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媒价值分割和传媒财富分配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因为分配的依据、制度安排和公平效率不完全相同而对立;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作为分配依据有可能使二者的公平效率基本一致而统一。运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促进传媒市场的均衡,有利于提高传媒经济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企业劳动者的生产劳动 ,不仅生产物质产品 ,而且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我国现阶段不是要人为地消灭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 ,也不是要取消企业主通过经济关系和国家凭借超经济手段获取物质生产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 ,更无需创造一种新的理论来否定这一社会经济关系 ,而是要建立、健全切实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配置社会资源的客观机制 ,同时完善、优化国家分配剩余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美居民财富分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明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2,(2):14-16
本文通过比较中美居民财富分配的现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造成两国居民财富分配不均的各自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我国居民财富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中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2):29-31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 ,并不违背劳动价值论 ,也不会陷入萨伊“三位一体”公式 ,虽有剥削存在 ,但利大于弊。因此 ,要解放思想 ,坚持生产力标准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0.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1.
12.
从1845年起到1895年,恩格斯始终是马克思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坚定支持者及密切合作者。二人除了在研究专业上有不同的分工之外,没有什么坚实可靠的证据表明他们之间在理论上或思想上存在原则性的"分歧"。尽管如此,依据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炮制出来的所谓"马恩分歧论"仍然时不时地出现在学术刊物上。本文拟站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马克思的核心概念的视角来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高度一致性,力求从思想源头上或原则上来反驳那些无根据的"马恩分歧论"。 相似文献
13.
14.
“三执政”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三执政",前提是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三执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三执政"是一个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三执政"的核心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分别强调了我们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要求;系统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价值哲学作为研究元价值(即共性价值)的交叉学科,它要对价值的发生、本质、结构、标准、评价等诸问题作出哲学视阈的观照与回答,这就形成所谓"价值的哲学";价值哲学在观照与回答元价值的同时,又不能不面对哲学自身的价值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追问与解答,就形成所谓"哲学的价值".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确证,其互动关系展现于人类追究价值形而上学的历程之中. 相似文献
16.
张载天人合一说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载的天人合一说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 ,可说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哲学。这一学说的最大特点是承认自然界有内在价值 ,而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靠人类实现的。他的“乾坤父母”、“民胞物与”以及“大其心以体天下之物”的学说 ,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 ,爱护自然界的万物。张载的学说对于保护生态平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价值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多样化、社会的多样化、文化与价值的多元化造成了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价值冲突现象,对我国的价值观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回应挑战,对多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我们要科学认识,理性对待,正确引导,加强调控,合理整合,强化认同,以清醒的价值自觉意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中国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剥削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的表现方式以及实现形式也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它最终将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而趋于消失。也就是说,作为生产关系范畴的剥削,在它还能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彻底消灭它存在的条件的时候,是决不会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结构与社会建构是社会学领域的两个重要词汇。他们来源于两个截然相反的社会学源头,因此常常被认为是相悖的,但审慎的考察却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宏观视野出身的结构论偏向于实证主义、决定论、社会唯实论及现实主义认识论;而微观视野出身的建构论偏向于诠释主义、自由意志论、社会唯名论及相对主义认识论。另一方面,社会结构与社会建构互为基础,不可分离,且相互影响;社会结构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形成的,而社会建构是在社会结构的框架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评价的功能是保持贡献与荣誉的一致,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同行评议。目前同行评议制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改进。改进的关键是完善评价机制,具体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制度上、体制上、方法上防范一切可能出现的越轨行为;二是评议人正确运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