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MHK大纲》中兼类词的分类,认为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角度出发,不应把虚词纳入兼类词范围,不应把意义上有联系的词义义项与词素义义项当作兼类,也不应把意义有联系的词与词缀处理成兼类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同等”词类性质为考察对象,运用逻辑推理法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界定,同时对”同等”的兼类现象、同义词现象进行说明,以便对汉语中“部分同素同义区副兼类词”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在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尤为突出。关于词类活用,几乎每本古汉语著作都要谈到,但是对于词类活用的原则、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兼类词的活用以及有些语法现象是否属于词类活用等问题则谈得不多,或者谈得很笼统。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4.
当语言中的一个新词诞生以后 ,只要表示与之相关的动作变化或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没有产生 ,就很可能直接用这个词来表示这种相关的动作变化或状态。因此 ,词的兼类是各种语言或方言、或各个不同时期的同一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在语言的发展史上 ,尽可能减少词的兼类现象 ,特别是通过形态变化等手段把兼类的词分化为不同的词 ,还有些词存在活用现象 ,显得很有地方特色。从此角度说 ,客家方言保留着较多的古语痕迹。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兼类词很早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所谓兼类词就是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通过兼类词与同音词、多义词、词的活用等语言现象之间区别的浅析,便可以初步确定兼类词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常常遇到“中间状态”的语法现象,语素与词之间,语素、词与短语之间,词、短语与句子之间,单复句之间,复句内部分类和句子与句群之间,都没有鲜明的界限,都存在着一个模糊不清的过渡带。据此,可在语法单位的分析中,建立“三分法”格局,广泛使用“兼类”这一概念,进而建立语法单位的“兼类”系统。  相似文献   

7.
词的兼类现象是目前现代汉语语法学界无法回避而又分歧严重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兼类现象的微观处理上,如判定一个词是不是兼类词,兼属哪几个词类等问题上分歧较大。本文就兼类词的判定及所兼词类总结出几个较明确的标准和判定的原则,同时对“N的V”结构中V的动词词性从语言接触即欧化语法的角度进行论证。以期对兼类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泛化现象在词类问题上有较突出的表现,其中新的兼类词在交际中的广泛使用更引人注目。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词类界限,突出体现了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规律。虽然新现象的出现给语言的规范化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其中不少用法已被大众接受,确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难点──兼类词、介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汉语兼类词和介词是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两个难点,而构成这两个难点的原因是学生母语的负作用。文章通过对汉维语进行对比,提出了克服两个难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词汇词、语法词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汉语词类划分这一老大难问题.词汇词、语法词的划分可以澄清人们在词的同一性、词的兼类、词的活用、名词化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从而化解争端,从根本上解决汉语词类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词的"三化"现象是指名物化、动态化、性状化,这是一种词的功能偏移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兼类是改变了词性,而功能偏移并未改变词性;它也不同于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一种临时现象,而功能偏移则是一种较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大多比较注意对“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的比较和鉴别。关于“活用”与“兼类”区别的标准,各种教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即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取得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而被用作另一类词;词的兼类,则是某个词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因语言习惯而取得了不止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换言之,词的兼类具有约定俗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形宾结构,即汉语中形容词带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在汉语语法学界却长期得不到承认,大多数人都认为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形容词后面出现宾语,形容词便变成了动词,是兼属于动词的兼类词。换句话说,“宾语是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这无疑与影响汉语语法体系建立发展的印欧语语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四川北部方言中存在大量的词语兼类现象,本文讨论的是一词兼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中的两类或三类。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三音节词语的研究,宏观上可分为词汇层面的构词法研究和句法层面的词汇化研究。三音词的语法图式构式的研究成果较多,词汇图式构式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三音词的词汇化研究,按照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动词、形容词、副词、动副兼类词、形副兼类词、连词、其他词类、习用语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动词"用"一方面保持动词的特性,另一方面已在一定程度上虚化,被分析为介词,这样形成兼类现象;当其与虚词"来"、"去"和"以"分别搭配套用时,所形成的格式在语法性质上具有兼类性,在句法形态上具有弹性和递归性。  相似文献   

17.
“有”是现代汉语高频使用的一个词,大中型主流汉语词典将其词性处理为唯动词,这是值得商榷的。以普通汉语语料库为基础,对“有”的用法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有”应是动代助兼类词。在探讨“有”的用法的基础上。对词典编纂提出了点滴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先秦汉语名动同形有两类,一类以名词引申出动词,一类为动词引申出名词.由动词引申出名词的通常视为兼类词,由名词引申出动词的则有两种不同看待,一部分作兼类看,一部分看作名词活用为动词.而从本质来认识问题,名词引申出动词者,都属于体用引申范畴.只是由于后代词形的分化和使用上的分工,原来体用同形的词,有一些只剩下名词的用法,活用论者往往依据后代的用法,来律定先秦汉语的词性.  相似文献   

19.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不同于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的范围需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 ,词类活用不能以今律古 ,要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20.
语文辞书兼类词和多义词释义中不宜出现原词,今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例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三种修改办法,供语文辞书的编纂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