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希腊史学在哲学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了理性批判精神。希腊历史学家正是以这种批判和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为思考基础,在本体论方面形成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历史发展有其自身规则的思想,在方法论方面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怀疑和批判原则,确立了以求真求实为史学宗旨的正统地位。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家中最具代表性,他们在理性的创作过程中奠定了西方史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戊戌时期,梁启超对西方史学已经有初步了解,近代西方学术文化中所包含的历史进化观念,世界史观和“民史”思想,以及西方历史著作所带来的一些新的史学观念,在梁启超早期史学思想中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3.
古罗马法律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法律思想史实际上是一个学习、传播、应用希腊自然法思想的过程,但是罗马人富于创造性,他们不仅创建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这是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且在法律思想上也超越了希腊人狭隘的城邦观念,给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4.
古代希腊神话折射了西方文明中的人文主义观念.这种人文主义的形成同爱琴海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希腊的社会历史、民族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主义孕育了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哲学、文学、艺术和体育.同时,也为近代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和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当代史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起,关注当代就是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历史是为了保存对当代事件的记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history)都不同于"编年史"(annals),前者关注当代事件和人物,后者记述遥远过去的事件。追溯西方关于过去和现在的观念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都将过去与现在、过去与未来混为一谈。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欧史学向现代迈进,古代以来的现在观念缓慢地被侵蚀,人们对时代误置越来越敏感,逐渐认识到古代的现在和现代的现在在观念上远非同一个范畴。然而,到18世纪,充分辨别现在与过去的思想能力,也就是划定现在为不同的时代的可能性才真正产生。在19世纪,一方面人们认识到现当代史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史学家却因为史学客观性的要求而将现当代史推到了学术边缘。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后半期才得到彻底改变。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当代史不仅具有政治、文化意义,而且强调了理解现在作为研究过去的方法论意义,研究当代事件和进程成为了重新解释过去的起点。这种思想观念超越了所有传统上对自己时代的兴趣,是2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主要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曾惊叹道:“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为任何民族所不及。”从文化历史溯源,中国史学不仅是古代学术文化领域中的“显学”,而且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之最深渊薮。如果说在古代社会,西方世界精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哲学和宗教文化,那么中国精神文化的最大载体则是史学文化。因此这是东西方精神文化的巨大差异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7.
纳瓦依是维吾尔等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承前启后,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纳瓦依的世界观和创作思想源远流长,他受到中世纪东西方文化,即古代中国的中原文化、波斯—塔吉克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代希腊文化的多元影响。诗人吸收了古代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深入、广泛而真实地再现了15世纪下半叶中亚地区"后期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中国古代史学)的影响极其深刻地表现在认识论层面。这一层面的影响大致体现出三种途径:一、与中国古代思想交锋,对中国古代史学产生了连带而来的间接影响;二、与历史学结合,在由此产生的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等概念及讨论中,追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相关知识;三、转化为史学理论的相关问题,从史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这几种途径既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也在横向意义上从属于不同的层次。无论哪种途径,有关研究与认识都呈现出浅尝辄止的状况,既不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史学,也不利于中国史学在认识论层面的发展。对此,我们需要提高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戊戌变法时期富于哲学气质的思想家,谭嗣同力图糅合古今中外的思想学术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史学思想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进化论的历史哲学、唯意志论的历史动力论和“民史”思想构成了谭嗣同史学思想的主要面貌,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克罗齐在对西方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的批判中提出和构建了他的史学理论,克罗齐理论所包含的“历史即哲学”、“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等史学思想不仅对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而且它对中国当代史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克罗齐史学理论时中国当代史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普通系统论的创始人、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曾把黑格尔与马克思、莱布尼茨等人称作系统概念形成历史中辉煌的大思想家。的确,当人们考察现代系统思想、系统方法形成的历史时,不能不注意到黑格尔作为一位系统思想的先驱者所作出的辉煌的贡献。一、批判以往哲学史观是建立哲学史系统思想的前提和基础欧洲人编哲学史,始于文艺复兴。他们的目的在干继承和利用中世纪遭到破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作为反封建的武器,让古代文化“再生”或“复兴”。这个时期哲学史著作有:普鲁大克的o哲学家之意见》、克列门的《史特罗马特》、提奥仁的《…  相似文献   

12.
布鲁尼是彼特拉克热衷的追随者,他崇尚古代社会,遵从古代典籍,在对希腊古典作家著作的大量翻译过程中,训练了他慎密的思维、求真的品格和严谨的学风,也从中学到了对历史事件因缘的推导和辨析艺术,转而为以拉丁和希腊的原始资料为基础的历史写作。他善于鉴别、校勘、考证、修订史料、用互证互补的方式作传或修史,史学写作的古典主义倾向融贯其间。史著中超越古人的观念和个人能力的自信心,寓示着人本意识的觉醒,加之他对当世佛罗伦萨社会的认识和进行研究的理念,构筑了他史学的现实主义基础,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历史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古代罗马史学实用传统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注重修辞和道德训诫的实用性上。首先,这种撰史特点受到了来自古希腊史学因素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修辞倾向;其次,古代罗马早期的宗教因素、频繁的战争和统一后日益堕落的道德现实,对古代罗马史学中道德训诫特点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第三,这种实用史学源于史家对古代罗马早期历史的建构,是史料真实性和非真实性因素的有机统一。以上这几种主要因素共同促进了古代罗马史学实用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方人文主义不同的起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西方人文体育观的差异及互相影响的因素.西方体育观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它提倡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主体;而中国体育文化在儒家人文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强调文化意境,注重艺术性的特点.随着"西学东渐"浪潮,中国的人文体育观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价值观.比照中西方体育观的差异,可以为中国体育发展方向的研究提供更多哲学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史学中蕴涵着核心精神,可谓史学的灵魂,在不同学者那里或是"历史哲学",或作"史学观念",也称"史学思想",抑为"史学理论"。20世纪以来西方的史学理论,有着从注重历史的自然之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是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它不但促进了经院哲学的繁荣 ,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 ,而且为“思想自由 ,学术独立”的理想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希罗多德都是世界上杰出的文化巨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5年)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收录、整理、编次的“六经”,为后世保存了丰厚的历史资料。其中依据鲁史、周史和春秋其它各国史编撰的《春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的史书。古代希腊的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前425年)是将西方传说的笔录转化为历史学的第一人。他所撰写的《希腊波斯战争史》(即《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叙事体历史著作,故他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以往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孔子在史学方面的成就认识不足,以为在中国只有比希罗多德晚两百多年的司马迁才能与希罗多德相媲美,因此,称司马迁为东方的“历史之父”,故就其二者作对比研究的著述较多,而忽视了对孔子与希罗多德史学的对比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历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史学思想研究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邃性,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学在世界史学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古代史学思想研究,从思维方式上认识传统史学的民族特点,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掘史学的民族精神,是从深层次上理解传统史学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内涵:关心民族盛衰和人类历史的命运,以通变思想认识历史变革的必要性;在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时,特别强调重民的民本思想,在治史上突出经世史学的主张。这些都是民族史学的珍宝。我们应当从时代高度重视古代史学思想的研究,把社会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时代思潮、哲学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经、子与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微观研究与宏观考察结合起来,思考21世纪史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史学界现在一致认为:‘西欧中心’史学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在历史学领域中的反映。它的实质就是殖民主义。”(注1)作者企图通过对‘西欧中心’史学思想产生及发展、变化过程的初步整理,说明社会历史条件和史学家的政治、哲学观点对史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中国学者对西方史学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待兰克和汤因比的态度的变化可见一斑。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呈现出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日益转向分析的历史哲学,反映了现代西方史学理论上的一场大换位;在中国,历史认识论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在整个史学理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国史学工作者还借鉴了目前流行的西方史学流派,例如年鉴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史学和心理史学的方法,为深化中国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