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姐弟连     
1990年,湘中的某个小山村,所有人都在同情这三姐弟,为他们担忧:没有了父亲,母亲躺在病床上,他们要怎么活下去?这时的大姐13岁,二姐11岁,小弟9岁。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坚守     
自懂事起,3个姐姐就告诉我,母亲太傻。 当年,父亲与母亲已经有了我们姐妹4个,母亲却主动放走了父亲。 父亲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下放在母亲所在的偏远小村。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村小学的代课老师兼扫盲班的老师。父亲来到村里后,经常帮她,成了她的老师,爱情就不知不觉地降临了。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自己想要离开的城市,它是父亲梦中归来的城市。父亲24岁离开此地,支援建设大西北,与我的母亲,一位山东姑娘相遇。在我成长的那个小城,上海人与东北人,江苏人与四川人,云南人与贵州人的结合比比皆是。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人,如我的母亲,热爱这个自己亲手在戈壁滩上背冰化雪建立起来的小城,90%的外地人,一生的梦想与追求,都是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王静 《人才开发》2002,(8):25-25
有专家研究说,当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很密切的时候,孩子会很有安全感,不但能笃定地应对外在世界,内心世界也较平和自足。 专家们认为,父亲和母亲接触孩子的方式不同,父亲倾向于与孩子玩耍,做体能活动,引进新奇有趣且令人兴奋的游戏。母亲多以温柔、情感内敛的方式抱着孩子和孩子说话。  相似文献   

5.
它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一出生就见不到父亲了,而且一直不知道父亲姓啥叫啥。不过,在母亲的培育下,它总算茁壮地成长着,可它的家境太差,常常三餐不饱。 很小的时候,它便学会了抓老鼠的本领,其实也没办法,因为家里穷,要生活嘛。不过也好,穷猫家的孩子早当家,它从小便立下伟大理想:做一位出猫头地的猫。  相似文献   

6.
凶狠的母爱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9岁以前,我的爸爸、妈妈把我视若掌上明珠,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但自从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趟武汉某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从前了。父母回来的时候是在晚上。说实在的,在我幼小  相似文献   

7.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小我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9岁,小妹倚在门前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8.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共六年,我与母亲住了六年地下室。 八岁那年,在外打工的父亲撇下母亲和我。我从半夜母亲压抑的呜咽声里,知道父亲是“外头又有了”。年幼的我并不太明白“外头又有了”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那不是好事。  相似文献   

9.
老宗 《人才开发》2001,(3):12-13
1964年,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积劳成疾、殉职兰考时,焦跃进作为焦裕禄的第二个儿子刚刚6岁。 虽然,焦跃进时父亲还没有完整的印象,但母亲和他们兄弟姐妹六个子女撕心裂肺的痛哭,以及兰考百姓对父亲的血泪情感,却深深地烙在了焦跃进的心田之中。 他发誓,长大后,要像父亲那样对待人。  相似文献   

10.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出生在德国一个大公国的首都。他的父亲经营盐、颜料.经常利用所经营的原料做些化学试验.这在李比希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化学的种子。他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亲的作坊当助手时.每天晚上母亲都要听取他的自我表扬——这是最有效的使儿童进步的教育、强化方法:父亲在李比希14岁时介绍他认识了皇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使他有机会借到许多自己热爱的化学书.他如饥似渴地读着、消化着,如痴如醉地试验着、观察着、记录着。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 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是个脾气粗暴的人。我不记得上次他温柔地抚摩我的脸颊或用爱称叫我名字是什么时候了。他有糖尿病,经常大嚷大叫。看到别的父亲温柔地亲吻他们女儿的额头,我总足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3.
葛立宏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希望他目标宏远,长大后干成大事。 多年以后,葛立宏果然不曾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蜚声世界的儿童口腔科专家。 49岁的葛立宏,回首自己前半生的时候,并未因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目标而自喜,令他最欣慰的是,他从事的是自己最喜爱的事业,他的整个生命都在为那些最可爱的孩子们而燃烧。 父亲的眼泪 葛立宏的年龄恰巧够得上老三届。1951年,他出生于河北宣化,父亲是个基层干部。小的时候,因为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孝顺的父亲为了让老人能有个伴儿,把两岁的小立宏送到乡下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跟老人生…  相似文献   

14.
萍水相逢     
好像一瞬间,刚刚过了23岁生日的她,走进了生命的最低谷——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因为一次小的失误就丢掉了;用心谈了三年的男友,毫无征兆地忽然失踪了;母亲打电话来,父亲的病有加重的征兆,问她能否寄些钱回家……这一切,都让她觉得万分疲倦,只想睡下去,永远地不再醒。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权利     
如果说,非要叫顾我的出生,那么,就必须追溯到1986年4月。此刻,我安躺在母亲温热的身体里,再过三月,便可嗷嗷出世。越母亲所在的家庭是一个非常庞人的集体,兄妹八人,却无一人同意我的母亲与我的父亲结合。原因极其简单,我的父亲,不过是一个游手好闲家徒四壁的穷小子。故此,直到后来我年满十周岁,我的父亲母亲仍然还是没有结婚证。  相似文献   

16.
17岁的夏天,我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这对一向争强好胜的我是巨大的打击。父母动员我去复读,我觉得没面子。整日在家却无法面对母亲眼中的期待和父亲时不时的斥责。终于,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我冲出了家门,扔给他们一句话:不用你们管,我能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7.
1971年,当中美两国紧闭20多年的大门尚待开启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通过有关渠道,邀请美国的4位曾对中美关系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美国影响很大的中国问题专家来华访问。他们之中有一位叫欧文·拉铁摩尔( Oven Lattimore)。 “与中国人打成一片”的美国学者,到延安会见毛泽东 拉铁摩尔于 1900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但不满周岁便随父母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他父亲执教于上海、保定、天津等地,为将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讲授外语。12岁那年,因其父不想让子女“讲着中国话长大”,他便由母亲带着和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天才     
佚名 《人才瞭望》2010,(7):76-76
他一直被认为是标准的“天才”。父亲是教授,母亲是副教授.这让他的遗传基因得天独厚。 2岁时.他能口齿伶俐地背诵不少唐诗宋词,《大学》和《论语》的相当一部分也能背得像模像样。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9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 5岁时,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外出做工。年幼的他在家照顾弟妹,并学会自己做饭。  相似文献   

20.
离真理最近的,是孩子的心灵。二战期间,有一个美国人正在给他的小女儿拍照,小女儿问父亲他们为什么必须等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照片。这个问题有些天真奇怪,但它却引起了父亲的兴趣。小女孩的父亲名叫埃德文·H·兰德,是个发明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