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教育虽然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学习了大量的来自西方专业价值观、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但这些西方的东西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问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将西方专业知识体系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如何看待和发掘,提升并总结本土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是中国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古老的“东方经验”,人民调解遭遇社会工作的“西方实践”,应该说是一场全球化对代意料之中的美丽相遇,如同时下中国特色与西方普适不断深入的对话. 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人民调解的本土经验注定要加入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元素,而且,这种东西融汇事实上已经在上海、深圳、天津等地开始了地方性尝试,因此,我们当下的探索更多还是集中于人民调解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现实基础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近年来重新受到我国的关注,但时至今日,我国理论界对于社会工作是什么并无统一认识,因此,我们对社会工作在西方的理解做探讨势必有益于我们自己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一、社会工作的诸多定义曾任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课程研究委员会主任及协调入的沃纳·W·贝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28日,民政部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这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制定的有关社会工作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约束制度,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标准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推动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意义.美国作为社会工作发展程度与标准化较高的国家,其职业道德规范也比较完善,是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及社会工作标准化的典范.对比中美社会工作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及其独特性,也有助于找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史表明,现代社会福利事业中政府与民间社会组织的"伙伴"关系实际上自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创立时就存在.中国早期社会工作发展阶段与欧美国家不同,经历了一个先由西方殖民者引入,然后被本土接纳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由于政府在社会福利与服务事业方面的功能不足,西方教会组织和本土民间社会组织在社会工作发生和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教会组织与社会工作的引入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传教士大批来华,教会的活动及其影响达到了一个顶峰.半殖民地背景下,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实际上属于当时的殖民入侵的固有组成部分,不仅仅在宗教方面发生影响,并且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领域的活动,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介入.在这些有组织的活动中,有三类活动直接催生了社会工作的引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及其面临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从慈善事业中衍化出来的,它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专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是在20世纪初开始的。随着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及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社会学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也就开始了自己漫长而曲折的历程。1922年北京燕京大学创办社会学系,培训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着重于讲授社会服务及社会调查课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教育虽然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但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学习了大量的来自西方专业价值观、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但这些西方的东西与  相似文献   

8.
当前,引进发源于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必要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的社会工作界对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这一讨论的必要性同样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社会工作进入我国这个特定的"文化区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工作诞生于何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工作的起始时间应该是北京社会实进会成立,即1912年;有的学者则认为,1922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韧.但无论是北京社会实进会的成立,还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成立,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约翰·步济时(John Stewart Burgess,1883~1949).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步济时这个名字略显陌生,但在中国的社会工作界和社会学界,这个名字却格外引人瞩目,因为他在引入西方社会工作和社会学方面曾作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反压迫社会工作(Anti-Oppressive Social Work)是西方社会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它是当前英国社工教育中必定涉及的内容,同时也是注册制度中认为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要素.它与我国社会情况有无契合性?能否为广大社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引入一种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无论是初级阶段基督教信徒的“爱心救助”,还是发展阶段西方各国的“福利政策与制度”,都缘于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为缓和紧张矛盾、回归社会平衡,西方国家启动了社会工作,也激活了社会工作,最终推动了社会进步。正如专家总结:“没有社会问题,就没有现代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郑老师,我们所学的社会工作理论与体系都来自西方,而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很多来自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可我们中国强调无神论。所以,我很迷茫,我毕业后去当社工的话,要用什么价值体系来判断?”这是一个大四社工系学生在讲座上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督导是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是社工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中、高级人才.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督导人才缺稀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深、穗、莞三地初步呈现两种培养方式,即徒弟跟班式的深圳模式和学院式的广州模式,已产出本土督导约300余人,有力推进了本地社工人才队伍逐渐向高级人才方向发展. 发展滞后的专业督导 督导被视为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实际操作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社工机构管理的一个独特过程,也是"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生产率的关键因素".随着能效导向、问责原则等新管理主义理念盛行,社会工作机构中督导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已经成为西方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是一个向“善”的职业体系,其专业责任的核心便是“善”。作为道德实践的社会工作,其过程应当是幸福的,其结果应当是甜美的。但现实有时并不尽如人意,社工常常体验到服务过程的艰辛与服务结果的苦涩。究其原因,“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是导致这一结果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社会工作传自西方,其间的文化适应性议题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思考社会工作的本土文化和现实生活因素,关怀中国社会工作伦理的特殊面向,是改善困扰与追求发展不可忽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专业越来越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变得不可或缺,人们期待着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面对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矛盾越来越凸显的现实,我们依然期待有专门的专业和专家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西方为了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而建立并已发展得相对成熟的专业社会工作被引入.由于是舶来品”,社会工作落地中国有个本土适用的问题,因此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研究者—直在寻找让社会工作扎根本土实践的方法,在农村领域更是如此.其实,在农村工作领域,一些民间组织和本土的农村社区组织,一直在做着类似的实践,虽然没有将经验上升到专业的层次,但他们的助人方式却与社会工作专业息息相通.随着社会工作在国内的发展,他们也在自觉地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植入自己的行动,在社区发展中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在学术界形成了一种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看法,即社会工作来自于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在我国是一种嵌入性的发展。近年来,这种看法日益盛行,并延伸发展,几近于形成了一种学术思潮。这涉及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问题,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战略和策略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可能会对我们要发展怎样的社会工作产生方向性的影响,因而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真的是嵌人陛的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一一民族社会工作,正作为一门新兴的实务研究领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西方国家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比较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在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是不尽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12,(19):64-64
1912年,美国人步济时创办北京社会实进会,目的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以改造社会和救治中国。就这样,西方社会工作来到中国,生根、发芽……直至I00年后的今天,社会工作正朝着职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向前进,迎来她新的生命历程。这100年里,有哪些社会工作的重要思想曾在人们的内心激荡?有哪些重要史实值得铭记?有哪些影响深远的活动和实践至今仍被人们一次又一次提起?有哪些重要人物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熠熠闪光?传统的半行政化的社会工作又有哪些值得吸纳的精髓?引进的西方社会工作又如何与本土嫁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遇到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社会环境。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环境是工业化、城市化,是基督教文化下相对独立的个体,在那里好像是“陌生人社会”。中国的情况则不然,当今,从总体上来看,我们还没有走出“熟人社会”,还受着熟人社会的影响,而这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方法和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读博因由     
在我投身社会工作十多年的专业生涯中,社会工作本土化—直都是我不能放下的议题。早在撰写本科论文的时候,我已对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如何在香港这片以中国人为主的土地上发展起来,作出了初步的思考和考据。当时所得的见解和美国社会工作学者James Midgley教授于1980年代初提出的“专业霸权主义”基本相同:西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大多只是被直接应用在香港,而未有足够的深刻反思或严谨研究来确认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