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统伦理与异端伦理的分裂与渗透应当说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真实的内在结构模型。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正统伦理着墨较多,对异端伦理用笔较少,柴文华教授的近著《中国异端伦理文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出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研究中的缺憾,它为我们正确认识正统伦理与异端伦理的关系,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真实图景提供了许多启示。正统的儒家伦理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自律性和普遍化的矛盾。一方面它以自己的权力话语压抑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使自己独于一尊;另一方面,它又不能完全取缔异端,这样便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异端伦理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它与以儒学为代表的正统伦理文化相黜而立,经历了原生、近代清形态。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它那片面的执着仍给人一种全面的启示。自从官方出现以后,官方用权力所推行的伦理价值观念也就产生了,它被冠之以正统的美名而发挥着自己的工具作用,维护着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作。这种正统伦理文化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代表就是儒家伦理文化,它以道德自觉、理性主义和群体本位为理论原则,建构了以“三钢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应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学说,为中国的封建文明立下了汗…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研究中的儒家化倾向,明确提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是冲突式的,即主干与支干、中心与边缘、正统与异端的活生生的对立统一体,并从自觉与自由、理性与感性、群体与个体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和伦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海 《唐都学刊》2012,28(2):59-63
在西方文化中,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道德”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性自由的定在,“伦理”则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道德”主要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证和阐发的“得道之‘德”’,“伦理”则主要是由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者们所阐发和构建的社会典章制度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伦理”高于“道德”;在中国文化中,则是“道德”高于“伦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共关系的伦理特质唐尹中国的文化的特质除表现为人文住,整体性之外,还表现在伦理住上,作为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任家道德中心主义为出发点,曾经是构筑中国人心理结构并持续影响其行为的主流价值体系,并且至今仍制约着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从欧美泊来不...  相似文献   

6.
文化资本与管理伦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立足于当代诸社会科学和伦理学的交叉视角,分析阐释了“文化资本”这一崭新的管理哲学概念。由此切入,文章以理论分析与个案例证相交叉的互证方式,探究了现代管理哲学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相互增生的社会现象,进而提出了《管理伦理》的新理念及其基本解释,探索了现代管理伦理的新课题及开拓这一富于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课题之紧迫性和艰巨性,以期为我国现代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贡献一份探索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日益深入的全球性危机使全球伦理建构的迫切性凸显,亦使之成为关系全球秩序和人类共同体利益的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依据跨文化传播的空间维度,全球伦理的建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的、不同社群之间的交往伦理;不同文化共同体或文化区域内部的交往伦理;全球社会各个文化共同体或文化区域之间的交往伦理.中国社会各界应恰当运用自身及其他文化的伦理经验和信仰资源,以积极的伦理建设履行当代中国对国民和世界的道德承诺,以赋予全球伦理新的内涵和意义作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上海和香港中层管理者工作伦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社会》2004,(7):15-21
工作伦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韦伯的著作中。在《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他论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A·Levin认为"这种伦理被定义为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意义 中国古典哲学是主体哲学,它以由主体发散的多维关系为自身的认知对象和途径,具有多层面、多样态的人学理论。探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学理论,是深化中国古典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学界对中国传统人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其焦点大都集中在儒家的人论上,有的学者甚至在儒家人论与整个传统人论之间划了等号,忽视了传统人论的丰富性,得出了不少似是而非的结论。中国传统人论以儒家为主,但绝不仅仅限于儒家。从儒家人论产生的时代起,就与之同步产生了性质、风格相异的其它学说,后来又出现了不少异端人论。只有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灿烂多姿的伦理文化中,群体主义象一片汪洋大海,个人主义不过是波浪里偶尔露头的几块礁石。它以全裸的吝啬、庄重的自私吸引着一代代人惊奇的目光。 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伦理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本位。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的利益再大也是小事,社会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为儒家所高扬的一面人生大旗。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韩非较早揭露了利己人性,杨朱和《列子·杨朱篇》阐扬了“一毛不拔”之论。他们反对“月亮把她的光明普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①,公开亮出了非儒和反儒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伦理性人物与哲理性主题——论《红牡丹》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性人物与哲理性主题——论《红牡丹》的文化精神朱东宇在林语堂的小说创作中,《红牡丹》被认为是写得最为“香艳”的一部长篇。伦理性的人物,哲理性的主题,独特而渊深的文化内涵,以及雅健、放逸的审美格调,都使这部小说独步一时,不同凡响。本文将从这部小说的伦...  相似文献   

12.
异端经济学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成为20世纪末西方经济学界的重大事件,在异端经济学内部众多流派之间可以作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划分。西方异端经济学在基本特征、分析焦点、科学基础、意识形态、政策结论等方面都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存在深刻的分歧,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加科学和富有价值。当前西方异端经济学的众多流派已经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德性伦理有没有普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德性伦理有没有普遍性蒙培元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伦理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是建立在规则、法则之上,还是建立在人的德性之上?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一对于什么是德性以及德性的来源是什么这类问题,可能有不同的使用和解释。按照西方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向来就是一种伦理政治。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理论一样,邓小平理论也带有突出的伦理特色。所不同的是,邓小平理论不仅带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烙印,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文明水准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考察邓小平理论的伦理内涵,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从整体上说,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邓小平理论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作为一个体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5.
寻求道德现代化的传统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举要》评介杨威陈红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伦理文化的重建问题,其中包括传统道德的现代化。而实现传统道德现代化的前提是准确、正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张锡勤教授新著《中国传统道德举要》(黑龙江...  相似文献   

16.
皮湘林 《社会工作》2009,(10):13-16
社会工作与伦理的关系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危机的产生,再到伦理对于社会工作的重新回归的发展阶段。社会工作中的伦理体系的构建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又要立足于中国的本土实际,既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更要顺应中国当今社会主流的伦理文化的发展,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工作视野中的伦理应该是由多层次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所构成,包括对社会工作道德哲学层次的思考,社会工作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构建,社会工作的实践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伦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借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与伦理的关系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危机的产生,再到伦理对于社会工作的重新回归的发展阶段。社会工作中的伦理体系的构建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又要立足于中国的本土实际,既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更要顺应中国当今社会主流的伦理文化的发展,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工作视野中的伦理应该是由多层次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所构成,包括对社会工作道德哲学层次的思考,社会工作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构建,社会工作的实践机制以及社会工作伦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借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唐都学刊》2013,(3):F0002-F0002
孙春晨,男,1963年出生,江苏省扬中市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道德与文明》杂志副主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引入中国以来一直备受重视的问题。文章选择了社会工作伦理的角度,结合社会工作伦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社会工作对社会需求回应的路径,提出通过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造西方社会工作伦理、调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并促进双方能力建设、优化评估机制以确保专业服务的质量和重视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等四个方面回应社会需求,对社会工作伦理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求索现代性伦理乃是中国近现代遭遇偶像倒塌后出现伦理"空场"的必然结果,家庭"道德革命"可以折射出中国早期探寻伦理现代性的艰难历程。这一历程究其实质是对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再反思的过程,其本身已内在地包含了吸纳外民族优长之处的自我批判与价值取舍。因此,现代性伦理的构建与传统伦理的价值重构在当代中国社会能够得到有机的统一。当前,随着中国伦理现代性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将责任伦理纳入传统伦理的价值元素中,使之与信念伦理共同发挥作用并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