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侧、清水河南岸的第二、三级阶地及缓坡山地上,分为山下(河边台地)和山上两部分,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是1958年甘肃省第一次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1978年经甘肃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复查后,列为省重点发掘项目之一,同年7月,由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秦安县文化馆组成大地湾发掘组,开始进行大规模发掘,至1984年8月告一段落。总揭露面积达1.37万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的房屋遗址250多座,烧陶窑址40座,墓葬79座,灰炕340个,壕沟8条,共获得出土文物近1万件。大地湾遗址发掘出的木碳标本,经C14测定,其最早年代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长达约3000年的古文化遗存。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分为五个时期,即大地湾一期(前仰韶,7300——7800年)、仰韶文化早期(6000年)、仰韶文化中期(5600——5900)年、仰韶文化晚  相似文献   

2.
由于坐落在天水市秦安县的大地湾原始遗址孕育了最早的中华文明成果,人文初祖伏羲、女娲、轩辕黄帝都出生在天水,人文初祖炎帝神农氏也在天水生息过,在天水为人类走向文明作出许多贡献,所以天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大地湾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1978~ 1984年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考古发掘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经研究 ,遗存可分为 5个文化期。大地湾的发现揭开了甘肃史前史的新篇章 ,将我们的研究视野从 5 0 0 0年前拓展到 80 0 0年前。大地湾考古不仅确凿无疑地表明甘肃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而且提供了史前文化遗物遗迹完整的发展序列 ,以及史前聚落从一般村落发展到中心聚落的演进过程 ,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动物考古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生态环境研究为今天的西部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狗是人类较早驯化的犬科动物。在马、牛、羊、鸡、狗、豕六畜中,以狗的驯养史最为悠久,约有一万多年。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众多狗的骨殖。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壶上有四只家犬的形象。狗见诸文字记载很早。《殷墟文字类编》象形文字中有狗,其符号也见于  相似文献   

5.
<正>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广东省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发现了一批具有颇高历史价值的古代崖壁画。古代崖壁画的山脚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古代崖壁画和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址,分布在宝镜湾东部石林形态绮丽的山岗一带。宝镜湾古岩画共有4处6幅。4处的名称,按当地民间流传的称呼分别为“藏宝洞”、“宝镜  相似文献   

6.
伏羲画八卦:中国根文化的产生到文化形态的定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使得天水(古"成纪")是伏羲的故乡这一说法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认可.伏羲故乡的证实,使伏羲所画八卦从时间和空间上生根,八卦文化得到显活的显现,中国根文化的形态及交流文化的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其次,八卦到<周易>的演变,为中国文化的定型,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生成了儒、道主流文化和多元的民俗文化.因此,伏羲画八卦,作为中国文化的根,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秦安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以北的葫芦河中下游,距天水市54公里,面积160113平方公里,人口55万。秦安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八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已发掘仰韶、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6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属国家一级文物达几百件。现天水市五县两区有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安就占有两处,一处是堪称世界奇观的新石器时代大地湾遗址,一处是元代建筑兴国寺。其它各时代的古遗址、古建筑、名胜以及自然、人文景观分布较多,以古老文明为特征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开发秦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宣…  相似文献   

8.
彩陶的生产是人类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巨大突破,彩陶图案类型呈现地域和源流关系.而表现在精神层面的远古神话(尤其是女娲神话)隐微曲折地反映出彩陶时代的原始信息.本文就大地湾及周边遗址的彩陶纹饰中土蛙纹及变体占绝大多数的事实,结合当地女娲崇拜遗迹及传说和女娲崇拜在民间的影响,来寻找远古女娲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原型.  相似文献   

9.
有关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而流长。历代史书一直把他列为“三皇”之首,民间则常称他为“人祖”或“人祖爷”。尽管他的面目和形象从一开始就被人们神化,但在他的活动中已经看不到开天辟地、抟土做人之类的奇迹,而所显示的主要是人性。人们所以敬仰他、崇拜他、歌颂他,主要因为他是创造人类文化的一位伟大的英雄。因此,有关伏羲的传说,实际是中华民族对其远祖创造文化的某一阶段的历史回忆。从六十年代以来,在原伏羲故里天水地区,以大地湾为代表,发现不少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以大量史前的出土文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伏羲传说由以产生的原始背景,因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有关传说的文化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将近年来白泥窑子遗址考古的新收获,作一简述,以就正于读者。 遗址概况与考古工作 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公社东北,有一自然村,名白泥窑子。村中有十多户人家,散居在白泥窑子沟中段两侧。沟长约五里,小溪自北而南,终年流水不绝,同由东北流来的甲浪沟相会后,称董家沟,继续流向西南,穿过喇嘛湾,注入黄河,将喇嘛湾分作南北两半。 白泥窑子遗址就分布在白泥窑子沟两旁的台地上。台地高于沟水数十米,被许多支沟分割成许多小块,地层结构与地貌都不尽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址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文化遗址的旅游业开发也很重要,在保护文化遗址的前提下,适度进行旅游业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旅游业增加的收入可以作为文物保护的补充资金,加大对文化遗址保护的力度,使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做得更好。关键是如何正确处理好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拉乙亥原为青海省贵南县所辖的一个乡,位于龙羊峡上游的黄河谷地,此地发现了中石器时代遗址群、马家窑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及卡约文化遗址,是黄河上游罕见的具有文化连续性特质的远古人类聚居区。结合考古学和人类学关于"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把这些遗址群及其考古文化统一命名为拉乙亥文化。  相似文献   

13.
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C”形龙,“因头部特征接近于猪,曾视为猪头龙”①。牛河梁积石冢等遗址出土的猪首龙:“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头部硕大,环体肥厚,双短立耳,大圆睛,吻部刻画多道皱纹。”②1.猪首龙产生的文化模式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告诉我们,对一种行为方式和一种文化现象的解释必须找到其整体的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的本质特性上去解释才能靠近它的本质。猪首龙产生于是东北地区的“女神文明”时代。据上个世纪的考古报告,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遗址中出土了大批的女…  相似文献   

14.
小拉哈遗址是小拉哈文化的命名遗址。小拉哈遗址的发现,在松嫩平原第一次呈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三叠文化层,小拉哈遗址的文化内涵,对松嫩平原上的昂昂溪文化、小拉哈文化、白金宝文化系统的串连化整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研究这一地区古代民族关系、经济与文化发展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坐落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湾乡西北的大山种羊场遗址,出土了许多文物,从遗址暴露出来的文化层堆积和出土采集的各类文物标本观察,文化遗存可分为辽金时代、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晚于白金宝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晚于腾家岗遗址。  相似文献   

16.
继广州市东郊飞鹅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之后,最近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番禺县龙洞乡盆地(距飞鹅岭遗址不到一公里)四周的小山岗上,又发现了与飞鹅岭遗址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三处。这些遗址中以铲山遗址、蟹山遗址、林校标本园遗址、西园庄遗址、村底山遗址为最重要。采集得的石器以有肩、有段、梯形、方形的斧、磷和砺石为最多,也有凿、刀、铲、刮削器、(石族)、网坠、敲砸器、压捶、饼、环、磨盘和石片等  相似文献   

17.
林县商文化     
以前,对林县商文化遗存只作过一些地面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在林县境内发现了几处商代遗址,并出土几件商代青铜器,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目。这对研究殷商文化的发展及分布情况,无疑有重要的帮助。本文着重对林县青铜文化的类型、特征提出某些探索性的看法。 一、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及分布 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始于本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遗址多分布在漳河、淇河、洹河的两岸。漳河流域的有东盘阳遗址。淇河流域的有阳台寺遗址、前寨遗址、荷花遗址。洹河流域的有下陶遗址。  相似文献   

18.
辽金时期女真人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 ,松花江两岸留下其丰富的文化遗存。伏兴遗址的发现 ,为研究女真历史文化提供了又一实物史料。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和伏兴遗址调查资料 ,对伏兴遗址的文化内涵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红山文化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广臻 《理论界》2010,(7):173-174,45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广布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的先进文化,在同时期的诸考古文化中,红山文化水平最高,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直接证据。红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是朝阳市的牛河梁、东山嘴遗址和阜新市的胡头沟遗址。  相似文献   

20.
1989年8月,本文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士对云南省蒙自县黄家山马鹿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丰富的古人类、古文化遗物遗迹及动植物化石。通过对遗址文化遗存的分析,作者认为,将马鹿洞遗址时代置于晚更新世至早全新世之间较为合适,估计在一万年前,目前可把马鹿洞暂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马鹿洞遗址是我省现知旧石器遗址中文化层最厚、保存最好的一处。这次考古发现为云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