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到四川灾区孤儿的社会服务,是让人心痛和沉重的事情。但是,我们确实需要面对这个群体,并借此机会彻底反思现行的孤儿社会福利服务。实际上,中国狭义的特殊儿童社会服务,一直是指民政系统通过社会福利院提供的针对孤、残儿童住院服务,也包括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时期的“五保”服务中的针对孤残儿童的社会服务。这个孤残儿童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两重含义:它既是城乡二元的服务责任归集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困境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困境儿童,指的是处于困境之中的0~14岁儿童,它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残疾儿童、弃婴或孤儿、流浪儿童、受到艾滋病影响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遭受暴力的儿童、遭受性别歧视的女童等等。面对这些特殊的群体,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除现有的弃婴、孤儿外,针对残疾儿童及贫困家庭的儿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儿童福利工作开创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14,(11):F0002-F0002
正始建于1958年的安徽铜陵市儿童福利院,隶属于铜陵市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中心,承担着铜陵市社会弃婴、孤儿的养护、教育、康复、医疗等综合服务,并为社会散居孤儿和困境儿童进行康复、教育等服务。近年来,在民政部、安徽省民政厅、铜陵市民政局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儿童福利院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空间,树立标准意识,强化质量观念,维护儿童权益,着力打造了集社  相似文献   

4.
健全救助制度 构筑新型模式 工作重点:构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儿童福利模式 对于孤儿的救助,绝不能等同于低保,它是政府对特定群体的特殊保障,本质上是一项福利制度。在2008年底召开的全国民政会议上,李学举部长明确要求:“对孤儿,要根据儿童发育成长的需要,科学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养育标准。”为此,民政部制定并颁布了两个标准,即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  相似文献   

5.
秉持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儿童福利实践首先,开展试点工作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创造新的福利服务供给、保护儿童权益的重要举措。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儿童成长成才和权益保护,出台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孤儿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促进儿童发展、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  相似文献   

6.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全国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是对孤儿群体给予稳定的、制度。陛的资金保障,制定这一标准是构筑服务保障与资金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儿童福利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独立面向孤儿群体福利制度的重大进展。从保障对象上看,儿童福利不再局限于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弃婴,而是拓展到所有失去父母、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是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残疾儿童、孤儿、弃婴以及其他处于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全社会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由此使得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由国家投资兴办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全国现有57万孤儿,其中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10.9万,社会分散抚养的40多万。如何既做好散居孤儿的保障工作,同时又不断提升机构的养育水平,实现两者兼顾,一直是民政部门着力探索的内容。自《国务院办公斤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如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已经开始依托儿童福利机构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旨在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提高儿童福利水平。2013年6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儿童福利院和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3]33号,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保障福利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分散抚养孤儿的权益保障做出制度性安排,也为进一步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3,(11):31-33
现阶段,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其他处于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儿童福利的法律法规基本建立,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得到落实,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的合法  相似文献   

10.
苏道义 《社会福利》2009,(11):15-16
针对补缺型儿童福利制度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山东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针对令人堪优的社会散居孤儿生活状况,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散居孤儿福利保障制度;针对低保家庭患病儿童无钱医治的突出问题,对全省低保家庭积极实施先心病儿童免费手术;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孤残儿童福利的保障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喆 《社会福利》2003,(10):12-13
孤残儿童包括父母双亡的孤儿、被父母遗弃的弃儿以及患有各种残疾的缺陷儿童,保障他们的权益的一直是我国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创造一个集护理、治疗、康复、教育为一体的成长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福利机构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日趋复杂。 建国初期,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是一些因贫困或受灾后家庭无力养育的孩子及灾后父母双亡的孤儿;  相似文献   

12.
正首先,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有系统化的思维所谓系统化,就是把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的工作纳入到中国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中去思考,去设计和推动。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有两大支撑:一是各类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费保障制度。主要包含儿童福利的保障对象、保障内容、保障标准。它是以津贴的形式,通过现金发放到困境儿童或其监护人手中。二是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基层福利服务机构、站点、人员和其他专业化服务机构,解决提供服务的问题。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纳人中国儿童福利体系这个大框架中去定位和思考,在政府制度性保障的基础上,着力提供福利服务,发挥补充作用。其次,民间力量养育孤儿、弃婴要有规范化的举措所谓规范化,就是民间机构要像政府举办的儿童福利机构一样,规范运行、按章办事。为此必须做到三个规范:一是理念要规范。对待养育孤儿、弃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恩施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秉承儿童利益最大化、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使孩子们的医疗救治、康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几年来成功救治弃婴孤儿200多名,其中近100名孩子分别被国内、外家庭收养,常年在院弃婴孤儿30余名。  相似文献   

14.
思路之一:儿童福利保障的范围.坚持福利机构供养的孤儿与社会散居的孤儿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儿童福利对象尽管包括了孤残儿童,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限于社会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  相似文献   

15.
张东芳 《社会福利》2014,(10):33-34
正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共收养了维、回、哈、汉等各民族孤残儿童300余名,形成了集养育、治疗、教育、康复、技能培训、安置等全方位为一体的服务格局,分为一院二中心,即总院、儿童福利中心、安宁渠农村家庭寄养服务中心。总院负责重残儿童、大龄残儿及婴幼儿重症监护和护理,儿童福利中心承担着智力健全孤儿、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教育及社区困境儿童救助服务,安宁渠农村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阐述洛阳市儿童福利院在落实《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及实施“蓝天计划”中如何保障孤残儿童合法权益,为孤残儿童提供良好的养育,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服务。通过亲情养育,社会化教育等多元化服务完成“养、治、教”向“情、智、能”的转变,通过思维和服务的创新,为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的拓展,为孤残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洛宁县在着力做好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包括孤儿在内的困境儿童"助养、助困、助医、助学、助业"五位一体救助工作,初步建立了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制度。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使5880名困境儿童得到了分类救助,1100名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患重病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在内的困境儿童享受到了政府制度化的生活补助。总体发展思路洛宁儿童福利服务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孤儿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困境儿童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儿童福利保障对象的范围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而逐步拓展的,从孤儿到困境儿童最终目标是所有儿童,儿童福利呈现从补缺型向普惠性不断转型的轨迹。过去,儿童福利仅限于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现在已进入了以全体孤儿为福利保障对象的新时期,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已将机构内和社会散居孤儿统一纳入,并确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各级民政部门积极贯彻国办精神,努力构建完善的孤儿福利保障制度。同时,积极探索、拓展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加快中国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各地民政部门作为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努力作为,在指导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方面创造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儿童福利院作为直接当事人,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机构的转型发展。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的探索建立和完善儿童福利制度。2011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事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适度普惠的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体系的工作目标,并就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标志着浙江省儿童福利事业真正由单纯的孤儿福利向惠及更多儿童群体的  相似文献   

20.
“孤儿救助”——福利特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儿救助工作是指对孤儿群体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权益的全面保障。我国的儿童福利具有补缺型特征,这里的“补缺”是指福利保障对象是补缺的,不是覆盖所有儿童,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局限于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现阶段逐步扩大到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孤儿。但儿童福利的标准和内容不应是补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