者或撰写专题论文或出版专著,对20世纪的陶学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如钟优民《陶学发展史》专著中的第七章、第八章和《世纪回眸 陶学百年》专题论文;魏正申《二十世纪陶学论著》、《陶渊明及其研究论》和多篇专题论文;吴云《陶学一百年》、《“陶学”百年》、《功夫在陶外与功夫在陶内——20世纪陶学研究论略》等三篇专题论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古中国记有铸金人之像的,有见于春秋末期勾践为记念范蠡所立金像。“越王乃使良工铸金像范蠡之形.置之坐侧,相夕论政”《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后来秦始皇聚六国兵器于咸阳,仿翁仲形,铸有十二金人;西汉霍去病北征匈奴,夺得祭天金人,也皆是铸像,但这些铸像,盖为他人形像而传,仅都是为某种需要所铸,并未普及民间。中国史有为己树碑立传,且遍及全国,令黎民百姓顶礼膜拜者,当始自唐明皇李隆基。据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称.“开元年中天下铸圣像,郡皆一,而潘独二;力士以其本乡,故自铸其一也”(卷一百六十一《茂…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云:“古代作家能够在作品中把他的个性活现出来的,屈原之后,我便数陶渊明。”(《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明代王圻云:“情之所蓄,无不可吐出;景之所触,无不可写入;晋惟渊明,康惟少陵。”(清陶谢集在《靖节先生集民诸本评陶汇集》梁、王二人从抒情艺术着眼高度评价陶诗,把陶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屈原、杜甫相提并论,是颇有见地的。因而对陶诗的抒情艺术方法进行一些探索,是颇有意义的。我国的抒情诗,在陶渊明之前已经有了源远流长的传统。从峡经咕帼风》、饲。雅》,《楚辞》的《离骚》、《九章》…  相似文献   

6.
著名陶学大家、学者吴云先生《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消炎片明集译注》论及《桃花源记》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这是魏正申几十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全文与全人,以及陶所处的时代的深刻体会。”资深的吴先生赞魏氏“第一次提出‘桃花源思想’”此语一出,陶界皆惊。陶学家赵治中、张驰,李金坤、李华(江西)、刘继才、宋绪连、陈忠及笔者都在文章中涉评“桃花源思想。吴先生在本文中称陶公”晚年形成‘桃源思想为主要标志的桃源思想;对桃源思想的三重表述”。以吴先生对百年陶学的洞察,娴熟,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必为考证所得,绝非臆断。笔者浏览20世纪陶学家论述,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不断有一些陶渊明研究者或出版专著或发表专题论文,对二十世纪的陶学流程进行梳理、总结,使二十世纪陶学史研究初见成效,甚至可以说,成果可观。但是,与之俱来的,我们也看到有个别作者之文失误甚多。比如吴云先生《陶学一百年》(以下简称“百年”)《功夫在陶外与功夫在陶内——20世纪陶学研究论略》(以下简称“论略”)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庄子渔父》篇中的渔父并非范蠡,首先,孔子与范蠡所活动的区域相距甚远;他们所从事活动毫不相干,这就导致他们不存在交往的可能.其次,渔父与范蠡的形象迥异、思想毫不相同.渔父只是庄子虚构的一个人物符号,是他达意的一个工具.庄子之所以虚构“渔父”的形象,由道家爱水乐水、钟情于水的情怀及庄氏家族流亡所致.  相似文献   

9.
开拓认识论研究新阶段的新篇章──读夏甄陶的《认识论引论》王玉恒《哲学研究》编辑部“文革”前,我国理论界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苏联引入的教科书的思路来研究、阐述和宣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当时,还没有一本系统阐发认识论的专著。“文革”后,在...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与哲学──《蒙古族哲学史》前言陶克陶一个新消息!蒙古民族哲学史苑囿的新树终于开出了花朵,这就是《蒙古民族哲学史》。树可贵,花亦可贵──开山第一次。亚里士多德说:“政治学术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这是为他的《政治学》辩护的。据我看,哲学、哲学...  相似文献   

11.
范蠡与计然     
范蠡与计然高敏范蠡其人,当政则助越国致富强,雪国耻,进而称霸中原;为商则“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从而获得“陶朱公”之美称。正当他官运亨通之时,却不贪恋官位,急流勇退,转而埋名隐姓从事商业活动;当他在商场上大显身手,家累千金的时候,他不仅没有挥霍浪费...  相似文献   

12.
皋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皋陶,亦作陶或咎,或称陶叔(《易林·需之大畜》)、(《路史·后记》),相传是我国古代刑法的创立者和声名卓著的法官。他的事迹零星地见于《尚书》、《左传》、《竹书纪年》和《史记》等较早的史书,《离骚》、《说文》和诸子等书中也可见到片断记载。相传他断狱公平,执法公正,又被后人视为狱神。伪古文《尚书》说他主张“镇刑”、“轻刑”,希望“无刑”(《大禹谟》)。从东汉开始,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提高,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类并提,列为古十二圣之一(见《论衡·骨相篇》)。魏晋以降,氏族谱煤之风…  相似文献   

13.
苏过斜川之志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川是陶渊明隐居处的一个地名,陶50岁作《游斜川》诗并序。苏过终生学 陶,特于50岁那年将自己卜居之地“名之曰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士”。本文对其“斜川之 志”进行历史、哲学、文化的阐释,指出其基本内涵是:自然的心态.自由的精神,独立 自足的文化品格。它近承苏拭,远绍庄、陶等一切自由土人,深具宋人兼容而通达、内省 而广大的风神韵致。因此,作为文化符号的“斜川之志,既可铨释宋代文化、文人中一种 颇为普遍的自由生命意识和艺术哲学,又可说明中国古代士人自由文化传统的递嬗沿革。  相似文献   

14.
读胡寄窗先生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发现该书上册第486页及487页上所引用的《墨子·鲁问篇》中的吴虑“冬耕夏陶”一语,其所引与原文不符。《墨子·鲁问篇》的原文为“冬陶夏耕;自此于舜”,是说吴虑这个人主张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他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为社会服务作为“行义” 的标准(“劳天下以力为义”),把将自己辛勤劳动所生  相似文献   

15.
论20世纪陶渊明诗文系年探讨的三次展拓□刘孟阳关于陶渊明的年寿,自颜延之《陶征士诔》“春秋六十有三,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之后,《宋传》、萧《传》皆从之,宋王质《栗里谱》、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清顾易《柳村谱陶》、丁晏《晋陶靖节年谱》、...  相似文献   

16.
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陶渊明集译注》、《陶渊明评传》、《20世纪陶学论著》和《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都对“隐逸”说和“忠愤”说诬贬陶公之论予以驳评。在《探稿》里,以《论陶渊明社会发展阶段观》、《论陶公的桃花源思想之三重表述》、《陶渊明的无君论思想之我见三文》在《评传》第二编“陶渊明君臣观念论”里,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雄踞商界达三百年之久,与山西商人同执商界之牛耳。他们营商的足迹“几遍禹内”,所谓“山海无所不至”。徽州商人营商成功的秘袂,除了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以儒术饰贾事”,自觉地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也就是以儒道经商,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以外,高明的经商艺术亦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善于从古代商人那里汲取经商的有益经验,《史记·货殖列传》所总结的先秦商人范蠡、白圭的治生之学成了他们尊奉的圭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徽州商人经商之术也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高宗武、陶希圣曾是汪精卫对日媾和的“先驱”。1940年1月初,高、陶趁汪精卫赴青岛参加南北傀儡政府合流会谈之机,从上海出走香港,并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日汪秘密签订的《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纳》,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史称“高、陶出逃。”究竟什么原因促使高、陶反水,出走香港,笔者以为:一、高、陶对未来新政权的人事安排不满。高、陶自命为“和平运动”的元勋,故期望值很高,高宗武想当新政府的外交部长,陶希圣想当实业部长,但人事控衡的结果是周佛海系核心分子得势,高、陶只被委任为未来新政府的外交部次长和宣传部长,放心生…  相似文献   

19.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佐越王勾践报吴辱之后,去之湖上的事说: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对这条材料,细加思绎,觉得有两个问题应予考虑。一、“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和“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都提到时与人,它们的关系怎样?《史记》旧注“不责于人”释为“择人而与,人不负之,故云不责于人也”,不甚明确。这所择而不负的人竟究是谁?有人说是共事的伙伴,有人说是交易的对象,不管是哪个都是有责于人。所以这样的解释,难得妥贴。二、依文意看,“故善  相似文献   

20.
论陶渊明《饮酒》的美学风貌韩文奇《饮酒》诗二十首在陶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泣。陶渊明五十三岁时创作的这组诗歌,感慨颇深,境界超远,可谓卓尔不群。本文试为论之,并就教于方家。(一)《饮酒》二十首是咏怀之作。前有小序云:“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