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莫然 《兰州学刊》2011,(1):213-215
一个正义的公共社会所必须充分考虑的关于人的种种基本需求中,自由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正如博登海默所说的“要求自由的欲望乃是人类根深蒂目的一种欲望”。但是公共利益与个体自由的矛盾在我国过去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就没有得到解决,而如今虽然提倡个体自由,但是社会却依然没有留给个体自由喘息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个体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重要维度,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客观矛盾,马克思主义以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超越之,使个体与社会统一于现实生活中。个体发展还面对着个体欲望与理性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以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超越之,实现个体欲望与理性的统一。要实现个体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发挥主体自觉性,一方面“不干涉、不阻碍、不扼制”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越轨根源的系统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管是常态社会还是转型期社会 ,都有大量的越轨行为 ,关于越轨根源的认识 ,直接关系着对越轨行为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决定着社会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因而 ,全面系统地探究越轨根源是十分必要的。一、新生个体的欲望与既有社会格局的矛盾  这里的新生个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社会或种系发展中必须不断复制新的个体 ;二是自然的复制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变异个体。新生个体天然地具有存在发展的欲望 ,这种欲望无可厚非 ,内含着自主意识的觉醒 ,是完全合理的。但是 ,人的实践是逐步展开的 ,对人的本真存在的认识也是逐步达到的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周琳 《家庭科技》2023,(5):21-23
<正>心理安全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维持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要素,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心理安全感定义如下:一种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给人自由和自信感的心理状态。在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着来自主观和客观环境的多方压力,当他们无法有效地疏导这些压力时,心理安全感就会降低,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青少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青少年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方面,而家庭因素是引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阐述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家庭因素,并提出建议,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问题行为提供新思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偏离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并且对自身和他人带来消极影响的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此阶段个体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的改变,各种压力与冲突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在《伦理体系》中展现了不同于人们所熟知的那个客观唯心主义者的形象。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将人在经验意识中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构建道德主体的基础,进而在物质生产维度塑造了个体在市民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从自然的本能欲望出发,黑格尔论述了朴素的家庭道德关系,并从家庭的解体和道德的冲突中阐明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并据此论述了从道德向伦理的过渡方式。而在精神这个最后环节中,个体完全是从绝对伦理性出发来实现其欲望的满足,这是欲望辩证法的最高阶段,在这个作为民族精神的阶段,个体既达到了保存其个体性的目的,又实现了与共同体的同一。黑格尔认为此时个体才真正实现了其作为正义和自由主体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刘进田 《社会科学》2005,1(11):86-92
人有对物的欲望和相互承认的欲望,两种欲望的主体是自由平等的个人,两种欲望实现的观念和制度条件是权利。只有尊重和实践欲望辩证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满足人的两种欲望,培养和造就自由平等的个体人格,建构权利制度和法治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欲望是支撑现代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元素和动力机制,但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发展中的一个困境领域与层面。受功利化思潮影响的当代青少年学生主要面临着体现过高欲望的"内卷"和体现过低欲望的"躺平"两极化困境和风险,它们分别会导致发展动力上的过激与迟滞问题。从社会欲望运行机制分析来看,美育在应对当代青少年两极化欲望困境上具有针对性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为:打开引发现代社会欲望的他者性封闭认识;突破传递现代社会欲望的单一语言通道束缚;填补现代社会欲望运行机制中的主体性内涵缺失;软化现代社会欲望运行机制带来的极端迷恋感或挫败感。面对这种两极化欲望困境,当代青少年需要具备对自身欲望进行系统性调节的能力。现代学校美育因而需要加强五个体系化要点:以张扬和完善学生的生命精神和主体性为中心;紧扣对当代学生面临的现代性问题的超越;培养学生"直面事物本身"的直觉认识方式;提升学生的多样化表现力和交流力;突出对学生情绪情感的激活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刘小艳 《云梦学刊》2007,28(3):111-112
镜像是“我”在他者中反射出来的象征物。镜像使个体永远处于幻想之境,无法真正获得自我认同。虚幻的镜像不仅是人关心的对象,更成为人无止追求的动力。镜像的虚无性、象征性催生着人的一切欲望。  相似文献   

10.
张军  杨倩云 《江海学刊》2023,(5):138-147
数字社会的到来为人的社会化构建了崭新的环境基础,亦为个体尝试多元化的自我再生产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正在不断尝试突破社会化的既定模式与路径,期待再生产理想自我。“成为UP主”作为青少年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自我再生产实践,不仅重构了其在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角色,更彰显出对既有社会化秩序的抵制。在这一再生产实践进程之中,由于信息环境的趋同,维持社会化秩序的主客体行为集成逐渐消散,自我再生产的线性时间秩序发生紊乱,社会化的互动圈层也因“从身体到技术”的基础骤变而无序扩张,社会化过程长期以来积淀的“二重性秩序感”在个体的数字化生存中渐趋瓦解。社会化秩序感的消解意味着个体成长过程的规律性与可预测性大幅降低,青少年在获得较多成长自主权与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成长过程的深度不确定性,如何为青少年在愈渐无序的成长之路中寻找到相对健康确定的社会化方向,是数字时代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全面激活了人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力量直接渗透到个体的价值选择中.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欲望、情感、意志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应注重加强对个人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焦虑是指个体持续不安、恐惧及精神紧张,经常性焦虑会导致个体产生厌食、失眠等症状并引发抑郁情绪。抑郁是指个体长期心情低落及对自己消极评价,严重抑郁会诱发个体自伤、自杀等危险行为。2021年一项关于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调查显示,40%的青少年有情绪上的困扰,其中5.6%的青少年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两种消极情绪。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既要面对青春期身心快速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困扰,又要承受考试、升学的长期压力,还要应对同伴交往的困扰。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防控中学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缓解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其学业进步与养成良好品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实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青春期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人的心理和生理在这一时期都会发生迅速的变化,这一时期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对人一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工作一直做得很不够,青少年在性罪错方面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在北京1998年违法犯罪的人中,20.3%是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上海的一个资料表明,在犯有性罪错的青少年中,女孩的平均年龄为14─15岁,男孩的平均年龄为15—16岁。某工读学校对犯两性错误的男生女生的…  相似文献   

14.
非理性与社会历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非理性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性链条的展开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活动作为内在环节的。个人和社会都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的情意欲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趋于一致的过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透过人的情意欲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通过无数个体的意志、欲望、理想、兴趣、动机、激情、本能的相互冲突为自己开辟道路,这也就是黑格尔所谓的“理性的狡计”。离开了人的情意欲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就成了空架子,人们带有各不相同的情意欲…  相似文献   

15.
班级是由个体构成的团体,是由单个人组成的集体人,集体的进步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个体的成长也可以推进集体的发展。班级管理是因为人,通过人,并最终为了人,所以班级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一、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及其关系创新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心理这块土壤里闪现的思维火花。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产生了许多鲜明的特点,如: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强烈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性和情感不断发展等等。这些心理特点,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正确引导、充分交流和积极教育。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1)创造性人格是基…  相似文献   

17.
修心炼性是个体基于人性的认知,自觉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进行道德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的道德实践活动。嵇康将修心炼性的道德实践功夫引入到养生实践之中。他把人性界定为人之自然欲望,认为养生的重要内容就是满足人的基本欲望,并防止嗜欲的膨胀,倡导运用心智的分辨作用,心灵的净化功能,心志的磨练力量,心境的陶冶功夫提升和超越自然欲望,紧扣了道德实践的核心问题,彰显了道德实践的内在觉悟,内在超越价值和身心保健功能;对于激发现代人道德实践的动力,提升道德践行的能力,促进道德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探索张华倩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整个公民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青少年心理的不稳定性,就使得这项研究成为国内外的重要课题。据司法统计,在我省各级人民法院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罪犯总人数中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所占的比率,...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的群体与个体对自身的地位、自主性、影响力的一种自觉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之核心,是人作为人的首要品质,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方哲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区别性,证明了这一判断。在西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充分的分化,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分化,人的群体自我意识因此觉醒。然后是个体与群体的分化,人的个体意识因此觉醒。在东方,这种分化是不充分的。东西方哲学的区别根源于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群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能动地认识和改进自然;人的个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潜在,从而为发挥个体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自我意识包含着对于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批判性审视,使个人超越历史传统而站在时代的前沿。当一批具有高度自我意识和新思想的先进分子的奋斗得到了大众的响应,唤起了新的时代精神时,社会就前进了一步。自我意识的作用具体地表现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中,它是促进观念变革和人格发展,开发创造潜能、推进政治民主化和实现文化换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略论欲望     
马秋丽 《晋阳学刊》2003,3(2):54-57
欲望是指人在欲求不满状态下,对社会生活中及人自身的价值目标的渴求,是实践的动因和目的。它具有社会历史性、相对层次性及无限发挥性等特征,是由生存欲望、享受欲望和发展欲望所构成的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