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最近通过国家教委从叙利亚聘请了一位阿拉伯语专家、文学博士玛哈·伊塔尔女士。她于1931年5月9日,生于叙利亚大马士革一位有名望的医生之家,父亲是大马士革医学院外科学教授,开设有私人诊所。  相似文献   

2.
向外国学生讲授阿拉伯语的课程应当从何入手?这是每个阿拉伯语教师反复思考的问题。美国犹他大学教授萨米·厄亚迪博士和纳吉布·加利兹博士在阿拉伯国家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语言研究学术刊物《阿拉伯语》第八卷上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新见解,译述如下: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第一位的,而文字,则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根据这个理论,现代的阿拉伯语教学应该建立在讲究实效、符合阿拉伯语言现实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在阿拉伯戏剧舞台上,旷日持久的阿拉伯正规语和方言土语之争,将有希望得到解决了。这是最近在开罗举行的阿拉伯语语言学会第四十七届会议传出来的一则喜讯。会议还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建议。解决的办法是使用第三种语言——一种介于阿拉伯正规语和方言土语之间的简化的正规语  相似文献   

4.
一、阿拉伯语的派生构词派生是阿拉伯语主要的构词方法.阿拉伯语的派生构词法不同于英语、法语等其他语言中的派生法.这是一个极富特色、规律性很强的派生系统,它赋予阿拉伯语词汇极大的灵活性,为阿拉伯语词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令阿拉伯语言学家倍感自豪,视之为阿拉伯语的灵魂,并称阿拉伯语为派生语言.现在,对派生的研究已从词法中分离出来,逐渐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欧洲国家对阿拉伯语言、文化的教学研究十分重视,许多大学设有阿拉伯语专业和研究所。有些国家在中、小学里也教授阿拉伯语。为了发展阿拉伯语教学,几年前,意大利威尼斯城召开过题为“欧洲共同合作普及阿拉伯语言、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语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共同语言、世界上六大通用语言之一。标准的阿拉伯语历史已有15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为光辉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标准的阿拉伯语运用在新闻、宣传、广播、电视、文化、教育和其他正式场合,但在日常生活中,阿拉  相似文献   

7.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是著名的阿拉伯文学艺术家、画家、诗人,近代阿拉伯文学的倡导者和侨民文学叙美派的创立者.1883年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风景秀丽的贝什里,家境贫寒,生活环境艰苦.1895年,他随母亲、哥哥和两个妹妹移居美国北部的波士顿,住在一个贫民区里.当时他只有12岁,刚刚读完小学.家里先送他学英语,15岁时又把他送回黎巴嫩去学习阿拉伯语.他在语言学校学习了4年,然后又回到了波士顿.不幸的是,灾难接踵而来,他的母亲、哥哥及一个妹妹先后去世,最后只剩下他和另一个妹妹玛尔雅娜.平日里靠妹妹做些针线活养家.20岁的时候,纪伯伦开始从事绘画和写作.他在一次自己的绘画作品展上结识了玛丽·哈斯凯勒女士,由于她的支持和帮助,纪伯伦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1908年,玛丽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语作为《古兰经》的语言,对其他伊斯兰国家的民族语言影响很大。波斯语、库尔德语、帕修特语、达利语等至今还借用阿拉伯文字母来书写。拉丁化之前的土耳其语、斯瓦希利语、马来语、印尼语也一样。阿拉伯语的词汇对其他语言的影响更大,它在这方面的“扩张”已渗透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语传播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各方面分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从弱势向强势转化的过程及其对阿拉伯语传播的作用;探索了阿拉伯民族与被征服民族的历史渊源、阿拉伯语与闪含语系及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对传播阿拉伯语的影响.同时还通过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特别是满族入主中原后被汉文化同化的比较,进一步剖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广为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连贯东西,它与多民族文化的接触长期、全面而深入.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必定要反映在语言上,特别是语言的词汇层面中.每一次文化交流大潮过后,都会在交流各方的语言中沉淀下一层交流的印证--借词.在阿拉伯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中都沉积下了大量的借词.本文专门讨论阿拉伯语输出的借词.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承上启下、连贯东西,它与多民族文化的接触长期、全面而深入。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必定要反映在语言上,特别是语言的词汇层面中。每一次文化交流大潮过后,都会在交流各方的语言中沉淀下一层交流的印证——借词。在阿拉伯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中都沉积下了大量的借词。本丈专门讨论阿拉伯语输出的借词。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六大语言之一,也是阿拉伯民族和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语言。语言是文字的基础,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的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阿拉伯人的祖先就已开始使用渊源于闪米特语的阿拉伯语了。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产生的伊斯兰教及其传播,对阿拉伯文字的发展和完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伊斯兰教产生前后阿拉伯文字的发展情况作一概述。目前使用的阿拉伯文字只有28个辅音字母,无独立的元音字母。这种文字是字母与字母连写的,不同于古代也门使用的穆斯奈德文字。穆斯奈德文字的字母是分离的,词  相似文献   

13.
埃及阿拉伯语协会第53次会议于今年2月23日至3月9日在开罗举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阿语专家应邀列席了会议,其中有叙利亚的阿德南·哈提卜博士、约旦的阿卜杜·卡里姆·哈里发博士、也门的艾哈迈德·侯赛因·谢尔夫丁博士、黎巴嫩的莫尼  相似文献   

14.
国少华 《阿拉伯世界》2003,(2):55-59,52
本文从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各方面分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从弱势向强势转化的过程及其对阿拉伯语传播的作用;探索了阿拉伯民族与被征服民族的历史渊源,阿拉伯语与闪含语系及其他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对传播阿拉伯语的影响,同时还通过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特别是满族入主中原后被汉文化同化的比较,进一步剖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广为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标准阿拉伯语,是世界六大通用语言之一,有近二亿人操用.但它仅局限于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各种正式场合使用.至于日常生活中,阿拉伯人极少使用标准阿拉伯语,而使用方言.每个阿拉伯国家,乃至每个地区,均有其当地的方言.无论何种方言,在口音、语调、用词等诸方面与标准阿拉伯语均有着极大差别.正是阿拉伯语的这种特点,给我们从事阿语翻译工作的同志增加了困难. 诚然,作为一名阿拉伯语翻译,使用标准阿拉伯语无疑是我们从事翻译工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运用它来进行思维,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由语音为物质外壳的词汇通过一定的语法关系排列而成,因此,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了一种语言的三大要素。阿拉伯语也不例外。但是,阿拉伯语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在其自成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理论,词分三类(名词、动词、虚词)就是其中之一。名词是具有独立意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语对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人民的民族语言。尽管从东亚中心的两河流域到尼罗河畔直至大西洋沿岸的北非阿拉伯马格里布国家有着各自国家的不同方言,然而,阿拉伯语仍被认为是统一的民族语言,是跨越地区跨越国界相互了解、沟通思想的语言工具。阿拉伯国家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种族、亲缘、近邻的关系,但是,阿拉伯国家直至伊斯兰宗教的兴起才开始有了共同的历史、团结的民族和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之所以能传播的一个历史解释是宗教缘故,这并不表示阿拉伯语自身不能生存。阿拉伯语不仅能作为宗教语言存在,而且给了操各种语言的穆斯林一个共同生活的语言环境。 阿拉伯文字是文明的财富,是修辞学的一大奇迹。集信仰、思想、文学、宗教于一书的《古兰经》是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最伟大的阿拉伯语著作。无疑,我们会坚定不移地维护它,如同所有的文明民族、天神教教徒维护他们的经典著作和宗教语言一样。哈里发麦蒙曾清楚地说道:“如果那些外国的国王们向我们炫耀他们的经典著作和宗教语言时,我们就应该自地向他们展示无处没有、无时不在、人人会读、  相似文献   

18.
学者的追求(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麦加朝觐 1935年下半年,马坚通过了爱资哈尔大学考试,取得了大学预科毕业文凭,然后转到达尔欧鲁姆继续深造。达尔欧鲁姆原意是“科学院”,译为“阿拉伯语言学院”或“语言师范学院”,是由阿里·穆巴拉克(1823~1893)帕夏在1872年创建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阿拉伯语高级语文师资。因为爱资哈尔大学不能担负起教授和简化阿拉伯语,并把阿拉伯语的文化遗产很好地传授给现代青年的任务。阿拉伯语言学院的建立,是埃及想把欧洲文学和阿拉伯文学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标志,它的招生对象是爱资哈尔大学预科毕业生。1946年,根据埃及参众两院的决议,该学院并入开罗大学,仍保持原来的名称——达尔欧鲁姆,称“达尔欧鲁姆学院”。自它成立以来,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培养了大批阿拉伯语言和伊斯兰文化的优秀师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是阿拉伯人的民族语,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语言和国际通用语言之一.阿拉伯语源远流长,对阿拉伯语的探流寻源是现代阿拉伯语言学研究的一大课题. 研究一种语言的历史渊源和重建原始形态是进一步“对所研究的语言的全貌,对它所从属的语言类型有所认识”所不可缺的,是“为了比较容易地描绘许多共时的和历时的一般事实”①.“了解这些情况,研究以后  相似文献   

20.
西辽时期,即公元1124年前后,塔里木盆地以南的绝大部分居民皈依了伊斯兰教。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也随之传入这个地区。 到14世纪,察合汗国的统治者们只信奉伊斯兰教,使阿拉伯和波斯文字得到广泛应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统一,从而结束了维吾尔社会中多种文字并用的时期。 维吾尔字母的读音和书写与阿拉伯语一样,但在借用时根据维吾尔语的需要又增加了几个波斯语字母,由阿拉伯语的28个字母变成维吾尔语的32个字母。 文字的统一,对维吾尔族的文化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那时至今的几个世纪里,维吾尔人用这种文字记录了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集历史、语言、社会、宗教和民俗之大成的《突厥语大辞典》,以诗歌体撰写而成,包括哲学、文学、法律、格言的《福乐智慧》、还有音乐名著《十二木卡姆》和大型集体舞蹈《麦西来甫》等。此外,哈萨克语也采用了阿拉伯语字母。约8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语也传到哈萨克。当时哈萨克语还没有形成文字,但通过日常的宗教活动,无形中受到阿语的影响。到公元10世纪,哈萨克人就用28个阿拉伯字母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称作“书面语”,从14世纪开始,这种书面语中又掺入大量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15世纪以后,出现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用哈萨克语写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