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父母喜欢讨论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虽然大多数人还是会让孩子走体制内的道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相似文献   

2.
谦让是一种美德。争强好胜,往往会处处碰壁。森林中有一条河流,河水湍急,不停地打着漩涡,奔向远方。河上有一座独木桥,窄得每次只能容一人经过。  相似文献   

3.
释放你自己     
《南方周末》在近期发表了一则《年轻人,到体制内去》的报道,在千军万马都走独木桥,今年140万人参加“国考”并创下4961:1的最热职位纪录的大背景下,引发了人们对年轻人应走什么人生道路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4.
福唐独木桥体是杂体诗中难度较高的一类,而精通音律的南宋遗民词人蒋捷则借这一词体创作出三首风格迥异的优秀的篇章,充分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并获得众词学家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程刚 《人才瞭望》2011,(7):82-82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就是一种成功。就业的门暂时看上去有些窄,但就业的路还是很宽的。成功表现在这个问题上就是不走独木桥、不盲目跟风、不赶热门的时髦,换一种方式离成功更近。有这样一些关于两个石匠、两  相似文献   

6.
这是经过千军万马拼搏,挤过独木桥惊喜之后的悲苦。当他们跨入大学门槛之后,都市和穷乡消费的强烈反差,使他们的家庭承受能力超过极限,天文数字般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令他们难以招架。五彩的光环不总是照耀着他们,一开始,在稚嫩的肩膀上就压上了生活和学业上的双重负担。 据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调查,在全国的1000多所普通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一般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特困生占7%左右。新疆21所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大体相当。据新疆大学统计,1997年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的本专科学生368人,其中86%来自偏远农村,…  相似文献   

7.
国家机关公务员公开招考又开始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自不在话下。笔者为这种机制叫好的同时,联想到基层的少数单位的另一种“录用方式”,觉得有话要说。 由于一些企业效益不景气,不少高校毕业生把目光盯住了行政事业单位这个“独木桥”,盼望端上“铁饭碗”。于是乎“找门路”、请客、送红包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的出现为广大高考考生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选择,有效地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状况。然而,独立院校报到率却是持续低迷,很多独立学院的报到率一直在70%上下浮动。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高教资源,而且给下一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笔者试图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人才瞭望》2017,(11):49-50
说起公务员,人们的印象总是"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但要想拿到这张"长期饭票",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常常是几千人争一个职位. 在日本,成为公务员也是许多年轻学子的梦想. 但实际上,日本的公务员并不好当.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热"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热"是当前社会心态的折射,公务员的待遇虽然谈不上优厚,但职业的稳定性和高保障性是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在职业功能上,公务员作为公权力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其通过政策制定来左右社会发展的职业功能,让其他任何"私权职业"都望尘莫及。好职  相似文献   

11.
2015军国家公务员考试于2014年11月30日拉开战幕。与以往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同,今年国考成为"五年来最不热国考"。原因何在?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显示,51.6%网民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压反腐",是国考降温的重要原因。(据《中国青年报》)"高压反腐"成为"公务员热"降温主因的说法恐怕难以站得住脚。盘点一下,大众渴望跻身公务  相似文献   

12.
3月19日是福建省公务员招考报名最后一天.报名截止,185万多人竞争5400多个公务员职位,大大超过往年,最热门岗位的录取比例攀升到1392∶1,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近年来,公务员热持续升温,报考公务员的考生数量逐年递增,竞争更加激烈.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社会地位高……公务员职业的含金量为"公考热"添薪加柴,公务员这个"金饭碗",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考大军.  相似文献   

13.
委培的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改革的“新生儿”刚刚问世,便有无数双“黑手”伸进了“摇篮” ——题记 升学,是国人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大、中专“人户”更是“独木桥”之争的焦点。农民的后代想从这里跳出“农”门,工人的孩子为的是光宗耀祖,个体户的子弟欲以此宏扬父业…… 委培不失为改革的新举措,一代学子曾为之欢呼雀跃,然而今天的委培已让人深感忧虑。 上线的喜悦 某张,读高中7年,从未上过线。近日得知自己已上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了,提起高考,人们就联想到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怪现象,就会发一通招生改革的高论,就会对发达国家实行的高等院校宽进严出的制度津津乐道。可是,我们能实行宽进严出吗?近读吴勇先生的《牛津感悟》,终于领教了国外高校“宽进严出”的真面目:前不久,苏格兰北部边远地区一个教育相对不发达的郡,有一位女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了全A,符合牛津大学的录取标准。这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当地政府对此极为重视。但牛津大学录取学生必须经过面试,教授在面试后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拒绝了她的入…  相似文献   

15.
人的大脑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头脑的天空最蓝,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于细微处感知,于同一中求异彩,从而发现市场需求和顾客的消费心理,继之设计出独特的产品,并以闪电般的迅捷付诸实施,就会赢得巨大效益。 在市场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的今天,市场上一些有明显优势的制高点,眼疾手快者早已捷足先登,后来者如果不别具慧眼,另辟蹊径,而一味在别人后面打转,其结果尝到的永远是“落伍者”的滋味。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家生产太阳神,万家经营口服液”的雷同症和近视病,其结果必然酿成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大家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考期近。笔者实地走访了一些学校,不禁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所震惊:如今的考场,不地战场,胜似战场,不妨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场”。现实录一组镜头,希望引起世人的思考,不再重复这些故事。 “多年生草本植物” 李盼16岁高中毕业,至去年高考已经复习到了第6个年头,同学、老师引用《植物》课本上的术语,称他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李盼的父亲是一所联办初中的教导主任,一连生了7胎才生了这么个“龙蛋儿子”,其余都是女孩。莫看李主任识文断字,可封建意识忒浓,他认定“丫头都是赔钱的货”,只给他们每人念个一两学期,识识自己姓名,出门做买卖能算算小帐不被别人欺就罢了。唯独这个“小老巴子”非让他读到考上大学不可。于是乎,李主任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副业,一家人种了39亩多地。一学期下来,学校里难得几次见到李  相似文献   

17.
说到用人,自古及今,一般都会联想到官职。多少年来“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致使在用人上走入“人才就要当官,当官才算人才是,官越大才越高”的官本位误区。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进入干部系列,才能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解决房子、票子、位子、车子、儿子等各种待遇问题。 有没有办法使人们不挤官道这座“独木桥”呢?辽宁省东宇集团实施“两条人才并行线”的办法,作了有益的尝试。报载“东宇”在企业内部相应组建了“企业家团队”、“专家团队”、“技师团队”三大团队级别,受相同级别的待  相似文献   

18.
职称改革从1986年开始,至今已有9个年头。9年里,各地都评了一大批高、中、初级职称。具有职称的人多了,但矛盾却不见减少。大家普遍感到越评越不对味,对照改革初衷,距离甚远。有了职称才能加工资、分房子、家属“农转非”、乘车坐软卧,延长退休年令等等,利益机制吸引人们一同走上了职称这根“独木桥”。于是出现或降低评审标准,或扩大限额招标,于是职称就走形变味了。因此,疗治职称评审的诸多弊端,就必须减压分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关问题。 减压分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开拓渠道,实现人员分流。一个单位不仅有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有各类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等。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评审专业技术职称改善待遇,取得社会认可,其他人员却无门可入。这就迫使这部分人员以种种理由“挂靠”到某一系列进行评审,以求得待遇的改善。这样做不仅使招标限额越发紧张,更使职称无法按条件评审。当前职称评审中出现的乱与滥的问题,分析下来与大量无系列可归属的管理人员、后勤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开发》2009,(3):55-55
我多次出国,每次出入各国的海关都很顺利,但也有一些小的插曲。有一次,代表团连续访问三个国家。一位中年健壮的男团员。每到一处关口,都会被留下“特殊关照”,而且每次都只拦下他一人。问一下究竟,原来他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乡镇企业家,穿了一套簇新的米黄色西装,黄领带,脚下是黄皮鞋。这身隆重的打扮使他显得突兀.怎么看也不像官方代表团成员,难怪一再引起边关检查人员怀疑。  相似文献   

20.
《人才瞭望》2009,(5):89-89
上学篇 上学其实可短暂了,宿舍一出一进,一天过去了。宿舍一出不进,一学期过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