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国初许多来自国统区的知名作家为创作的转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其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所谓创作转型主要表现在 :创作题材上由知识分子生活转向了工农兵生活 ;创作文体上从批判转向歌颂 ;创作方法上从传统现实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我们说,鲁迅、巴金、老舍、曹禹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茅盾、丁玲、叶紫、萧军、夏衍、张天翼、赵树理、周立波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的创新也是现实主义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四十年代七月派作家的创作同样是现实主义的,就理论而言,如果说茅盾二十年代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是现实主义的一种,那么,稍后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倡导和周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张扬同样是现实主义理论在中…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主义理论探讨中,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颇为复杂而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解放后,文艺界曾经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过反复的论争,我们批判了那种把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绝然对立起来,企图否定先进的世界观对创作的指导作用的错误理论,这是必要的;但在理论上却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认为任何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都是完  相似文献   

4.
十六封建末期的诗歌与散文1.明清散曲封建末期的诗歌,以散曲、小曲、自度曲等作品为主。现在我们先研究散曲。明代是散曲的繁荣时期,作家姓名可考者三百数十人,其中如王磐、冯惟敏等都是不朽的巨匠,而冯惟敏的地位尢其重要。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郵(今江苏高郵)人,大约生於十五世纪中年,死於十六世纪初年。  相似文献   

5.
享利·詹姆斯是一位素有争议性的作家.首先是他的归属问题,英国文学史将他列为英国小说家,美国文学史却将他列为美国小说家.更突出的分歧是表现在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基本评价上.有的评论家认为他的小说反映的生活面“太偏窄”,“根本谈不上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的批评家甚至说他小说中的人物“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碰不到的人”;还有人指责他的作品文风雕琢造作、情节进展缓慢、辞句冗长繁琐,常使读者“厌烦到不愿拜读的地步”.但他的创作也得到过当时的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屠格涅夫等人的关注和赞赏,更为后世的一些欧美作家、批评家所推崇.不少美国当代评论家都认为他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是革新小说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先驱,是西方现代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一些英国学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是可以与狄更斯相媲美的“文学大师”;更有人提出:“在英语世界里,我们还能找到谁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能够超过他?”人们对詹姆斯如此关注,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评价又如此悬殊,可见他并非一位寻常的作家.与同时代其他一些欧美作家相比,詹姆斯确有他种种独特之处.如:他虽出生在美国本土,但他却没有扎根于本国土壤,做一个“马克·吐温式”的地道的美国作家;他素来对欧洲文化传统和欧洲一些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6.
作家的世界观对创作方法起着指导与制约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没有能动作用?古典作家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间有没有矛盾?一些同志认为承认二者之间有矛盾就是修正主义观点。我则认为在肯定世界观对创作方法起指导与制约作用的前提下,应该承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能动作用,古典作家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间,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在文艺史上确实有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矛盾关系,有很多现实主义战胜了作家思想上的偏见的生动事例。对这些事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早已进行过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秦勤 《天府新论》2003,(1):124-127
张养浩是继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之后有重要影响的豪放派代表作家 ,作品风格豪宕放旷 ;同时 ,他又在作品中熔入了清丽派的清逸明丽的风格 ;他还秉承了元散曲豪辣灏烂的直陈白描手法 ,并将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法引入元散曲创作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堪称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8.
论关汉卿在散曲发展史中的地位蒲向明“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①“关汉卿和以他为代表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②“关汉卿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在杂剧方面。”③上述说法,从戏曲创作的角度看,确实很公允地对关氏文学成就作了评价,多年...  相似文献   

9.
谈文学风格     
每个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都不能离开一定的创作方法,这正象每个作家进行创作不能离开生活一样。但创作方法究竟是有限的,而古今中外的作家是难以数计的。那么,会不会由于许多作家采用了同一种创作方法,他们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就失去了独创性,而成为千篇一律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在文学发展过程中,除了在许多作家之间存在有创作方法的共同规律性之外,在不同的作家中间还存在个体差异性,还存在文学风格的规律性。也正由于这样,不同的文学家表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文苑中也才呈现出千姿百态、各放异彩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0.
杜鹏程是我国当代负有盛名的一位作家。他在几十年勤奋的创作实践中,始终严格遵循文艺必须从客观现实比发,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原则,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出了优秀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佳作《在和平的日子里》,以及《光辉的历程》等一批闪耀着思想艺术光彩的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里,杜鹏程以他敏锐深邃的观察,从生活海洋里努力发掘我国知识分子的优良品质和思想风貌,通过对富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再现了广阔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陈晨 《齐鲁学刊》2006,1(2):96-99
革命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注重创作内容和创作态度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实际效果,这一创作方法的形成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所改造和接受。通过对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关系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呈现革命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外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已告一段落,我提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所谓创作方法,不能仅限于说是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至少包括作家对生活的态度、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艺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如果仅  相似文献   

13.
王统照,谦虚、淳朴、恳挚,无论在生活还是艺术上.都堪称一位永远进取的探索者。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开拓着生活领域和艺术天地,以其坚实的脚步走向现实主义创作高峰,是文史界公认的新文学运动较早出现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王统照的现实主义之路有一个颇长的过程,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序言中对王统照的创作作了中肯的评价:“早年追求‘爱’与‘美’,从这理想的境界达到《山西》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而作家二十年代的创作中,作品数量最多,最能充分体现这长长过程中的种种发展变化。探索作家在二十…  相似文献   

14.
<正> 为研讨我省有成就、有影响的剧作家的创作特色和成才之路,总结艺术创作经验,以推动我省戏剧创作的繁荣发展,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于8月21—22日在广州文化假日酒店举办剧作家林骥作品研讨会.我省戏剧界、学术界、新闻界有关作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我省第一次为剧作家举办的作品研讨会.林骥的剧作《特区人》、《十字街三重奏》在全国戏剧界及观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他还有十多个高质量的作品在省市获奖.与会同志围绕着林骥的戏剧创作,对戏剧创作与作家的使命感、戏剧危机与现实主义传统、戏剧创作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广东剧作与广东地域文化以及林骥作品的主题、风格、人物及其艺术审美价值与社会效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林骥剧作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善于捕捉时代精神,深刻地把握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和错综复杂性,富于时代感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施绍莘作为有明一代散曲作者之集大成者,屡试不第的人生际遇促使其选择了寄情山水、吟咏风月、闲隐自适、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他散曲题材的选取与创作风格的形成.其曲作造境之娴雅,选材之自然,用情之真切,格调之清冷,与他隐逸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作品中的俊雅豪爽之风、言志咏情之意、怀古哀婉之思,亦彰显出其始终未泯的向俗用世情怀.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其实是作家在理解与处理文学创作与现实关系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和遵循的原则;而我国近代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与文化转型,正是建立起了现代作家认识世界与表现世界的基本立场与观察视角,蕴育与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自然主义所倡导者的左拉,他的名字往往和这一流派捆在一起,而由于自然主义在我国曾长期受贬抑,所以左拉也总是得不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那样的礼遇.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纷纷为他打抱不平,写了些“翻案”文章,以图扭转这种局面,给左拉和自然主义以应有的地位,但实际效果并不见佳.综观以往的研究,贬抑者认为,自然主义偏离了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它的出现标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欧洲的衰落;左拉作为自然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成就不在于自然主义本身,而在于他的创作实践突破了理论的束缚后走向了现实主义,不过,自然主义的倾向在左拉的创作中仍然是存在的,是他的创作的“局限性”,因而他与正宗的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相比还略逊一筹.翻案者认为,左拉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继  相似文献   

18.
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作《东方的故事》有一个作家特意加上的副题:“男女相互阅读的现实主义文本。”无疑,在作家眼中,这部作品是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但读完作品却让人感到,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品带上了较浓的观念化痕迹。一、小说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偏离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小说描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初中时期就与老师杜永康相互吸引的田秀秀在大学与已有家庭的杜重逢,开始了他们曲折复杂的性爱历程。田深爱杜,愿意为他的事业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希望他离婚而与自己结婚。杜虽爱因,但更愿…  相似文献   

19.
汉赋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五个方面:想象宏阔、丰富奇异;夸张声貌、铺陈扬厉;巧构幻境、瑰丽神奇;假设人物、虚构情节;拟人状物、怪象丛生。汉赋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代有价值的文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本来有能力在巴别城下建造一座通天的塔,结果是上帝变乱了他们的口音,语义的分歧终于使人一事无成。本文所要讨论的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在中国似乎也陷入了巴别城似的困境。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姑且把它的意义限制在创作方法这一层上。它既被规定为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艺术观点,又包含着有一定限制的纪实风格。从世界文学的影响看,它指的是从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到本世纪以来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从新文学本体发展看,它指的是中国现代作家在上述的外国文学思潮影响下对“现实主义”所作的理论阐释与创作实践。这种限定并非无视这个术语在理论界通常还有更为宽泛的理解——譬如从反映论的角度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解释。它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依存,尽管文学是人们通过审美把握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各种认识,它离不开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但归根结底,客观世界总是作为人的认识对象,或成为文学现象的生存依据,文学是现实的精神投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有文学以来,凡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现实,或现实主义。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反映论来理解,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和争议。只有当人们把作为反映论的现实主义和作为创作论的现实主义混淆起来的时候,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不得不作这样的声明,本文所谈及的这个术语,一律作创作方法解。同样毋需否认的是,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引进中国,是与十九世纪从库尔贝、夏夫列里开始倡导的,以后又一度成为西欧文学主潮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作家对现实主义这个术语的接受,还同时伴随着一大串名单的接踵而来:诸如福楼拜、狄更斯、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托尔斯泰、契诃夫、易卜生……(恕我不提巴尔扎克,因为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他还是一个“浪漫派的殿军”)因此,我们所要讨论的全部话题,只有从这里开始引出: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在中国是怎样传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