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发展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有着紧密的联系。西藏教育能否搞上去,是直接关系到西藏乃至全国四化建设的成败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为了尽快发展西藏的教育事业,按照国家民委民族教育司的指示,笔者于1987年7月份同西藏教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将重返大学校园——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阳春三月如是说。“2007年,师范教育将成为社会焦点之一。这一切都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振兴师范教育,为期不远!”有师范大学校长听到温总理的消息如此豪情满怀地说。确实,如今中小学生择校成风,广大师范院校纷纷摘帽,挤进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在动辄好几千甚至上万的学费面前战战兢兢的时候,此政策的出台是不帝一剂强心针。然而,仅仅实行师范生免费这项政策,就能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就能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能鼓励更多优秀的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吗?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的道路上,我们思考与期待着。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教师培养和教师素质是关键.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源于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正确的教育观念,本文就新课改环境下师范教育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1985年以来,在伍精华同志主持工作期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振兴西藏经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途径,采取多种灵活措施,积极发展西藏教育事业。特别是把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西藏教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在师资、设备、投资、招生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保证师范教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战略指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地强调了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事业同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和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改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教育的培养规格、培养过程以及整个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专业化教师培养的需要.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同时,要以严格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来保证和引导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教育师资队伍面临诸多危机,而民族院校在培养民族教育师资方面有许多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师范教育的职能,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实施师范教育,大力培养民族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钱小华  杜伟  任立刚 《民族学刊》2022,13(4):88-94, 140
国家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作出大力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具体部署。但现有的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组织保障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优才难育”的困境。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需要优化实践路径。一是培养目标定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在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上坚定师范生爱教、乐教的理想信念,涵养师范生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职业情怀。二是课程体系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养”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将“向农性”课程有机融入各个课程模块,强化乡村理解教育,助力师范生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工作。三是实践教学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建立健全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和“双导师”制度,深入实施乡村“田野”体验式研究,培养知行合一、扎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教师。四是协同育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定向学校三方协同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给予师范生专业化、个性化和本土化支持,助力师范生成长为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良师。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这段论述,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奋斗目标同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揭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客观规律。认识这一规律,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全国相比,边疆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更为落后。这样我们的任务也就更加艰巨,更加迫切。马克思曾断言:劳动生产力是随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不断得到落实与巩固,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步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就贫困地区而言,由于受历史原因、区域位置、交通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质量与数量,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适应不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笔者认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农”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应在专业设置、学制、教材、办学形式等方面,逐步走出一条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黑龙江省民委在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深入地学习了江总书记的上述论述,并采取贯彻的实际步骤,调整民族结构,创办“黑龙江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努力为民族乡镇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对为什么创办民族中专和怎样办好民族中专,进行了论证和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2.
龙雪娜  罗天豪 《民族学刊》2018,9(2):12-18, 98-100
台湾少数民族教育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而教师的培养是保证顺利推动少数民族教育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原住民族教育法》以及台湾“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员会”于2015年所公布的《发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计划(2016年至2020年)》的精神,从中梳理台湾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台湾培养少数民族教师与大陆的双语教师培养有许多共同点,对大陆的双语教师的培养乃是值得参考与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就不可能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只有汉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没有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也不可能有完全的社会主义。因此,为了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发展汉民族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取得的成就●民族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1990年国家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向民族地区投入了1.3亿元,资助因家境困难的各民族儿童上学。此外,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专项经费的分配,也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国家安排的四期世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贷款中,投入2亿美元重点支持西部民族地区200个县发展教育事业。几年来,国家利用国债和其它专项经费,通过实施国家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民族高校师范教育偏重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性.民族高校师范生在培养和发展教学技能的过程中,只有经过实践才能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师教学技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合于实践中.因此,将微格教学法应用到民族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特别是学前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前教育的质量管理和教育管理受到了大众的广泛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是基本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今有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因此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着艰巨的任务,它们决定着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我们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详细研究,会发现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虽然不错,但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并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民族教育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障和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教育法制建设还落后于民族教育自身的发展,现有的民族教育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民族教育的立法工作,是当前发展我国民族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实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8.
建国前,凉山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在彝族聚居地区基本上没有正规的教育事业。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56年民主改革后,凉山从奴隶社会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彝族人民在政治一上翻身之后,迫切需要在文化教育上翻身。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凉山民族教育事业,五十年代就从条件优越的内地派遣一批又一批教师进入凉山,扎根凉山,建设凉山,与凉山各族人民一道兴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四十年来,特别是在十年改革中,随着凉山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凉山民族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生着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州委、州政府从凉山实际出发,对凉山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调整教育内部结  相似文献   

19.
一、要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观点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百年大计”即说从五十年代起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现在已去三十多年了,剩下还有六十多年,少数民族地区,可能需要时间还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成功加入WTO,对发展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既提供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有利契机,也同时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充分体会教育创新的理念,变革我国少数民族师范教育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适应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