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因此,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及其积极性的发挥程度既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要求逐步增大,如何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柔性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教师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应从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特征的角度,将柔性管理的理念运用到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中,并提出构建高校教师柔性化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统一要求与尊重教师差异相结合,注重教师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发展能否满足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要求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市场经济的特征从理论上阐述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多元性特点,旨在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是教学与科研学术责任的承担者。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求、高校教师的发展及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为高校教师两种学术责任的协调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而现实存在多种妨碍两种学术责任协调的因素,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高校教师的教学和学术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时代责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实现自我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必须让教育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让高等教育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作为高校教师,还必须成为社会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维护者与弘扬者,并通过自我的提升发挥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社会示范效用。  相似文献   

6.
实施基于分类管理的高校教师评价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基本上反映了高校现有管理体制的目标导向,但是,基于分类管理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与高校合力推动教师评价类型、评价内容与发展阶段三维一体的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是破解高校教师评价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发展,既是时代对学校的现实要求,也意味对高校教师有着内在要求。高校的转型发展,立足于课堂,实现于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政策实行的最后执行者,是人才培养从专业走向到职业转变的关键要素。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转型,必须走出以书本为中心知识至上的传统"单向"传授模式,立足于信息时代的学术创新、应用引领的社会服务,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应用转型、人才培养的社会转型以及专业成长的自我转型。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资历,掌握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坚实的实践、教学和科研等综合能力。建立和完善选聘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现实困境.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理念、机制和方法上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选择的意义事关过程的起点,发展与方式方法的运用;要超越以往切入点选择的物质利益观或问题观,就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教师价值,有利于沟通融合思想,有利于抓住热点问题;促进事业有成无疑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键要增强教师的政治素质,培养优良师德教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10所高校“两课”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课”青年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对表示“进入”义的“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作出进一步补正,认为表示实在意义的“进”在历时发展中逐渐替代了“入”;而表示抽象意义的“进入”时,“进”对“入”的替换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数组合中的“入”可被“进”替换。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史中,“写什么”的问题是关于真理或观念的本体论问题,“怎么写”的问题,是词语本身的问题,或形式问题。20世纪欧洲哲学的倾向,是以“怎么写”代替“写什么”,从而使哲学理解方式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 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了彝族族源的形成与发展 的过程,提出了彝族族源的多元论以及罗罗为彝族先民的改称,并分析了“罗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的重大创新,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入领会和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过程,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7.
对于杜甫《无家别》中“携”字的理解,学界意见不一。通过检索“携”在唐诗中的含义和用法,认为在这首诗中,“携”当训“携带”之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的深入 ,“三个代表”思想如何进课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要讲清理论 ,掌握群众 ,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创新蕴意 ,必须解决好理论的“权威”与“维权”的矛盾 ;课堂中可能出现的“讲清”与“清讲”的矛盾 ;必须着眼于理论思维 ,全面梳理“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坚持与时俱进是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同时 ,也才能提高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郭象关心万物的"性",他给予"性"以"分"、"当"、"极"的规定性。但是"性"只是理性思维下的产物,它作为理性的规律性要求是很难达到本体的。为了消解这种主体与"性分"之间的知性关系,必须上升到更高的程度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