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部曲《红》、《白》、《蓝》中,《蓝》是三部曲里面最为难解的。由于普瑞斯纳的配乐往往出现在人物心理的变化之处,增加了情节和情感上的浓度,所以,看《蓝》更要听《蓝》,聆听音乐的叙述来对照女主角朱莉无语言的心理变化,才能理解电影对自由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日前,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左翎因在《情满珠江》中饰梁淑贞这一角色而荣获优秀女主角奖。然而生活中的左翎却别有一番情韵。左翎,在我国众多艳丽、漂亮的女演员中,不显得那么突出。但你仔细观察,却发现她有一张细致耐看的脸:细瓷般的皮肤,温柔的眼睛,小巧的鼻子,象一朵发出淡淡清香的康乃馨,耐人寻味,又气质特别。认识她,是在十年前。左翎不满二十岁考入瘫湘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她在影片《死神与少女》中崭露头角,演一个因病残疾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少女。这个角色有一定的难度,但她演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星期版》栏目自开播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栏目的收视率越来越高了。除了栏目本身办的很棒以外,其实许多人是冲着节目主持人张越。正如一位观众在《戏剧电影报》上撰文说,喜欢张越主持节目不矫情、不无病呻吟、不顾影自怜。而立之年的张越祖籍江西,生于北京。当她得知我是天津人的时候,眼睛一亮,遂用天津话说了一句:“我是半个天津人。”说罢便笑,那笑很真。张越说,她母亲是天津人,所以她也是半个天津血统。每隔一两个月,她都要回天津看一看。从张越开始懂事起,她母亲就常带着她…  相似文献   

4.
在2007年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一位身着黑色晚礼服,胸前别着一枚红丝带的亚裔女导演在闪亮的灯光照耀下优雅地登上领奖台,她的作品《颍州的孩子》一举赢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她就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华裔女导演杨紫烨。  相似文献   

5.
王富海 《人才瞭望》2013,(10):28-29
天下着蒙蒙细雨,一个人走在异乡的田间小路上,回忆着这一年多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万千,同时,也激情满怀.因为,在这里,在异乡,我燃烧了青春,也得到了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的生活. 《天那边》感动生命 一切还要从我上大学的时候说起.大三那年的教育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播放了一部关于大学生支教基层的电影——《天那边》.电影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支教的故事,许晓萌毕业后和深爱着她的江可可一起报名志愿参加支教生活.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水咕噜乡水咕噜村水咕噜小学的地方,罗志伟是这里的校长,也是这里唯一的一位教师.他只让许晓萌和江可可在那里听课.许晓萌不甘于过这样的支教生活,经过她和江可可一起不懈努力争取,最终,村长和校长决定让她给孩子上英语课和语文课,这让她真正走进了支教生活.  相似文献   

6.
那英是近年来我国流行歌坛上的一颗明星,她独具魅力的演唱风格征服了一大批年轻人。她演唱的《好大一棵树》、《雾里看花》等,脍炙人口,至今仍拥有众多听众。但是,这位颇具实力的歌手,初出茅庐时,却是以苏芮的替身出现的。那英从小就具有非常强的语言模仿能力,在音乐感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天赋,这使她有一种学什么像什么的本领。由于她的音色与苏芮相近,在早期的演唱活动中,她常以苏芮的“影子”出现─—模仿苏芮的风格,唱苏芮唱过的歌。她曾录制过一盘名为《苏芮新歌》的带子,流行甚广,以致小歌星姜珊遇见那英时说:“你那盘苏…  相似文献   

7.
她是世界上第一位专业使用人类手掌纹线诊病的医生。她的医学专著《现代掌纹诊病》已经出版,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介绍她的《掌纹诊病》专题片已经首映。对于她这位掌纹专家来说,从人类掌纹中追踪人类疾病,通过破译人类掌纹信息,找到一条征服人类疾病的途径,是今生今世的全部追求。她看过8万双手了。病人老说我“神了”,其实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医生。我当年上山下乡在内蒙兵团,后来到江苏中医学院学中医。学完了,又到了兰州,黄河边儿,在一个医院里当大夫。医院不大,可人事关系挺复杂。我那会儿根本没想一辈子当医生,努力了半天,搞…  相似文献   

8.
沈培艺作为中国当今舞坛的耀眼人物,可谓饱领风光,有许多公众的评价可以为她定位:《人民日报》称她有“一流的表演才华”;《光明日报》评她有“卓然不凡的艺术功力”;香港《文汇报》辟专版赞她是“中国古典舞蹈的杰出代表”;香港著名妇女刊物《清秀》杂志、新加坡《新明日报》、《联合晚报》誉她是“中国学院派舞蹈权威代表”、“体现了中国舞蹈家的最高水平和中国当今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水平”;许多外国舞蹈同行称她是“用心灵塑造人物的世界第一流的舞蹈家” 这位丽人用她优美的舞姿在舞台上划下了一条闪光的艺术轨迹。 迟到的军人…  相似文献   

9.
光荣称号的得主。她创造了无数个人间奇迹……小说《从哑女到神童》;她曾是全国百名好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首届全国十佳残疾少年等尼斯世界大全;她十岁时写出《恐龙复仇记》等多部科幻小说,并与其父合作写出十二万字的自传对话;她上小学连续两次跳级;她八岁时在人民大会堂背出圆周率小数点一千位,她的名字载入吉 一个十六岁的耳聋少年走进了大学课堂。她曾经是全聋全哑,如今可以用一口流利的汉语与你  相似文献   

10.
无锡这块土地上,诞生过无数个文化名人,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然而,成也乡亲,毁也乡亲。十三年前,笔者在昆明军区和众多战友激动地观看了反映阿炳生活的电影《二泉映月》后,回到无锡,发现各影院放映电影《二泉映月》的上座率低得惊人,几乎卖不出票。社会上关于阿炳抽鸦片、嫖娼的议论传说纷法,更有人讥讽电影作者为何不把阿炳塑造成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与此同时,无锡文化界、新闻界在《新华日报》、《无锡日报》上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部分新闻工作者认为阿炳的生活不检点,不像个正派人,不能…  相似文献   

11.
一对美好的伉俪,生活是共有的,事业也是共有的。他俩都是留苏生,都是林科院的研究员,都是博士生X师,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更重要的是都爱杨树。他及同伴写厂世界第一本系统研究胡杨的专著《胡杨林》;她带领一个课题组首次在世界上应用基因工程防治杨树虫害。他连续八年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杨树委员会副主席,足迹遍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她研究杨树育种成果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与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学术联系。他着眼于事业的大局,淡泊名利,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人生;她热情而有朝气,在严谨与敬业中进行深层次的探寻。他叫王世绩,她…  相似文献   

12.
京剧魅影     
瓦尔瓦拉·沙妩若是一位俄裔爱尔兰人。她是一名摄影艺术家,她的作品《京剧》系列给这一古老艺术增添了现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杨修之死的启示李树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57集《巧取汉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连战皆败,进退两难,犹豫不决之时,厨师送来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此时,夏侯进帐请示夜间口令,操随口回答“鸡肋”。行车主簿杨修闻此,揣知曹操心欲退兵,便...  相似文献   

14.
《纽约时报》今年二月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袁明的评论言辞,称她是北京大学的美国研究专家。这使人们的目光穿过群星的光辉而投射到她的身上:北大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国际政治系唯一的女教授——袁明。袁明1945年生于四川重庆,3个月时她来到上海。在那里,她完成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早在中学时代,袁明的天资聪颖便闻名遇这。17岁时袁明以优异成绩进入北大西语系学习英语。在风景如画的燕园,她书写自己如画的青春。袁明进入北大是幸运的,因为她考入大学的那年是当时唯一不论出身、不讲成分的一年,否则,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沸沸扬扬地被媒体爆炒过几轮的电影《红粉》,经过一番实属不易的艰难历程,终于“叭叭坠地”,而且此片导演李少红还没等哥几个回过味来,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鸣锣开实,居然卖出了一个好价钱,硬是赚回了一百多万,可谓是名利双收,大获全胜。想想几年前在帮少红策划《四十不惑》时,身为女性却绝无柔媚之气的少红就磨拳擦掌地立志要拿苏童的小说《红粉》操练一番,那时她还尚未为心仪已久的《红粉》筹集到必要的资金,但从她不无忧虑的神情中所透出的坚定,我深知此女乃奇女子。果不其然,《红粉》的版权之争随之而来,中选又冷不丁杀…  相似文献   

16.
拉娜·苏丹(Lana Sultan)是一位英籍沙特作家,离开北京前,她将女儿游历北京的感受制作成中英双语绘本,取名为《北京是个好地方》(What a Place!),由北京当地姑娘许文迪制作插画. 女儿玛丽亚·特拉布尔斯(Maria Trabulsi),七个月大时便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在北京生活.2016年6月,她和家人一起离开北京回到沙特,但北京的一切却是她小脑袋里全部的回忆. "我是个北京人,我会想念这儿的."玛丽亚三岁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外国人认为最难学的四个声调她也掌握得很好.  相似文献   

17.
在俄罗斯女影星莉吉娅·尼古拉耶芙娜·斯米尔诺娃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这位表演艺术家从1940年拍她的第一部影片《我的爱》开始,从影60余年,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一共拍过80多部电影。虽然这些影片绝大部分未能同我国的观众见面,但《她在保卫祖国》、《他们有祖国》和《银灰色的粉末》等影片50年代曾在我国放映,并引起轰动。斯米尔诺娃在这些影片中塑造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给我国当时的一代影迷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 笔者 1994- 1997年在莫斯科常驻期间,曾有幸先后 3次见到斯米尔…  相似文献   

18.
沈培艺作为中国当今舞坛寥寥无几的耀眼人物,可谓饱领风光。有许多公众的评价可以为她定位:《人民日报》称她有“一流的表演才华”;《光明日报》评她有“卓然不凡的艺术功力”;香港《文汇报》辟专版赞她是“中国古典舞蹈的杰出代表”;香港著名妇女刊物《清秀》杂志、新加坡《新明日报》、《联合晚报》誉她是“中国学院派舞蹈权威代表”、“体现了中国舞蹈家的最高水平和中国当今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水平”;许多外国舞蹈同行称她是“用心灵塑造人物的世界第一流的舞蹈家”…… 这位丽人用她优美的舞姿在舞台上划下了一条闪光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19.
二十二年前,门岁的冯英就从冰城哈尔滨来到了北京舞蹈学院学芭蕾。八年后,她作为一位尖子学生被分配到中央芭蕾舞团。不久,便成了该团的台柱演员。转眼十五年过去广,当该团和她一块成长起来的那拨台柱演员,一个接一个地或出国、或改行后,冯英仍在每天不停地跳啊,练啊。她说她脱不下这双让她着魔的红舞鞋。“每个角色都浸透着我的心血”自1979年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之后,冯英就在一系列著名芭蕾经典作品中饰演了主要角色。无论是《天鹅湖》中纯真善良的“白天鹅”,还是阴险狡诈的‘”黑天鹅”;无论是《吉赛尔》里单纯真诚的奥杰塔,还…  相似文献   

20.
出于爱好的缘由,从《人才开发》一创刊我就订阅 至今,弹指间,已10年了。在《人才开发》10周岁之际,除了向她致以最美好的祝福,祝她在下个10年更加光采照人,还想要表露的就是一缕浓浓的感激之情。 我是个人才学爱好者,10多年来一直探索不断。由于对一些人才问题常常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结果就往往不易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而每当此刻总是《人才开发》独具慧眼,以她的超前意识,发现了其中闪光的地方,并不吝版面,予以登载,而事实也证明,《人才开发》所推出的文章,绝大多数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