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引言土默特是个古老的蒙古部落,由于她自十五世纪以来,长期驻牧于内蒙古大青山南北广大地区,因而这一带向以土默川著称于世。清初,土默特部被编为左右两翼。由于大规模移民开垦牧场,土默特蒙古族被迫由牧转农。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土默特地区设置归绥、萨拉齐、武川、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包头七县和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二市、旗县并存。现土默特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上述这些地区。行政上,现基本上都隶属于呼和浩特和包头二市。土默特蒙族集中居住地为土默特左旗(隶属呼和浩特市)和土默特右旗(隶属包头市).本文论述的都市、都市化与土默特蒙族的文化变迁主要集中在上述范围内,时间跨度为本世纪初至今。  相似文献   

2.
张绥铁路是内蒙古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直接催生了集宁城,壮大了包头城,影响了归绥的城市格局,促进了集宁、丰镇、归绥、包头等城镇的工业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商业化,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人口大幅增长.张绥铁路对内蒙古地区城镇近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5,18(6):79-82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为维护蒙汉和平友好关系四嫁顺义王,在平定土默特蒙古内乱,维护土默特蒙古内部的统一,发展土默特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作为民族友好关系的象征,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4.
土默特部是蒙古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部落,拥有蒙古族优秀的、独特的语言文化.按照20世纪80年代中国蒙古语方言划分,将在西土默特地区一直流传到20世纪初的蒙古语可视做内蒙古方言中土语的一支.西土默特人与东土默特人原本是同一部族,但现今东土默特人所使用的语言在特征上与原来的部族语言已大相径庭.因此,只有西土默特土语才能够代表土默特部固有的方言特点.从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看,西土默特土语在短元音的种类、元音和谐律的强松度及词法等方面与其毗邻的鄂尔多斯、察哈尔及喀尔喀等方言土语比较接近,又不失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考证和还原西土默特土语的原来状貌,对该地区民族文化认知的提升和民族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土默特地区出现了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回、满、汉等民族.他们在游牧和农耕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从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铸就了该地区民族开放的心态、豪放的性格和进取的精神.他们以开放豁达的心态互相弥补各自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各民族之间不断进行全面的、多领域的、大规模的联系与交往.而且这种联系和交往在特点、方式、机遇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和内聚性.这种多民族文化的格局从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土默特文化也成为各民族长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黄治国 《兰州学刊》2008,(12):136-138
清代为了防备准噶尔部,在归化城土默特地方设置了军事驻防,驻扎了八旗军队。个中原因除了归化城一带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之外,经济也是清统治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从农业、畜牧以及商贸等三个方面阐述绥远城驻防设置的经济要素,以揭示在该地设置驻防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7.
16世纪初,北元六万户之一的土默特已经活动在以丰州滩为中心的地区。此后,随着阿勒坦汗的军事活动,土默特万户的驻地扩展到东起今河北省丰宁县一带,南至长城、黄河,西及阴山山脉西端,北至阿尔泰山、杭爱山一带。蒙古国民族学资料中反映出至今在杭爱山、戈壁阿尔泰山一带分布着许多土默特人,正是上述情况的历史遗证。明末清初,土默特万户屡遭动乱,属民逃离。入清,清廷先后迁四子、乌拉特、茂明安、察哈尔等部落安插于土默特牧地,土默特驻地明显缩小,形成了后来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阿勒坦汗义子恰台吉(Qiy-a tayiji,1531~ 1592)精明强干,被阿勒坦汗依为股肱,参与了土默特万户内外许多重大事情.他往来长城南北,协助阿勒坦汗处理明蒙事宜,两次担任使臣赴藏迎请三世达赖喇嘛,化解土默特部内部危机,为土默特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6,19(6):21-23
16世纪70年代,黄教在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大力倡导下传入蒙古地区,并广泛传播,对蒙古族文化在宗教、文学、医学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12,(4):77-80,95
16世纪以后,土默特成为俺答汗统领的蒙古土默特万户的驻牧地。为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他积极致力于土默特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促进了这一地区农耕经济的恢复,城市建设的发展,还将土默特建成明代漠南蒙古重要的喇嘛教传教中心,为土默特地区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城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8,21(2):57-59
在蒙古土默特部的发展历程中,蒙古族女性以其勤劳智慧的双手为本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她们在政治、经济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们和男子共同创造了蒙古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革命烽火迅速向中华大地蔓延。内地各省纷纷响应,举兵"独立"。这一历史巨变,也震动了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的内蒙古地区。在山西革命党人发动和影响下,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归绥、包头等地陆续爆发了反清起义,革命烽火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燃烧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东汉初匈奴奴隶主贵族勾结、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卢芳袭扰东汉北边,给包括今包头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今包头地区属于附汉的南匈奴活动范围,成为匈奴人出入阴山南北的重要门户,并于公元64年实现了汉、匈间的合市。在此期间,东汉王朝加强了在今包头地区的军事力量,这里不仅是五原郡治所在地,朔方郡治也移寄到这里。在南匈奴入塞后的四十余年里,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和睦相处,接触并吸取了汉民族先进生产技术,在当时的民族大家庭中,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如南匈奴入塞后出现的“胜兵制”等),也为这个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蒙文《阿勒坦汗传》一书,由佚名作者参酌阿勒坦汗亲信大元恰(明代汉籍作恰台吉)的著作写成,书成于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春。书中采用的纪年、纪月方法,为研究17世纪初土默特部的历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直接史料。现将其做一概略介绍,以供关心研究古代土默特部以及蒙古地区历法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 《蒙古源流》所载达延汗的西征命令,在《蒙古源流》清代汉译本中译为: “鄂尔多斯者乃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乌梁海者乃为汗守金谷仓库之人,均属大有福者,其令科尔沁阿巴海阿巴噶岱御之。十二土默特与十二鄂托克喀尔喀同为辅助,俱于大永谢布处与八鄂托克察哈尔相会。” 众所周知,这次西征是达延汗统率左翼的察哈尔、喀尔喀、乌梁海以及科尔沁部,对右翼的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部进行的民族统一战争。但从上述汉译文来看,达延汗的命令是敌我不分,阵线非常混乱。如乌梁海和科尔沁,本是达延汗麾下的两支友邻部队,可是在汉  相似文献   

16.
土默特蒙古族婚俗与丧葬,和其他盟旗一样,有其一定的地区特色。现代土默特蒙古人的的婚丧习惯,虽然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在许多方面都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形式。现在根据调查访问所得,扼要地介绍一下土默特婚俗与丧葬的概况。 一、婚俗 求亲定亲 按照土默特蒙古人的婚姻习惯,男女青年在订婚之前,通常由男女双方的父母主持其事。男方家托媒人到女方家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媒人回报男方家,然后双方即可定亲,并举行“下定仪式”。“下定仪式”可分两个仪程,首先由男方家老媒人坐上马  相似文献   

17.
土默特是清代蒙古地区设治最早的地区之一,境内各厅(县)多有方志,就是土默特旗本身亦有方志两部。其数量之多,不仅居诸盟旗之首,就是在各厅(县)中亦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明代土默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土默特是蒙古六万户之一,曾经盛极一时,在当时的北方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个部落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章进行了论述,但彼此的观点仍不尽相同。下面拟就争议较大的几个方面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大家。 一、土默特溯源 土默特一名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流传至今,人们对它的由来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家都知道,漠南地区土默特部出现的时间约在明代中期,它是如何出现的,是否还可以上溯到前代,对此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已经取得不少有益的成果。取得这些成果所运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语言学角度,依靠对音的方式探求土默特与前代某些部落的关系;二是在运用对音方式的同时还试图指出前代某些部落演变为土默特的历史踪迹。应该承认,这些不懈  相似文献   

19.
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明廷震恐,堂堂京师几于沦陷,这一年是庚戌年,史称“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不仅反映了当时明朝政治、军事上的腐败无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战争,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定居民族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深刻地暴露了明朝奉行的对蒙政策的严重错误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封建社会里,民族之间的和平,是要经过怎样的剑与火的洗礼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李瑛 《阴山学刊》2006,19(3):60-64
阴山文化是阴山区域形成的文化,具有远古性、草原性、民族性、融合性的文化特征,是阴山地理生态、生产方式、人文历史、民俗心理的综合。包头境内具有丰富的阴山文化历史资源,因此包头树立阴山文化的品牌最有优势。阴山文化可以准确揭示包头文化的特点,促进包头先进文化的建设,整合包头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市民素质,为建设文化大市奠定深厚的基础,促进包头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