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关凤坡 《新天地》2011,(6):40-4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的监护角色就缺失了,从而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独自或与长辈、亲友共同生活的孩子。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最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层出不穷,除了心理异常、亲情饥渴,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包括女孩受性侵、男孩被拐卖等时有所闻。与此同时,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走上社会,因为性格缺陷等原因,也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政府与社区关注较少、学校教育和管理失控、父母监控机制弱化、留守儿童自身进取心不强,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障碍较多。为此,应积极应用“三维”(社会、学校、家庭)“一体”(留守儿童自身)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独自或与长辈、亲友共同生活的孩子。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最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层出不穷,除了心理异常、亲情饥渴,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包括女孩受性侵、男孩被拐卖等时有所闻。与此同时,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走上社会,因为性格缺陷等原因,也极易走上犯罪道路。可以说,"留守儿童"在当下中国,已成为一个让人愁肠百结的词语。  相似文献   

5.
全永光 《社区》2008,(6):23-23
福建省建瓯市共有留守儿童1236名,为了让这群特殊的孩子有一个和谐温馨的活动场所,与同龄人共享同一片蓝天,建瓯市专门成立了15个社区留守儿童工作站。工作站派专人负责,为辖区内的留守儿童建立动态式档案和联系卡,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同关爱、管理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权益维护的"三维一体"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政府与社区关注较少、学校教育和管理失控、父母监控机制弱化、留守儿童自身进取心不强,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障碍较多。为此,应积极应用“三维”(社会、学校、家庭)“一体”(留守儿童自身)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仁斌  洪峰 《新少年》2009,(4):6-7
董一蒙是彰武县西六家子乡九年制学校女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此,她和这里的许多孩子一样,成了“留守儿童”。在西六,贫困孩子多,留守儿童多,这些特殊孩子是否感到了孤单和艰难?不过,董一蒙说:“我们身边有许多朋友。”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到西六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8.
吴光兵  钱伟 《社区》2011,(25):38-38
为了解决部分“留守儿童”放暑假无人管理的问题,使身在外地的打工父母无后顾之忧,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高台子街道办事处建设社区开设了“留守儿童”暑期小课堂,吸引了辖区40名“留守儿童”前来上课,同时也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假期间,建设社区把图书室作为儿童专区,并且充分利用社区图书室里的5000余册图书,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做作业、查资料、阅读。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此背景,笔者随机选择湖北省黄冈市的6所学校,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影响,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成绩有显著影响,其次是父母双方中一方外出务工,其中母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成绩有显著影响,父亲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成绩无显著影响;在三种成绩水平中,上等成绩的孩子受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最显著。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实际情况,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由此而生。缺少父母关爱的儿童在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本文结合实际,客观、真实地分析了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及特点,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通过以家庭为切入点、学校为主导、教师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等多样化的合作,形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村委会(社区)—家庭”一体化平台,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共育,减轻留守困境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红  钱江 《社区》2014,(30):18-19
项目名称 “福彩有爱”小候鸟活动项目 项目背景 在浙江省德清县,每年都会有很多留勺叫L童来这里与打工的父母团聚,人们称这些孩子们为“小候鸟”。“小候鸟”到来,虽然能看到父母,在父母身边生活一段时间,但父母要工作,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照顾他们,“二次留守”成为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他们原本就对环境感到陌生,无法很好地融入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在家而缺少对子女的教育,同时政府学校等又无法关爱到所有的这些孩子而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保证,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活、道德、心理、学习、人生观、世界观等出现了严重的偏向和错误的认知。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校目前拥有留守儿童346人,占学生总数的63.5%。因工作性质等原因,其中70%的留守儿童家长已有二、三年没有回家了。苦于手头经济的拮据,加上亲情的日渐丧失,我校有74%的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父母之间存在着心灵沟通陌生化的倾向,造成其日常亲情互动的缺失或不足,形成留守儿童的严重心理焦虑。经调查得知,44.8%的留守儿童不愿与父母进行感情沟通,而这正是留守儿童群体特有的心理焦虑,也是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所表现的首要弱势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们普遍认为,留守儿童表现在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在家的孩子的沟通频率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社会交往行为、日常生活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沟通频率越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更健康、社交能力更强、日常生活行为更好;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6.
在江西赣县县城创维路,有一个“留守孩子之家”。这里,有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在县城读中学的农村留守孩子38人。创办这个“留守孩子之家”的,是回乡打工妹黄冬梅。一个回乡打工妹怎么会想起创办“留守孩子之家”呢?她又是如何经营管理“留守孩子之家”,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地将  相似文献   

17.
据上海等6个城市聋哑学校的调查资料,药物性耳聋占全部儿童耳聋的78%。其祸根就是无知的父母给孩子滥用了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年龄小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其实磺胺类、青霉素均可引起孩子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留守儿童与父母双方均在身边的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差异,初步探讨留守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发展情况,随机抽取河南省144名4-5岁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参与实验,对他们实施接受意外地点任务和意外内容任务两个测试.结果表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非留守儿童完成测试的反应时间显著短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即留守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父母在身边的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结构视角缺失的留守儿童研究,没有辨别漫长的留守经历对于留守儿童和农村社会的真正影响。通过将结构的视角带回来,本文旨在勾勒行动者与结构之间的互为构建过程,以刻画这一历史场景下社会结构变动的轨迹。基于广西中部壮族留守儿童的田野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对于割裂性城乡关系的认知始于其父母在两地分离的状况下再造“家”的过程。家庭结构变动、“家”意义的丧失、乡村社区衰落以及制度性向上流动渠道的封闭,推动了留守儿童真正脱离乡村社会。留守经历塑造社会行动者心智结构的过程,导致了农村社会结构断裂和新劳工生成的双重结构后果。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除了强化家庭功能,外出父母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外,还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