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云 《社会科学论坛》2010,(13):179-182,204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公民的城邦,公民是城邦的公民,城邦整体和谐和公民个人幸福是同一的。而城邦实现和谐与公民获得幸福的关键则是中道原则。保证中产阶层的绝对优势地位和城邦人口的适度增长,是城邦和谐与稳定的前提条件。在财富、权力、名誉等外物的觅取方面适如其量,在品行方面保持中度,做到克己、勇毅、正义和智慧,是公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亚氏这些主张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我们理顺社会整体和谐和公民个人幸福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整体和谐和公民个人幸福的具体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邦在希腊人那里呈现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政治是新的社会空间的主题.话语在政治活动中取得了支配地位,由此法律成为城邦的逻各斯.为城邦立法实践的成功从现实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念,为自然立法是为城邦立法的逻辑拓展.数学则是自然之法律.  相似文献   

3.
韩平   《理论界》2010,(3):73-74
城邦的建立,除了地理环境的分散性外,也与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世界特殊的政治形势有关,更重要的是希腊人进入文明方式的特殊性。城邦内部追求独立、自主,尤其把政治自由看作每个公民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为了保证自由权利的运用,城邦政治家们选择法律作为城邦一切政治活动的准绳,维持城邦社会的运转。希腊法治思想对早期西方思想存在一定的启蒙作用,奠定了它在系统性分析方面取得的成就。但早期法律内部也存在缺陷,并最终导致城邦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4.
城邦既是一个以公民权为核心的公民集体,也是一个包含奴隶、外邦人、外侨在内的社会。在城邦的这一特性下,作为希腊城邦的典型个案——雅典社会的经济性质则呈现出巨大的复杂性,在公民集体内部,掌握土地的农民对城邦的政治产生了主导性影响,但工商业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体现在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建立上,也表现为维护民主政治的稳定上。工商业和农业共同支撑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长久存在。  相似文献   

5.
神话与宗教:希腊城邦公民文化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瑞英 《学术界》2004,(3):227-236
神话与宗教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发祥地 ,对希腊城邦公民社会与政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一方面从神话与城邦的同一性阐明城邦公民文化的法律意识、价值认同以及自由、平等、正义理念渊源于神话 ,并使公民文化中的神话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和叙事性的特征 ;另一方面不仅从宗教生活在城邦公民文化中所占有的崇高地位来论述宗教祭祀活动是公民文化的特有内涵 ,而且戏剧、体育、美术与艺术作为公民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也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的。而宗教生活社会化使公民在拥有共同的神话心理与宗教思维的同时 ,一种政治秩序、社会价值取向被认同 ,一种思想观念体系逐渐形成。这使城邦公民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思想与精神品性 ,即对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的崇尚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薛桂芬 《北方论丛》2003,8(2):38-40
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城邦统治形式不能适应奴隶制在更高阶段发展的历史趋,小农经济崩溃,公民与土地所有基本合一的原则逐渐破坏,城邦的基础发生变化,这是雅典城邦危机的基本原理和标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与《法律篇》中城邦和谐统一思想的细致梳理与分析可知,《法律篇》消解了存在于《理想国》中为保持城邦秩序良好运转而采取的措施间出现的紧张关系,故从全局和整体上把握柏拉图城邦和谐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民主制和贵族共和制著称于世的古希腊、罗马城邦制度是在阻断了王制后发展起来的。这一“民主化”进程与希腊罗马早期国家的权力结构有深刻内在联系 ,城邦中体现原始民主的组织机构———贵族集体议事会和人民大会始终存在。原始民主传统强化了城邦时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基本理念及价值取向 ,其主要是 :集体治权观念、权利平等观念、城邦公益观念。它们反过来又巩固了城邦民主共和制度  相似文献   

9.
春秋:城邦社会与城邦气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有一种精神是春秋精神,有一种文化是春秋文化,有一种风度是春秋风度,有一种气象是春秋气象。春秋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形成这一时期文化风韵的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城邑文明,春秋时代是典型的城邦时代,礼乐文明是以城邦文明为基础的。春秋时期完成了哲学的突破,以史学家为主体的哲学集团实现了哲学从神的哲学到人的哲学的转变,哲学达到了体系性的成熟。国史的出现意味着这一时期城邦史学的成熟,城邦史学的建立是以城邦自立为前提的。春秋还是君子由阶层的意义转向道德的意义,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即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10.
古代城邦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城邦的社会结构、社会等级和社会管理中都渗透了一个核心要素:服从城邦.同时,制度化的血缘关系、家庭宗教和精神伦理建筑了城邦人的服从心态和服从观念.这些社会和家庭中的核心观念和文化是城邦行政文化形成的摹本、基础和核心.服从型的行政文化解决了城邦成立之初的一个关键问题:城邦居民服从城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高君 《北方论丛》2003,3(2):34-37
古希腊城邦经济产生于公元前8-4世纪,城邦间的政体独立,经济贸易的自由发展,使希腊境内的各城邦相继产生采掘业、农牧业、地产业、造船业和手工业等等,随着海上商路的四通八达,也出现了银钱交5换业。独特的人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构架,使各城邦的奴隶、平民、工商奴隶主共同创造了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黄显中 《北方论丛》2006,(3):121-126
亚里士多德对公正德性的探讨却以理想的城邦共同体为背景,他设计的城邦是自然的伦理实体,而德性的生活是其形式或自然目的。城邦像一个有机体,但不是一个有机体。城邦优先于公民,公民对城邦负有义务。但公民作为伦理成员,有着广泛的伦理权利。因而,城邦的伦理秩序不是完全国家主义的齐一划秩序,而是以伦理实体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合作秩序。城邦公民是自由的个体,公民之间相互平等。  相似文献   

13.
城邦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自身目的性,也具有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自由也有两重含义:第一是人的独立性、属己性;第二是指个人行为活动方面不受限制。个人独立性、属己性的自由是城邦自足的必要条件,而为所欲为的个人自由却损害自足的城邦。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集中讨论了个体善与城邦善及其内在关系问题,两种善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个人与城邦之有机联系基础上的.从知识论角度看,亚里士多德对二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是充满希望和自信的.事实上,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中,也不乏这种自信和希望.但在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推动的现代社会,个体善与城邦善之间的内在关联就变得不那么令人充满希望和可信了.  相似文献   

15.
荷马史诗与希腊戏剧中的“公民形象”,富有现代意义。荷马的公民形象主要体现在对英雄价值的推崇上,即希腊城邦公民,必须追求人的自由与生命存在的勇敢。希腊戏剧创作与表演,有着明显的公民教育意图,戏剧诗人必须坚守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希腊悲剧,创造了时代的公民形象,特别是重视情义与德性的公民形象。希腊喜剧,通过批判懒惰的公民形象并歌颂正义的妇女形象,为时代和未来的人民形象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5,(5):45-50
城邦是否先于个体和家庭,这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城邦在本性上优先于个体,并给出了相应的论证。但是,这个主张却引起后世许多学者的争论和批评。当代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两位重要学者大卫·凯耶特和弗雷德·米勒分别对这个主张做出阐释,但他们的解释也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共同体主义的解释,我们不仅可以恰当理解亚里士多德"城邦在本性上优先于个体"的深刻含义,而且可以认识到个体是由他们所属的共同体创造的,每个人都被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所塑造,个人依赖共同体获得道德、自我同一性以及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雅典城邦,占女性绝大多数的非公民妇女地位极其低下;非公民妇女的存在成为男性公民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又一重要因素,非公民妇女还替代公民妇女成为男性公民社会生活的主要陪伴者;部分非公民妇女凭借自身条件影响着雅典男性公民的决策,从而对城邦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薄振峰 《东岳论丛》2019,40(7):94-101
斯多葛学派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从人的自然本性和精神素质的平等推出人的自然平等和精神自由,这为后世人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资源和养料。西塞罗认为国家乃人民之事业,源自人民的权力只应当通过法律的保证来实施,而且权力只有根据道德的基础才能被证明是正当的,这就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国家的合法性问题,成为千百年来政治哲学中的常识。斯多葛学派从人的理性的普遍性提出了世界城邦或世界国家理想,在世界国家中,公民权的取得依靠的是作为人类共同特征的理性,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取得公民权。斯多葛学派的思想通过罗马法进入了后世,并深刻地影响了基督教,为后世的人权理论准备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1]批判性地考察Bernard Williams对<理想国>中的城邦-灵魂类比的犀利批评,反思当代学者对其批评的回应,通过剖析其文中学者们所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即正义的分工定义,以此重构理性和正义在柏拉图道德心理学和政治理论两个层面上的紧密关联,进而重新确定城邦-灵魂类比的合法性及其局限性,对<理想国>整体论证框架作一种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20.
袁嘉健 《理论界》2011,(12):62-63
公民作为政治概念,涉及的是人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论述其公民思想,涉及公民的定义、公民的资格和公民的特质等问题。亚氏所定义的公民是与政体和城邦密切相关的,公民是城邦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公民的资格是指公民必须享有治权,参与城邦的治理,参与到城邦的共同关系中,居住地、参与司法活动和血统等都不是成为一个全称公民的充分条件;公民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财产,公民登籍的财产资格应当订定适当数额。公民的特质包括既能统治也能服从统治、拥有闲暇以及具有激情与理智等自然品质。即使公民概念已经随着历史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亚氏的公民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公民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变迁的脉络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