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边地文学在近年的异军突起,与其中所潜隐的大国想象的意识形态符码密不可分,论文以边地小说为中心,从边缘化的焦虑和大国的想象、民族文化交融与民族性格重塑以及意识形态的隐秘整合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以期解开边地文学火爆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倡导生态文明的21世纪,保持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是构建文化中国的生态理念,这一理念反映到文学史上则是努力建构多元一体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文章从文化中国的立场出发,试图说明"边地"这个文化概念,突出"边地文学"的文学吏研究价值,重申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在大文学观的生态视野下对补充和调整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建构格局提出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金春平 《兰州学刊》2014,(12):77-82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的区域特殊性,在文化形态方面,形成了现代文明为主,多元文明共存、碰撞与交汇的特殊文化场域,造成了西部小说作家叙事身份与主体价值的普遍认同障碍,集中表现为"文革"结束之后的"个体价值与政治规约"的叙事焦虑,世纪末以来的"启蒙批判与感性解放"的叙事焦虑,以及21世纪以来的"地域边缘与话语中心"的叙事焦虑。西部作家的主体性叙事身份焦虑,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化语境当中主体性建设的典型镜像,也真正实现了对现代性理念在"反思和超越"层面的论战式美学批判实践。  相似文献   

4.
近年 ,西部边地散文的创作为研究者所关注 ,但这种关注常常局限在对西部地域风情 ,西部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审视上。本文试图换一个角度 ,从文化多元杂交时代 ,作家身份的选择和认同的角度 ,从文化视野 ,去观察西部散文写作者的创作姿态和心灵轨迹 ,从而揭示西部边地散文与作家文化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罗维 《云梦学刊》2014,(5):97-101
作为湘西边地的近代文化精英,熊希龄和沈从文都是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湖湘文化朴素精神之代表。这两个湘西凤凰人有着颇有意味的历史交集,一方面熊希龄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和影响了沈从文的人生选择和文学道路,另一方面沈从文对于熊希龄所代表的士绅文化传统有一个认知的嬗变过程,从湘西时期的逃离到北漂时期的排斥,再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重新审视。沈从文与熊希龄的历史交集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湘西边地文化精英们向外探求和突围的艰辛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龚彬 《江西社会科学》2006,19(8):170-17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推动文化巨车前进的两个轮子,是铸就先进文化强劲肌体的重要元素。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具有深刻的价值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8.
论湘黔桂边地的巫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黔桂边界地区保持了较多的巫文化。它与封闭的地理环境、原始性的社会结构与小农经济有关。巫文化对边地民俗、艺术、文化心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城与乡的过渡,联系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两极,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农业文明,又渗透着商业社会的现代因子,有着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色,因此小城镇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就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意义,以小城镇为文化背景的小说创作在反映社会人生和历史状貌方面就有了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功能。小城镇题材的小说创作生动地展示了近现代乡土中国在异质文明冲击下的特殊状态,形象地演绎了宗法社会的初步蜕变史。同时,小城镇文学斑斓的城镇风情和丰富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常"与"变"的历史镜像。  相似文献   

10.
彭兆荣 《学术界》2022,(8):88-95
“中国”自古就是以“一点四方”为基础和机理的政治地理学建制。这在我国的第一部地理著述《禹贡》中就已确定。“贡”就是从四面八方向“中邦”(中国)提供贡品服务的“五服”。在西方,“条条大路通罗马”大致描绘了同一个景象:道路—道理;中心—边缘。古代文明都有中心说,这也成了人们认知和表述时的话语主控叙事。边缘—边地虽与中心同构,但作为从属者,其历史文化遗产大多被忽略、忘却。事实上,边缘—边地对于中华民族在文化遗产的创造、传承和保护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陶瓷、丝绸、茶叶等都历史性地形成了“前一带一路”的形态和形制;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有些形态、有些类型甚至比“中心”更有优势、更具特色。因此,从边缘—边地反观中华文明不仅具有反思价值,而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英雄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中介性存在,“中国文化英雄”在中国文化的价值形成和社会政治运作方面,始终起着导向性、支配性作用。但由于它缺乏一种明确的独立的社会存在形式,所以,不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它的重要性都长期被人忽略。本文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把中国文化英雄作为核心概念,指出文化英雄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的价值承载者;论述了作为文化概念的英雄形象与文化价值、文化结构的关系问题,为学术界、思想界提供一种理解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新思路和新角度。  相似文献   

12.
豫菜文化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中国烹饪文化中,豫菜文化是发祥文化,豫莱文化是和中文化,豫菜文化是大众文化,豫菜文化是素食文化,豫菜文化是医食文化。豫菜文化是农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文化,应该向工业文明背景下的文化转化,从而实现豫菜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推进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简要论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定义,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作用以及中国文化融化英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最终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国的文化环境及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影响到文学观念,就促成了文学观念的调整。影响中国文学观念调整的主要文化资源有:近代民族意识的崛起、进化论思想的输入、民主主义精神的浸润和市场商业风气的熏染。在近代以来文学观念的调整中,传统文化资源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给外来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文学观念在理论模式上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媒介文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洪念德 《北方论丛》2005,4(6):64-66
媒介文化是大众传播时代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泛指由当代传媒技术所引发的文化景观,具有感性化、开放性、愉悦性和消费性.且当代媒介文化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功能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文学的独特性,在于其对中西文化资源的选择与融合。西方文化带来了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资源的变化,也带来了近代文学精神内涵的变化,但近代文学对西方文化资源的吸收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注意到与本土文化资源的融合。其中对民主主义思想和国民意识的吸收具有很大典型性。民主主义思想和国民意识进入近代文学,得到了"民本"思想与族群意识等本土文化资源的支持,在保持其现代性内涵的基础上,体现了相当大的民族特征。这种外来文化资源与本土文化资源的选择与融合,成为中国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达的集、分解成分和组合方式三个表达层次,其社会意义依赖于它们的组合方式。非语言符号传达的信息,因存在于不同的文化框架之内而使其成为有别于其他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审美文化的主要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尝试提出了从物质形式、行为状态、精神存在这三个方面来概括城市审美文化的主要形态,并对每一种形态进行了具体的类别划分,从而使城市审美文化的形态既有各自的确定内容和适当的容量又具有开放性。以期推进美学领域对城市文化的整体关注与城市审美文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互文视域下的文化意象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建敏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203-204,219
一、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文化意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符号,它在本质上具有互文性。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个文本的构成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就意味着,文化意象同样是由文化意象的语言符号及其文化所指之间依存联结构成的,是语言符号和文化意义化合而成的结果。文化意象的互文本质揭示了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中国文化特质角度探寻科诨形成的原因.高度发达的诗歌艺术的挤压使戏曲形成了诗歌化的欣赏趣味,趋向雅化,并使戏曲产生重大的缺失.悠远的俳优滑稽传统则被作为争取观众,抗拒诗歌挤压,抵制雅化的必然选择.二者同时遇合于相对固定的戏曲形式,于是,科诨的产生就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