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杜塞尔多夫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我被这里的城市建筑深深吸引。国王大道上的空中花园和城市绿洲杜塞市中心有一条与莱茵河平行的国王大道,这是一条环境优雅的购物街,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大牌均能在这条街上找得到门店。而在杜塞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2.
高中时的我,在一条叫做“好学生”的康庄大道上奔跑。我每次考试都能比第二名高出一百分甚至更多,我还在校学生会担任重要的职务,有一群来往甚密的“同事”。我组织了一个文学社。我不谈恋爱,不乱花钱,不购物、不去娱乐场所,我对老师很有礼貌。有位老师说,我是唯一一个完美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高手     
朱树元 《人才瞭望》2014,(6):102-103
一天,我经过一条野河时,看到一个瘦高男人在钓鱼。我喜欢钓鱼,也喜欢看人钓鱼,就走了过去。我看到这个男人脚边的水桶里游动着几条背部乌黑、足有筷子那么长的大鲫鱼。我说:"能长到这么大的野生鲫鱼都是相当精明的,你能把它们钓上来真是不容易。有什么诀窍吗?"男人扭头看了看我,说:"一般的鱼饵料是不行的,得用蛆子。这种野生大鲫鱼的警惕性很高,像蚯蚓、红虫、面团之类,它们见得多,知道是诱饵,不会轻易上当。但它们很少见到蛆子,就会麻痹大意,容易上钩。"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卡门很幽默地说,现在她正在努力使自己变成一条河。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8,(1):92-93
对“狗”的理解 前些日子,到东莞出差。客户的公司门口有一家宠物店,中午休息的时候,随便去转转,看到宠物店中有一条小狗,是白色的博美,样子非常可爱,顿时想把它带回家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把小狗买了下来带回家去。晚上给二姐打电话,告诉她我买了一条白色的博美,她非常高兴,马上询问我狗是什么颜色,多大了,可爱吗,公的还是母的。第二天一大早,  相似文献   

6.
山城有风,小而温情。一条河从山谷蜿蜒而下贯穿南北,这便是奈河,祖辈流传下来的这个名字,常让初来的游客听罢虎躯一震。我们则早已习惯,每天走过“奈河”桥,过着时而天堂时而地狱的日子。河东一道窄路,两旁交冠的法国梧桐,白天舒缓宁静,夜晚便是锣鼓喧天的夜市,充斥着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十块钱一件的地摊衣服、不甘寂寞的男男女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各类小吃。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小朋友问一位富翁:“叔叔,你为什么这么有钱?” 富翁摸摸小朋友的头道:“小时候,我爸给了我一个苹果,我卖掉它,再想方法用低价买了两个苹果,后来我又这样赚了四个苹果。”  相似文献   

8.
我整整一生都处于对武术的痴迷之中。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学习了柔道,之后学了空手道。但是当我搬到比利时另外一个有功夫俱乐部的城市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武术的魅力,同时也完全理解了为什么人们称它为一种艺术。它是一种战斗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自我防卫,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干过一件十分无耻的事,我要忏悔,然后我将试图为自己开脱罪行。 尽管今年为了一个每天介绍一本书的节目忙得不可开交,但我还是在年中一点一滴地读完了葛罗斯曼那本厚达八百多页的《生命与命运》,它实在是部惊人的巨构,然后我激动地到处和朋友说它有多厉害。  相似文献   

10.
“我说,让世界一边去吧,我只要我的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地下日记》中的人物如此说道。茶是一种故事,有它的讲述者和听众。它可以浪漫柔和如红茶,也可以舒缓镇静如绿茶,亦或是神秘清新如普洱茶。不同国家的人喝茶的方式以及选择茶的种类不同,但喝茶确是全球共有的爱好。中国,作为一个茶叶爱好者的圣地,吸引了许多茶的朝圣者,这种芳香四溢的饮料把他们带到了中国。亚历山大就是这样一位茶的朝圣者。2008年,茶叶的魅力促使他来到北京,此后便一直住在这里。可是,他不在中国,而是在老挝一个名为丰沙里的地方种植茶叶。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智能手机实在有点儿多管闲事了。有天晚上我闲得无聊,开始刷新微博,看看那些我关注过的百十来号人这个时间点都在发布什么。对于“加关注”这件事,其实来得挺不情愿的,因为那些道听途说只打过一两个电话的人也会无比热情地要求跟你彼此关注,虽然我一点儿都不明白多一个粉丝少一个粉丝对一个人的名誉有什么影响,但还是关注了很多毫不相干的人。其中有一个斯文男士,每到夜半就发一堆黑白的人体艺术照,也不知都打哪儿下载的,光溜溜的男老外女老外被拼在一起,我从来不点大图看,让我纳闷的是那斯文男士平时给人的印象又高端又文艺,怎么也不像爱分享裸照的人呢。我正琢磨着,一条短信进来,我手一滑,短信没打开,却给一张男裸照点了个“赞”。  相似文献   

12.
《人才瞭望》2005,(10):100-100
我跳槽到某公司做一个部门的主管。公司录用我时,承诺每年工资上涨300至500元,年终有分红。而且,每年有半个月的休假,公司还将定期组织各部门的主管人员参加各种免费培训,员工如果需要进修还可享受一部分费用上的支持。然而,两年多以来,以上承诺却没有一条如实兑现的。先不说工资只涨了100元,休假、培训、进修等都是空头支票。最令人难受的是工作环境也不怎么样,说是主管其实干的是打杂的活儿。可是当初这些承诺都只是口头上的,没有法律效力,我只能忍气吞声吗?  相似文献   

13.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发现里面有一条新短信,名字显示为我的一位朋友,我猜想这可能是一条问候短信,朋友与我的关系一向不错,常常致电来信。一睁开眼就收到朋友的问候和祝福,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顿时我的心间充溢着一股特别的温暖。我高兴地点开短信,但只看了一眼,我脸上的笑容就凝固了,欣喜的心情一下子降到了零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一﹑有效激疑有机延伸引发创造的兴趣我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中,紧紧抓住老马教育小马的那句话,寓言文字的理解和创新教育的渗透于一体,做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首先,是有效激疑,引发创造的兴趣。教学中,我能过"老牛、松鼠、小马过河的深浅各是怎么看的,你感到奇怪吗"的激疑,让学生从同一条河不同人说其深浅  相似文献   

15.
书为友     
书为友张清峰凡是走进我住房的人,一眼就会看到客厅中间的墙壁上一条横幅“书为友”。人间的朋友很多很多,但最忠实的也就是书了。每当独坐时,常常有着一种幸运感:可以看书,可以入迷,从不感到寂寞。书是我较好的朋友,又不需什么照顾它。一本本、一卷卷,它让我大开...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5,(6):103-104
请问:我于2003年8月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和总公司签订了一个用工协议,协议规定我必须在公司工作5年方能离开,否则必须每年支付1000元的培养费(共5000元),其实我在公司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2003年底,公司调我到下属公司工作,我又和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有限期一年,劳动合同中没有提到原协议的问题,但也有一条规定我仍然要在分公司工作5年(这一条超出了合同的期限)。2004年12月31日,我的合同到期。现在分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关闭,总公司要求我到其他部门工作,我认为该公司不适合我的发展,就不准备继续签劳动合同,请问,这种情况下我需要支付培养费吗?公司可以此扣留我的档案吗?  相似文献   

17.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现象,由于某人某方面的特点突出,并因这一特点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点和品质,导致用人者对此人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象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其他品质和特点,所以又形象地称它为“晕轮效应”。例如:用人者对某一个人的整体印象特别好,则这个印象会逐渐扩大到一定的程度,结果对他的判断是长处多于短处,反之,假如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不好,则往往就会忽略其优点,只看到他的短处而看不到长处。 晕环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心理上具有晕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生活     
生活艾芬我没有能够塑造你,你却实实在在地塑造了我。你是永不消歇的河,在我的血脉中流过,在我的梦境里淌过,冲刷着岁月的沟壑。很久很久,心河也就显出了曲折…生活@艾芬...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落水的人来说,什么样的帮助才是最好最实际的?是一根绳子。《序子》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监河侯家去借粮。监河侯是个实际的人,他知道庄子不过是有些学问却没有什么生活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信箱     
时光如逝,转眼又过了一年了,作为老读者,我祝贵刊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家住城东,已经退休。附近有个朝阳区文化馆,杂志种类很多,而且还专门辟有老年阅览室,无事的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贵刊从内容到装帧都不错,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只要接触过《国际人才交流》,都会对它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现在很多报刊都在办读者联谊会,这既能加强编者与读者的联系,又能增加信息反馈。不知你们杂志有否举办过这类活动?如果有,我很想参加一下。也愿利用空闲时间,尽我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