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珍妮特·弗雷姆是新西兰享有盛名的现代小说家、诗人,曾多次获得新西兰文学评论会的“成就奖”。她的作品以用词精确见长,被誉为新西兰继新西兰文学之父萨吉森之后的一位主要散文作家。主要作品有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以其恐怖小说闻名于世,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探究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其作品显著的风格手法和思想主题,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创作动机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恐怖小说创作受到了欧美哥特文学传统的影响,二是受到了其自身创作理念的支配,而最为重要的,爱伦.坡是以恐怖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来彰显人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近代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生以人道主义为武器,极力维护着人的尊严和自由,其作品充满着对人性的关爱和理解,对人道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毛姆的审美理想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廉·骚姆塞特·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其作品有冷峻、客观的特色,故有英国的莫泊桑之誉。他的创作母题是人性,在揭示人性的复杂、邪恶、奇特的同时,向往一种超脱尘俗的个性的自我完善。就这一点来看,他与我国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陶渊明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颇有类似之处。这决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它们反映了东、西方两股人性醒觉的文学思潮共有的规律性,也反映了东、西方人性醒觉的文学思潮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周庆贺 《南都学坛》2001,21(4):65-67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探讨人性与宗教、道德习俗关系的作品,它讴歌了个性解放之于宗教的狭隘意识及道德习俗偏见的胜利,呼唤顺应人性正向追求的健康的宗教与道德体系的建立;同时,它也是一部反映妇女不幸的哀歌和女性追求解放的颂歌。这一切主要由海丝特·普瑞思反抗的人生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作家约翰·马尔根的长篇小说《孤独的人》是一部描写小人物遭遇的作品。小说不仅反映了动荡年代里的新西兰全貌 ,同时深刻揭示了人的精神困境 ,堪称新西兰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也是马尔根的唯一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作者与另一名作家弗兰克·萨吉森齐名 ,成为新西兰新兴的民族文学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的叙事语言为切入点,从自由间 接话语、黑人布道词、黑人英语独特的拼写和语法表达形式以及黑人英语在作品中的运用四个方面来研讨这部小说的独 特魅力,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8.
人性善恶观的多元表现——析威廉·戈尔丁的《蝇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作品《蝇王》中表达了人性恶观。运用客观解释学理论,从作品的时代背景、表达意图等因素分析,找出作者人性恶观中具有人性善的倾向,从而发现作者写作《蝇王》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他的成名作《蝇王》中运用了浓重的象征主义手法 ,使故事情节生动、真实、感人又扣人心弦 ;同时 ,作者在作品里提醒读者要警惕暴虐因素在人性中的扩张。  相似文献   

10.
夏绿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界英国杰出的女作家 ,《简·爱》是其颇有影响的代表作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简·爱这个孤苦伶仃、为争取自由、幸福和人格平等而勇于抗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形象。在这一具有坚强、自由、激越的个性形象身上所展现的蕴藏在人类内心高尚而美好的人性力量 ,贯彻全书始终 ,成为深深吸引广大读者的永恒魅力。正因为如此 ,本文主人公简自然而然成为读者关注的中心 ,而对于另一个与简·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伯莎·梅森 ,由于其在书中出现的次数较少 ,作者在她身上着的笔墨也不多 ,甚至没让她开口说过一句话 ,…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金字塔》,采用隐喻与写实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构建了一个展现世态人情和人性善恶的真实世界。与作者的其他作品相比,《金字塔》风格独特,叙事新颖,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追寻是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本文以这一主题为出发点,对索尔·贝娄50年代的力作《奥吉·玛琪历险记》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在《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一文中,谈到达·芬奇作画,引了达·芬奇一个学生的话说:“当他着手绘画时,他好象一直是战战兢兢的,他从来没有完成过任何一幅已开始了的作品,他那样敬重艺术的伟大,他在其他人看作是奇迹的他的作品中发现了缺点。”(《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第46页,新知识出版社)这就是说,达·芬奇始终不满足于自己的作品,始终在修改。我读李衍柱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  相似文献   

14.
1899年出版的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与1962年出版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同被视为女权主义的经典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各自时代背景下女权艰难求索的解读,认为这两部作品共同呈现了女权求索道路上的绊脚石——传统菲勒斯中心(父权中心)文化势力,也共同探讨了似乎更难以解决的矛盾———母性、女性和人性同女权求索之间的矛盾。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式,两部作品则表现出了相异性,即相对《觉醒》的时代局限性,《金色笔记》体现了在女权发展问题上相对的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不是两首独立存在两篇作品,而是一篇作品初稿和修定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短篇小说名家布莱特·哈特两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发掘其文学艺术创作的永恒价值与魅力。作为美国乡土小说的 开先河者,哈特的作品极具本国原汁原味,善于使用反讽的写作手段,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并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努力探索以展现人性的复杂多样与可变化性。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写作技巧的完美结合呈现了比通常更为深刻的美国现实, 作者对人性真、善、美的乐观浪漫的描写趋势既实现了对文学永恒主题的持续探索(即对人性的创作与展现),也完成了文学创 作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短篇讽刺小说集《人·兽·鬼》具有很深的文化意蕴,堪称为文化小说。作者从神话和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探讨的核心是人的基本根性,人的文化心理。从神话、幻想、现实中所折射出的是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作者对人性、人性的弱点的哲理性思索;对人的文化心理的精微准确的把捉,这既增大了作品的容量,也使讽刺形象的审美内蕴大为丰富;在艺术上,融荒诞性与真实性,讽刺的犀利性与蕴含性于一炉,尤其是寓哲理于象征,形成独特的讽刺艺术风格,为现代讽刺文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余华 ,在当代文坛上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 ,他的创作已经引人注目。他的写作以迥异的风格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审美期待。他创作的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让人们不知如何评价。小说大师米兰·昆德拉曾说过 ,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 ,而是世界日益成为陷阱时对人类生活的探索。余华正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活着》标志着余华的思考和探索已步入成熟 ,已经从他前期作品的对人性凶恶的愤怒和焦虑转移到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并且在黑暗中寻找生命的灵光 ,把人性带入了生命的感悟和心灵的抚慰。《许三观卖血记》却道出了一个凡夫俗子必然因循…  相似文献   

19.
娜塔丽·萨洛特,阿兰·罗伯·格里埃和米歇尔·布托尔是今天走运的作家。他们的小说一问世,批评界非但称赞为杰作,而且还把他们每一部作品都看作是现代小说进化中的一个转折点,说是“新的小说文学的成长”,是“新现实主义”的繁荣局面。罗兰·巴尔特曾经说,罗伯·格里埃的尝试,“其重要性不下于超现实主义之与现实”。让·保尔·沙特则发现娜塔丽·萨洛特的“写作技巧,使她超过了心理学主义而达  相似文献   

20.
实践中的教育目的常常是相互冲突的,这种冲突不仅损害教育体系本身,也损害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找到统一的教育目的。约翰·怀特指出,在教育中存在着经济目的、道德目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等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源于人性的冲突。他在分析人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目的的冲突应统一于个人自主选择的扩展了的个人幸福的观点。约翰·怀特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找到了统一教育目的的途径。其人性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