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厄鲁特蒙古的名称、分布及其人口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民族兴起、发展和变化的一些情况,可从一个侧面来探索厄鲁特蒙古的历史,进而深入研究蒙古史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厄鲁特蒙古,是我国蒙古族古老的一个支系,是蒙古族的组成部分。元代称它为“斡亦剌”,明代称它为“瓦剌”,清代称它为“额鲁特”或“厄鲁特”。元朝灭亡后,蒙古诸部从中原地区退居到大漠南北,称“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  相似文献   

2.
有关世界历史研究,尤其是东方历史研究中蒙古学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蒙古”这一名词起源的研究和解释也引起了一些蒙古学学者的注意。他们对“蒙古”一词的由来和词义,在自己的著作里和专题论文中大胆地提出了各自的具有价值的看法和解释。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只有在下面这一点上蒙古学学者们没有异议,即“蒙古”(МОНГОЛ)这一词绝不是外来语。而是蒙古语固有的词。  相似文献   

3.
十六世纪初,随着达延汗统一蒙古事业的完成,结束了元亡以来蒙古社会“百年内讧”的局面,蒙古高原的社会状况出现了重大转折,整个蒙古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十六世纪中叶,右翼土默特万户阿勒坦汗“雄长于蒙古”。他发展了漠南蒙古的社会经济,建立了与明朝的互市贸易;尤其是池促进了喇嘛教在蒙古民族中的传播,是蒙古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对阿勒坦汗时期蒙古民族皈依喇嘛教的历史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巴尔虎是与陈巴尔虎相对而言的。新巴尔虎与陈巴尔虎同出一源,通称“巴尔虎”。“巴尔虎”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史籍上早就有记载。《蒙古秘史》中称之为“巴尔浑”,《史集》上称之为“巴儿古惕”,《元史》等称之为“八儿胡”或“八儿忽”。 历史上,人们曾因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巴尔虎蒙古人居于多数,故而将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地区亦称为“巴尔虎地区”。受此影响,至今人们仍习惯将呼伦贝尔草原称为“巴尔虎草原”。而“新巴尔虎地区”或“新巴尔虎草原”,则是具体指新巴尔虎蒙古人驻牧的新巴尔虎左、右两旗。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根据其活动地域,历史上称为“东部蒙古”或“东部内蒙古”。在地理范围上,系指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一部分地区。这个地区的蒙古族,历史悠久,建制复杂,既有蒙古族自己的盟旗组织,又有和其并行的州县机构;既有札萨克,又有县知事。蒙汉杂处,旗县并置。一土之上,两种组织。其行政区划,职官设置,随历史发展,时有变化;而文献记载,又歧说不一。本文仅就所接触到的资料,对东北蒙古族的历史及其地方建制沿革做一概述。一、东北蒙古族的历史1.蒙古族源在东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唐朝时期的蒙…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鞑靼一称有三个涵义,随着时间的差异和内容的不同:第一,唐、五代、宋、辽、金各朝兴起于蒙古之前,后为蒙古所灭的塔塔儿(tatar)部;第二,元朝以来蒙古人的异称(元朝的蒙古人并不十分讳言“达达”一名);第三,与瓦刺、兀良哈齐名,以元顺帝后裔为统治者的蒙古本部,这三种人构成了明代蒙古历史的全体。须知,三种涵义上的鞑靼乃是彼此联系的:没有塔塔儿部的强盛便没有蒙古人的兴起,蒙古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外借用塔塔儿的名义;因为蒙古人借用了塔塔儿的名义或者因为人们对塔塔儿与蒙古的混同,所以蒙古或与蒙古近似、与蒙古有关的异族人,无不被概称为鞑靼;既然中原地区的人习惯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以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所鼓吹的历史观时写到;“当这些理论家们亲自从事编篡历史的时候,他们会匆匆忙忙地越过过去的一切,一下子从‘蒙古人时代’转到真正‘内容丰富的’历史,即‘哈雷年鉴’和‘德国年鉴’的历史,转到黑格尔学派蜕化为普遍争吵的历史”。①这里所说的“蒙古人时代”出自麦克斯·施蒂纳的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在该著作中,施蒂纳极力宣扬对精神力量的崇尚,使用了“蒙古精神”,“蒙古人时代”等术语,认为任何历史都是“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陶克陶乎,是蒙古民族近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为了蒙古民族的利益,踏上了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及其所推行的“移民实边”政策的道路,领导蒙古人民发动了武装抗垦起义。为蒙古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制度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而在蒙古民族近代历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在十年内乱中,四害大搞影射史学,推行极左的“史学革命”路线,陶克陶乎也同其它的历史人物一样,遭到随意的勾勒鞭笞,弄得历史的本来面目皆非。对于这一历史人物的种种评论,大体有如下三种:有人认为他是保卫蒙古民族利益的民族英雄;有人认为他前期反清抗垦活动,应予肯定;后期可否定。有人认为他是反面人物,应予否定。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牵涉到两个民族的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因为在民族压迫制度下,很难找到一个公正的人物。分歧也就从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民族观由此分手,并走向各自彼岸。历史科学能不能辨别其是非呢?我们的回答是完  相似文献   

9.
论蒙古萨满教的性质与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蒙古萨满教不断被人们提到学术论坛,并成为“蒙古学”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 蒙古萨满教对蒙古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蒙古萨满教是伴随蒙古族——包括当今被称作“蒙古”的所有古代部族——的整个原始社会和几乎全部阶级社会的主要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之一。因此,它的宗教敦义与世界观对蒙古社会历史、政治、哲学、道德、法律、天文、医学、文学艺术以至风俗习惯等等社会意识的形成发展,均起过重大的影响。虽然,蒙古萨满教的存在与发展并不是蒙古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但它作为蒙古古代和中世纪统治蒙古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上层建筑之一,作为一种宗教世界观,对蒙古社会生活的一切现实关系都发生过重要的“反作用”。无论是远古时代的蒙古诸部族的历史,或者是蒙古帝国的形成过程,以至后来蒙古帝国的瓦解和黄教传入并确立统治地位等等历史过程,都受到蒙古萨满教的重大影响,并且同它的思想世界观密切联系在一起。仪就它同黄教的关系为例来看,正如道尔吉·班扎罗夫所指出的那样:  相似文献   

10.
当成吉思汗“手握凝血”降生,以及后来跃马弯弓前进的时候,蒙古高原上有如“群牛抵角”,大小近百个氏族、部落在不断“互相攻劫”,“天下扰攘”,“人不安生”,结束分裂、混战,实现各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成吉思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了蒙古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以他个人杰出的才能,战胜了所有政敌,把长期不相统属、混战不已的蒙古各部统一了起来,1206年建立了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绥服万国,兼并敌众,成为至高的合罕”。正是在这种形势影响下,畏兀儿(今作维吾尔)王巴尔术阿而忒的斤,才下定决心除掉头上“太上皇”式的西辽少监,摆脱西辽的控制,归附于蒙古汗国的。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的“那达慕”文化,是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中,综合性反映蒙古族文化面貌的文化类型.传统“那达慕”文化的原始内容,应当首先包括“布库”(即摔跤,《蒙古秘史》作“阿巴勒都兀鲁牙”,《元史》等作“孛可”)、赛马、射箭三项,所以后人称作“蒙古男子三项竞技”或“三项游艺”.在“那达慕”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明显看出,它是从原始的军体文化逐渐发展为全民族的游艺文化的,它容民族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经济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形成为蒙古民族经久不衰的独特的“那达慕”文化了.蒙古“那达慕”文化,说起它的发轫之初,至少在蒙古人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在历史文献上即有记述了.当然蒙古人作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集大成者,他们所承袭的文化,尚须追溯到更古老的时代.仅从匈奴寻源,也要追溯到三千年以前了.今天的考古发现足以证明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的新著《蒙古史纲要》。这部新出的《蒙古史纲要》全书近25万字,分为4卷,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大蒙古国—元朝时期”、“东西蒙古分立时期”、“清代蒙古”、“民国时期的蒙古民族”等4个不同时期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状况。从全书设立的纲目看,对蒙古族历史的宏观把握既有时间上的纵深感,更有内容方面的广泛涵盖;对蒙古族近千年政治、经济、社会等活动的叙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既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又布局合理,详略得当,可谓是一部很好的蒙古族简史。《蒙古史纲要》是一部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与蒙古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并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代而残存至今,对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产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如果我们采取近年来盛行的“蒙古源于蒙兀室韦”为起点来叙述蒙古萨满教,则与蒙古萨满教的源头相距甚远。况且,室韦人“无羊少马多猪牛”,“颇有粟、麦及稷,夏则城居”。与食羊饮酪居穹庐之蒙古民族本非同一文化类型。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因素,探讨“随水草迁徙”的蒙古民族族源,尤其不能离开文化  相似文献   

14.
清代称之为“厄鲁特蒙古”的,是我国古老蒙古族的一支。又称为“漠西蒙古”或简称“两蒙古”。元代称它为“斡亦刺”“或“斡亦刺惕”(蒙古语为“森林之人”或“林木中百姓”之意)明代称它为“瓦刺”。清代称它为“厄鲁特”、“额鲁特”或“卫拉特”。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是由“Oirat”一词,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史籍中汉译音转而来。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厄鲁特蒙古分为四大部,他们是:游牧于  相似文献   

15.
在蒙古族的起源问题上,这是一篇与某些中外学者见解不同而独树一帜的文章。本文针对史书之误、引证之讹以及历代学者对我国北方民族所作的种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把蒙古民族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二十世纪,发掘了以往没有找到的地理位置,并提出了新的论据。作者以比较多的史料论证:“孛儿帖赤那”(苍色狼)和“豁埃马阑勒”(惨白色鹿)是氏族神、部落的标志,人们崇拜的图腾,不是人名,不能把它人格化;史书上的狄历,丁零、铁勒、敕勒、高车和赤狄、白狄,都是一个民族的不同称号,“柔然”是国名,柔然国人确系蒙古民族,望建河不是额尔古纳河;“俱轮泊”不是呼伦湖;呼伦贝尔是成吉思汗军事奠基之区,并非蒙古民族的族源圣地;蒙古民族的族源是在敖嫩河源。 作者苏日巴达拉哈,又名苏启华,一九一七年生,长期业余探讨蒙古民族的起源问题,现在呼和浩特皮鞋厂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封建时代的文人认为匈奴、突厥、蒙古、满洲等等是“外族”,是“异族”,而且曾经“侵略中国”,“侵占中原”.在那种社会、那种历史条件之下,抱有那种大汉族主义,缺乏民族关系史的正确观点,是难以避免的.令人不可理解的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已经三十年,中央一直强调:国内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新旧宪法也都明白宣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作者与编辑依旧认为,历史上的匈奴、突厥、蒙古、满洲等少数民族是“异族”,曾经“侵略中国”.他们的文章,使用着“侵略、侵犯、侵入、侵掠、侵夺、侵占、侵扰、南侵”等等字眼.这种观点,层见迭出;这种例子,俯拾即是!比如:最近中华书局出版的玄常同志的《太原史话》就说:“后晋末年,契丹大举南侵”;北宋时,“契丹南侵”;后来“女真族建立了金朝.金灭辽之后,接着就大举南侵.”又说明太祖“防御蒙古族鞑靼的入侵”,明英宗时“鞑靼分四路南侵”.  相似文献   

17.
“艺术是时代的镜子,是时代的晴雨表”。既然这样,不仿从元朝以来的佛教偶像崇拜来探索一下内蒙古雕塑艺术的发展,抑或能印证出历史时代的精神和其对各世的影响。 提到内蒙古雕塑,不能不联系到蒙古民族中佛教的传播和对佛像的崇拜。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建立蒙占大帝国,传至忽必烈时,统一了全中国,“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他继承历史上北魏、隋、唐、宋、辽、金等诸民族王朝的统治制度,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元朝。随着蒙古统治者统治范围的扩大,宗教也就提到了日程。在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统治下,  相似文献   

18.
“蒙古实业公司”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由蒙古王公创办的“蒙古实业公司”。不过,它的寿命很短,从清朝灭亡前夕到民国(北洋军阀政府)初,只有四个整年。这个公司所筹划经营的几项“实业”,事实上没有一项真正兴办起来。大概是由于这些原网,后世的有关史书、论著都极少提到它。既然我国近代历史上存在过这一在当时来说颇为新鲜的事物,就应该成为我们了解、探索和研究的对象。这里仅据已掌握的材料,对“蒙古实业公司”的兴衰始末,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李鼎铭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开明人士,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医学,教育,历史,哲学都有研究。1987年,在纪念他逝世四十周年之际,新发现了他写的关于蒙古历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著述——《蒙古历史教科书》。该书写于1916——1917年,当时李鼎铭先生应聘任陕西榆林中学教员,讲授国文、历史等课程。为应教学之需,同时也为了使人对蒙古历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便“依据我国古史及近人著述”,在作了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此书。全书分总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等部分,纲目清楚,内容广博,史料较多,叙述简明,且观点也较确当,实为辛亥革命之后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一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0.
对于自成吉思汗开始的蒙古征略、亚欧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及其统治,世界学术界历来是贬之者多,褒之者鲜。有人认为,蒙古统治者发动的远征,屠城掠地,滥杀无辜,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地阻碍了亚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某些西方和阿拉伯历史学家称它为“蒙古旋风”,污之为“黄祸”;更有甚者,说蒙古西征是“毁灭世界的残暴事业”,“国家在于年内也恢复不了元气”。近年出版的权威性的《太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在评论蒙古帝国时说,“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蒙古的征略所留下的社会文化遗产不易追寻,它起的作用比较起来也十分短暂。实际上蒙古人并未能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持久的文明。他们的征服毋宁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①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