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是一出外部情节和心理刻画并重的著名悲剧。这出悲剧的心理刻画集中而生动地表现在同名主人公的身上,围绕主人公的复仇行动,莎士比亚浓墨重彩、细致深刻地描绘了哈姆莱特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在文学表现人的心灵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宽。我们从心理的角度对他进行较为系统的审视和分析似觉太少,本文打算从这方面一试。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剧中线索繁多,但自始自终运行着的则有两条互为因果又互不相及的发展轨道,一条是属于历史现实的线索,涉及有关篡位、谋杀、复仇的套戏;一条是属于哲学领域探讨的线索,涉及人生存在、死亡灵魂的形而上领域。实际上,这两条线索也是构成《哈姆莱特》戏剧最本质的两重戏剧冲突:一重是外在的,即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哈姆莱特和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罪恶势力的冲突;另一重是内在的,存在于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前者是剧情发展的线索,是外衣;后者是核心,是揭示人物深层灵魂的重要环节。 而独白,作为戏剧艺术常用的手法,它不仅只是作为作者指点观众的单纯手段,也是作者赋予人物内在倾向,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内在特征的独特的艺术手段。莎翁便是成功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哈》剧中一共用了六大段的内心独白),来完成对哈姆莱特这个孤独悲剧灵魂的塑造。本文试图切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世界,从历史和哲学两个角度来把握这个悲剧主人公,揭示其悲剧性格及其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杰出皇帝,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人物。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探讨,心理分析有助于破解这个集“凶徒”和“明君”于一身的人物留给后人的谜团。和隋炀帝相似的夺权路径使他成为背负心理镣铐的创大业者; “贞观之治”的千古功绩和他的人格特点密不可分;杀兄逼父,折射出封建体制下矛盾无法和谐解决的死结和人性阴暗面的凶残;不合理行为的背后,掩藏着明君“做秀”与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4.
两难的选择 双重的绝望--解开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哈姆莱特的延宕之谜,从来众说纷纭.本文从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神学同人文主义精神的矛盾、冲突,以及这种矛盾和冲突对哈姆莱特深层精神世界的巨大影响的角度切入,揭示了哈姆莱特的延宕和发疯是由于他在这两种社会思潮之间无所适从.两难的选择,最终导致他对基督教神学和人文主义的双重绝望.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9):56-56
在英国伦敦东南、泰晤士河畔的古城格林尼治,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房屋,名叫“丹尼宁府第”(又名“托平别墅”),是英王詹姆斯一世时代留下来的一套宅邸,占地1000亩,四周砌有石墙。栽有树篙.墙上安装铁刺网.警告闲人不得靠近。传说那屋里有一种鬼魂。有时会出来行凶作恶。1918年,银行家丹尼尔·格里·雷德以100万美元买下这座府第,当作嫁妆赠送给女儿和女婿亨利·托平,从此恶运抓住了亨利·托平和他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6.
题记: 要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只需要看看他跟谁交朋友。——中国谚语哈姆莱特匆匆死了,没有来得及把他“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以解除我们的疑惑,他请霍拉旭“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他传述他的故事。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哈姆莱特,最简捷可靠的途径,就是去问霍拉旭。  相似文献   

7.
分析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是窥探哈姆莱特的爱情观念、人性观念,尤其是展示哈姆莱特进入"复仇"进程中的心路历程的很重要的一个角度和途径,是解释"延宕"现象的一把钥匙。运用新批评主义的考证方法,通过《哈姆莱特》的文本研究,分析哈姆莱特理想主义的爱情观念毁灭的原因和过程。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原来的爱情观念基于文艺复兴的人...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已经具有忧郁、焦虑、踌躇、延宕等性格要素定性,其性格成因的事实性判断依据也可以得到落实。但文本中充满隐喻、双关的内心独白,有意隐去的性格对比的戏剧情节,使哈姆莱特的性格成因弥漫着诸多不确定性。实际上,哈姆莱特的忧郁、延宕,主要是以指责他人和自我谴责作为鲜明的表现形态,并以应该如此的强迫症特征,对神圣权威、人言舆论的双重依赖,将父王之死、母后再嫁视为一种丑闻,并因宫廷具有放大丑闻效应导致的羞耻感,构成了其忧郁、延宕的神经症人格心理根源。所以,忧郁、延宕不仅是哈姆莱特的一种自然的挫折性反应,也是自我谴责的最大化方式,更是掩饰焦虑、困惑,维系心理平衡的惰性手段。  相似文献   

9.
一狂欢的丹麦王宫,礼炮轰鸣,笙乐合奏。这里正在几乎同时进行老王殡葬、王后再嫁、新王加冕的盛大典礼。皇亲国戚,无不春风得意;满朝文武,莫不喜气洋洋。在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菲勒斯”——论哈姆莱特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引发人的觉醒与哈姆莱特之死有着必然联系,他的死亡表明迷离了神性的专制,人在享有充分自由之后并没有获得真正永久的幸福.徘徊在时社会理性的服从与背弃之间,哈姆莱特感受到了做一个理想中人的艰难.而他更深刻的痛苦却在于作为永远无法抵迭却无处不在的欲望(此处指为具备一个完美人的品质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尤其表现在消除邪恶和张扬善良的本能上)的代称,"菲勒斯"成为他今生没法消除的幻觉.在并不完美的世俗人生里却想要做一个绝对完美的人是他的悲剧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1.
“延宕”问题,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评论中的一个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十八世纪以来,作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作出过种种解释.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4,(7):44-45
匹诺曹,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童话《匹诺曹历险记》(中文名《木偶奇遇记》)中的小主人公。这部伟大的童话著作,一度受到全世界儿童和成人们的喜爱,成为了人类阅读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4,(9):14-15
在距今41年前。据说发现一具连接从猿进化为人的中间缺环的生物--明尼苏达冰人(Minnesotaiceman)。并引起极大轰动。而如今据说在越南也发现同样的生物——森林人……  相似文献   

14.
为何在公司最高层职位中女性一直缺席?自《华尔街日报》发明“玻璃天花板”一词来描述阻碍女性进入公司最高层的明显壁垒以来,已经20年过去了;此外,美国政府特别任命的玻璃天花板董事会(GCC)发表其建议也有1O年了。1995年该董事会说这种壁垒“剥夺了私有部门许多合格者竞争并保持高管职位的机会”。它发现,女性占有美国工作岗位的45.7%,在拥有硕士学位的人群中占一半以上。然而,95%的高管是男性,女性管理人员的平均收入仅是同级别男性的68%。  相似文献   

15.
1975年秋天,美国东部的韦加克村里常莫名其妙地燃起“怪火”,烧得村民们惊恐不安。 一天,正在吃午饭的斯特利一抬头,看见门前的草垛轰的一下着了火。一家人放下饭碗冲了出去,七手八脚地将火扑灭。  相似文献   

16.
1975年秋天,美国东部的韦加克村呈常莫名其妙地燃起“怪火”,烧得村民们惊恐不安。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8,(11):52-53
“飞棍”:圆柱型的身体周围有薄膜状的飞翅,160公里的超自然时速,它无处不在,雷达却探测不到,这个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飞棍”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8.
吸血鬼美国中央佛罗里达大学物理教授科斯塔斯·埃弗基米奥不相信有吸血鬼,认为它们的存在有悖数学法。假定第1例吸血鬼出现在1600年,当时地球上有6亿人,该吸血鬼去咬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9,(2):22-23
在鸟的王国里,哪一种鸟在人类圈里褒贬不一,最具争议,以至于有的民族把它奉为神灵,只怕敬之不周,而另外的民族却视它为灾星,惟恐避之不及?不用费多少心思,你会立即断定是乌鸦!乌鸦究竟亲谁爱谁、又招谁惹谁了?它何以具有如此大的争议和魅力?为什么它会在鸟类智商评比当中获得冠军的殊荣?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4,(12):42-43
在福建省的闽侯县青圃村,有一座奇特的石碑,每到一定的季节都会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液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此,福建省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梁诗经专程赶赴青圃村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