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五四文学运动造就出一大批新文学的开拓者,叶绍钧便是其中之一。他自始至终以真诚的态度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追寻,对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童话、散文和长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对叶绍钧的创作所作的评价:“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过:“郑振铎兄创办《儿童世界》,要我作童话,我才作童话,集拢就是题名为《稻草人》的那一本。”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发表在《儿童世界》第一卷第九期上。1922年,他共在该刊发表了19篇童话,以后又写过20多篇,合计43篇。这些童话分别结集为《稻草人》(1923年)与《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此外还有《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等篇收录在《四三集》中。 叶圣陶童话全系作家独创。鲁迅曾赞誊《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郑振铎认为《稻草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叶圣陶童话正是内容与形式双美的杰作,它的出现是中国艺术童话成熟的标志。叶圣陶自己也对郑振铎这样说过:“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叶圣陶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引者注)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叶圣陶之所以如此偏爱他的童话,因为这是他献给“最可宝爱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以来的老一辈作家中,叶圣陶(叶绍钧)是以创作短篇小说著称的。而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尤以教育小说的成就为高。钱杏邨在评论叶圣陶的创作时说:“他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坛上的教育小说作家”,“他的教育小说的成就,在他的创作中是最好的”。叶圣陶的短篇教育小说,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旧中国的缩影,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上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人情一派的分支狭邪小说曾经风靡数十年.其繁盛局面打破了乾嘉“红楼”之后小说界的沉寂.使小说创作从低谷里走了出来。据外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统计.当时流行的狭邪小说有几十部之多。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冲专门论述了《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对传》四部狭邪小说·而将张春帆的《九尾龟》界定为“溢恶”之作·胡适、阿英也日其为“嫖界指南”而斥之,这使后世论者多不敢问津于此书而专注于《青楼梦》等其它作品的研究。本文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征引和分析·重新确立《九尾电》的文学地位·驳斥那些妄加之辞.还其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辩证地、科学地挖掘作品所包含的认知价值.探求流氓才子章秋谷这一新形象的典型特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认为.作为耶小说的“溢恶”之作.前人对其看法多有误.所论失之公允·兼之没有能够全面理解鲁迅对《九尾龟》的论述,因而都把视点投向别处,埋没了其地位和价值。实际上·鲁迅对《九尾龟》这部小说还是特别重视的,他把《九尾龟》作为狭邪小说的一个重要层面.归入“三变”(溢美、近真、溢恶)中的末一变.并以如炬目光透视出了小说及其主人公流氓才子章秋谷形象的时代意义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鲁迅于1935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总结自己的小说创作经验,回顾了《药》、《狂人日记》所受的艺术影响后说:“以后虽然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如《肥皂》、《离婚》等,但一面也减少了热情,不为读者们所注意了。”对照鲁迅的小说创作实际,这是十分剀切的话。纵观《呐喊》《彷徨》集,《肥皂》确实是艺术技巧最为圆熟的一篇成功之作。第一,从人物关系的设计和故事情节的组织来看,《肥皂》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中国的童话创作,人们不能不带着敬意想到叶圣陶,因为他是“五四”以来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也是有光辉成就和卓越贡献的一位作家。早在一九二一年,叶圣陶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童话创作。到抗日战争爆发时为止的十五年中,他共写了四十篇童话。先后出版了两个集子:其一是《稻草人》,1923年出版;其二是《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年出版。此外,在1936年出版的《四三集》中还收有《鸟语兽言》、《火车头的经历》等篇。1956年又从全部童话作品中精选十篇,辑为《叶圣陶童话选》出版。这些童话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独特之点。从思想内容上来说,是当时中国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从艺术风格上来讲,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研究《铸剑》应该先从它的写作年代、完成的地点谈起。最近有的新出版的鲁迅小说研究一类著作中,仍然认为《铸剑》完成于厦门时期。甚至有人专门写《鲁迅创作<铸剑>时间辨考》。他们主要是根据作品结尾所署的日期,认为《铸剑》是:“一九二六年十月作。”而且这个“时间”鲁迅另外还说过两次。一次是在《自选集·自序》里,一次是在《故事新编·序言》里。按说,作者自己在三处都说到的《铸剑》的  相似文献   

8.
一、所谓“碰壁”在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鲁迅连续在三篇文章——《华盖集·“碰壁”之后》(1925年5月21日);《野草·死后》(1925年7月12日);《华盖集·“碰壁”之余》(1925年9月15日)里说到自己的“碰壁”。鲁迅说:“碰壁,碰壁!我碰了杨家的壁了!……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又说:“我想,这回是六面碰壁,外加钉子。真是完全失败,呜呼哀哉了!”那么,“碰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要从两方面去看。一方面,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鲁迅的战斗生涯。先看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阿Q正传》的主题及有关评价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有影响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曾给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国外也有强烈的反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法国大革命时期就有许多阿Q式的人物。”苏联汉学家艾德林指出,《阿Q正传》这篇关于中国国民灵魂的小说,理应属于二十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的行列。索罗金称此作为“天才的讽刺小说”。印度也有作家认为“阿Q只有名字是中国的。”总之,阿Q其人,恰如哈姆莱特、堂·吉诃德、奥勃洛摩夫和葛朗台等艺术典型一样,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简·爱》──一只“迷途的羔羊”的天路历程周韵《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对这部小说的宗教倾向问题历来争论不休。1847年,小说刚一发表,就遭到基督教保守派们的严厉攻击。伊利莎白·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前,鲁迅在《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一文中留下了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同两位年轻的作家沙汀和艾芜的一次通信的珍贵记录。当时,这两位青年作家曾就小说创作的题材问题求教于鲁迅。鲁迅在回信中首先指出作者本身如果是战斗的无产者,那么无论写什么题材都会是有意义的。接下去鲁迅写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几十年来,沙汀遵循鲁迅的这个指示从事文艺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文学巨匠,茅盾的文学才能表现出很大的广度和多面性,他几乎通晓文学活动的一切领域——其中包括翻译领域。而茅盾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和培育也同样体现在翻译活动中,他所留下的儿童文学译著足以与鲁迅相提并论。鲁迅早年用文言翻译了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茅盾早年亦用文言译科幻小说《三百年后孵化之卵》、《两月中之建筑谭》、《理工学生在校记》。俄国和弱小民族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鲁迅译有《爱罗先珂童话集》和童话剧《桃色的云》、荷兰望·蔼覃的童话《小约翰》、匈牙利至尔·妙伦的童话《小彼得》,茅盾译有捷克斯洛伐克童话《二个月》、契诃夫的《万卡》、瑞典拉格勒孚的儿童小说《罗本舅舅》、波兰犹太作家裴莱兹的儿童小说《禁食节》、智利巴里奥斯的儿童剧《爸爸和妈妈》、西班牙贝纳文特的幻想儿童剧《太子的旅行》、匈牙利莫尔奈的儿童小说《马额的羽饰》、荷兰台地·巴克尔的儿童小说《改变》。至于苏联的儿童文学名著,鲁迅译了班台莱耶夫的《表》,茅盾译了卡达耶  相似文献   

13.
民间文学研究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主张“兼容并包”,发表《校长启事》,支持进行近世歌谣的征集;1920年还成立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由沈兼士、周作人等负责其事.周作人于1913年至1915年间写有《童话研究》《儿歌的研究》、《童话略论》和《古童话释义》等,是我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先驱.鲁迅在故乡从小接受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历来重视无名氏的创作和生产者的艺术,他在《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和《科学史教篇》等文中,论及外国和中国的神话、传说,其所编著的大学讲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大量论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正确地指出它们的性质、起源、演变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等.鲁迅还于1912年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倡议成立“国民文术研究会”,以便搜集整理“各地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鲁迅后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民间文学,奠定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民间文学理论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年,英国《英国文学评论》第五卷第二期出版了一个专辑,发表论文如下:约翰·劳拉:“莎士比亚戏剧生涯中的连续性和革新性”;诺曼·山德斯:“《凯撒大将》中的权力转移”;罗伯特·B·希尔曼:“为了认识他自己”;巴巴拉·布尔基:“《汉姆列特》:对本来面目的探求”;恩斯特·襄希尔:“《冬天的故事》的结构图案”;英加-  相似文献   

15.
鲁迪·威伯(RudyWiebe, 1934-),加拿大著名作家,长期从事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14部,散文4部,剧本2部,其中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1973)和《发现陌生人》(1994)荣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他的作品多围绕历史题材,关注印第安民族和门诺教徒等边缘群体的境遇,文风厚重、凝练,寓意深远,被誉为“兼具福克纳和巴尔扎克的特点”(《加拿大读书报》)。赵伐(1958-),宁波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自1992年起涉足加拿大文学的译介和评论,主编《加拿大获奖文学丛书》(共17部),独译或合译加拿大文学作品12部,其中鲁迪·威伯的小说3部:《大熊的诱惑》(中译本2001 )、《发现陌生人》(中译本2001 )、《天伦之爱》(中译本2004 ),有关鲁迪·威伯的作品评论有:“在历史语境中虚构真实———论鲁迪·威伯的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和“历史———文本———虚构:论历史文本在《发现陌生人》中的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6.
师旷,春秋末晋悼公、平公乐师.作为古代妙辨音律的音乐大师,“师旷之聪”是人所艳称的.但师旷同古代小说的关系还很少有人注意.《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有《师旷六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还提到:“《汉书》兵阴阳家有《师旷》八篇,是杂占之书;在小说家者不可考,惟据本志注,知其多本《春秋》而已.  相似文献   

17.
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的“序言”中指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这时期最大的收获之一,奠定了中国小说研究的基础。”鲁迅是中国小说和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拓荒者。把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放在“五四”新文化革命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对我们深刻了解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旗手”和他对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功绩,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西滢闲话》是现代评论派重要成员陈西滢的一本杂文集,收他在《现代评论》“闲话”栏内由一九二四年十二月至一九二六年六月期间发表、经过筛选的78篇闲话,一九二八年由新月书店出版,现已作为新文学史料而重新影印出版。由于他在“闲话”中,曾站在学生运动的对立面,就女师大事件、三·一八事件等攻击、诬蔑广大学生,甚至隐射攻击鲁迅,因而遭到鲁迅  相似文献   

19.
论郭沫若的童话剧创作冯乐堂1922年,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以其世界性、现代性的眼光,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和影响下,出现了叶绍钧的童话,王统照的儿童小说,冰心的儿童散文,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繁荣局面。而...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收故事8则,即:《补天》、《奔月》、《理水》、《采蔽》、《铸剑》、《出关》、《非攻》、《起死》。[1]如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所说,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从动手写作(1922年)到结集成书(1935年),先后经历了13年。从创作方法上来看,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作品《补天》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此后7篇“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油滑”是《故事新编电作上前后贯穿一致的地方,也正是该作品引人注目之处。什么是“油滑”?油滑,即圆滑、世故、不诚恳,用在创作中是指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