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基础"课的学理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为"基础"课提供学理支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助于科学把握"基础"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有助于加强"基础"课的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基础"课的学理支撑功能,就必须做到: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特征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把"基础"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博士点建设.  相似文献   

2.
詹世友 《中州学刊》2004,(2):134-137
经过儒家的大力阐扬及其长期的历史积淀,"义"成为了道德精神的代名词.但在日常的道德理解和社会道德舆论中"义"的意义有许多偏向,而造成这些偏向的症结在于:人们没有从道德哲学的高度上理解到"义"德实际上是"公共道义"与"合宜性"的相融与相辅.对"义"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行为正当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适应性主体"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基石,从哲学的层面理解其理论意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实体"和"关系"的关系及后现代哲学解构传统哲学主客分离二元论的理论意义.同时,有助于对相互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等事物辩证属性的深入理解,其从生成论的角度分析系统演化的方法对推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人的全面发展中个体与类的矛盾,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关系,都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教育难题.把这些问题置于评价系统的"应该"和"是"(伦理尺度与历史尺度)来考察,有助于我们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张曙光 《河北学刊》2008,28(2):11-19
在首次阐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构成原初历史的"四个因素",并随后论及"意识"和作为现实的意识的"语言",却未将其列为历史的第五个因素。深入分析个中原因,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发展,从人的生命活动的丰富性及文明进步的视角理解"意识"和"语言",则应将其提升到构成历史要素的行列之中。这一提升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经典形态的唯物史观,更有助于唯物史观的当代发展。着眼于由人类所造成的现代历史中的许多新问题,人类的新启蒙已成当务之急。而这特别要求各民族文化的交往对话,要求人们对"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的反躬自省,以谦逊的心态和宽阔的胸怀,亲近大地,关爱众生。  相似文献   

6.
"感伤主义"话语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多有泛用和误用问题,考察这一话语的演变历程,揭示其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区分中国感伤主义与西方感伤主义的差别,探询这一话语的模糊性和阐释的有限性,将有助于对它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7.
古代语境中的"知行合一"学说,作为心学的成圣工夫论,本为解决理学的内在症结而提出.在现代语境中,"知行合一"被频繁提起,革命家从中汲取革命精神资源,学者则视其为反省传统欠缺的一个参照."知行合一"说在古今语境中有不同的叙述,考察其与现代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古今关系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无用论""过时论"‘强制论""方法论"是关于"灌输"的四种错误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剖析,有助于正确认识"灌输",以增强"灌输"的实效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逻辑的视角看,邓析的"两可"既不构成逻辑矛盾,也不构成悖论,而只是构成了一个推理的"循环",但"两可"之中已经包含了对事物的辩证认识.我们可以发现,与"矛盾"问题有关的一些思想,可以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则辩论故事中找到萌芽.对邓析"两可之说"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探讨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两可"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中华性"之论从后现代的立场揭橥现代性的终结,进而以寻绎中国自身的现代性--"中华性"为指归,表现出一定的追求民族文化个性的合理性.但其指认现代性为西方话语霸权而否定其使用的正当性,进而割裂现代性与其所言的中国现代性的辩证关系,这就存在着无法规避的矛盾和困境.析分其矛盾和困境,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现代性,而且有益于文明间的对话与共融.  相似文献   

11.
美与艺术在现实中已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它不仅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而存在,而且作为生产力本身而存在.美与科学技术的联姻不仅有助于推进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要认清这一点,先须理解"生产力"概念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庄子之"蝶"原型意象以一种特有的生命观照方式传达出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庄子对人类生命进行智性的、整体的观照,使人们在寂静中寻求生命的超越.从原型批评的视点切入,是审视庄学道体的新视角,有助于探寻庄子给中国文化生命带来生机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勇五 《晋阳学刊》2004,(3):102-103
在<诗经>"二南"名义的研究中,各家多重在列罗众说,而忽略传承、演变、发展的考察,对此,只有对隐伏各说中的袭用发明、误会歧异等现象作出分辨,才有助于对问题本身来龙去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的分析是理解<资本的关键.社会主义不能超越商品经济阶段,因侣此,"人的物化"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认清"拜物教"的本质,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耻感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华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耻感文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耻感文化有助于激发人的进取、向上精神;耻感文化有助于强化主观道德修养,加强自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吸收和发扬耻感文化的精华,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促进全民道德水平提高,对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政治化在1942年的王实味事件中已初具规模:批评对象由文学文本转向作者的政治"罪名",批评主体从独立的评判者转变为对意识形态高度认同的政治群体,在批评方法上,将政治定罪作为逻辑起点和终极结论,对批评对象进行有目的的阐释.在中共意识形态初步确立的延安时期,这种文学批评可有效清除"异己",有助于建构"清洁"和"一致"的政治话语,但它在"十七年"的延续损害了文学批评的本体功能,使"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政治化痕迹愈益深重.  相似文献   

17.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义盛行,国民经济整体贫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和谐社会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先富论"与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完整准确地理解"先富论",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理论的来源,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学生犯罪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犯罪因为的研究有助于对该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引入"社会腱"视角具体分析大学生的犯罪因为,可以看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某些负面因素对"社会腱"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依恋弱化、认同降低、信念缺失,从而导致"社会腱"的断裂."社会腱"断裂是引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为.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内部人控制"概念的科学性和这一现象在我国国企中的出现,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等问题存在很大争议.拟通过对这些学者专家们的观点、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希望能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剖析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其解决寻求更恰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