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炎 《社科纵横》2007,22(7):169-170
本文从现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词汇入手,指出词汇教学的重点是揭示词汇语义即词义。依据现代语义学中的语义成分分析,结构语义学,语义场以及语义搭配等有关理论,在人类认知模式内,提出以语义为基础,搭配合理的记忆方法的三位一体"倒金字塔"的词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他总是一本正经地讲段子,配上字正腔圆的播音腔,新闻播报就像一场大型的央视单口相声,让人开始爱上"看新闻"。"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晒得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包青天。""是干是湿,让猪先吃。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连猪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则可以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维分析框架与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研究相结合,探讨日本大三主流报纸中"爆买"现象的话语构建方式。研究发现:2015年初以来,"爆买"现象的话语建构方式呈现"积极推进"到"消极评价"的阶段性差异;其行为主体的"中国赴日游客"呈现为"积极服务的对象""不理智的购物者""社会秩序的挑战者""中国经济表现的缩影"等多元化、渐变式的形象特征。此外,"爆买"一词的语义范围扩展至"双11"、海外采购、科技界的人才竞争等领域,标签化和污名化的消极语义韵特征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4.
曲春红 《学术交流》2003,(9):141-14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受制于文化。而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中,与文化的关系最紧密的是语义。汉语和英语因受各自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影响,其语义当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词义和语义场是语义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和英语中理性意义对应的词汇,往往在词义的联想意义和语义场的大小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也必然反映出历史、民俗以及文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萍 《创新》2021,15(6):98-107
文章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场域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中梳理壮族嘹歌文化的重构规律,认为嘹歌文化重构呈现出"传承—创新—再融入"的模式特点,其中,以传承干预为起点,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传承干预群体和相持互制的传承干预格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动了传承群体从"单一我者"到"我他融合"、文化形态从"生活方式"到"区域品牌"、社区功能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纽带"的发展与转变;以乡土融合为导向,既注重文化持有者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强化,也回应了文化承载地的社会关切和发展诉求."固本""汇源""跨界"是嘹歌文化重构模式中的鲜明特质,对当下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萍 《创新》2021,15(6):98-107
文章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场域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中梳理壮族嘹歌文化的重构规律,认为嘹歌文化重构呈现出"传承—创新—再融入"的模式特点,其中,以传承干预为起点,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传承干预群体和相持互制的传承干预格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动了传承群体从"单一我者"到"我他融合"、文化形态从"生活方式"到"区域品牌"、社区功能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纽带"的发展与转变;以乡土融合为导向,既注重文化持有者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强化,也回应了文化承载地的社会关切和发展诉求."固本""汇源""跨界"是嘹歌文化重构模式中的鲜明特质,对当下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成现代汉语双音词的语素多由先秦的单音词发展而来.古义特征是指这些语素的某个义项在先秦共时的语义场中体现出来的意义特点.古义特征不仅体现在使用中的对立,表现为该词在语义场中的地位;而且也决定了语素在现代汉语构词时的选择.选取意义相关的一组语素进行古义特征和现代构词的考查,能够揭示构词时古义特征对双音词词义和词性的影响、对双音词语法特征的影响以及语义场内部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8.
<正> 辞书解"舆论",皆据《左传》杜预注说是"众人之论".这固然不违"舆论"一辞涵义,而"舆"何以即为"众人"杜注并无通释,是知辞书并未达"舆论"的语源. 考《左传》襄三十年云:  相似文献   

9.
凡是受事宾语均可前移与"把"类介词构成介词短语而生成受事介词短语蕴含句,这受事宾语的前移存在有整体移位与分裂移位两种类型.在受事介词短语蕴含句中,其述谓成分具有[+有界]语义特征,谓核动词具有[+致使]功能和[+实现/完成]体意义;受事则具有[+有界]特征和[+定指]功能;其句法主语一般由"施事、当事"或"涉事、工具、材料、处所"语义成分充当,句法宾语则由"数量、处所、结果"语义成分充当.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T台有点类似天上人间。无论是模特不食人间烟火的范儿,还是发布时装惯常的舞台仪式感,似乎都与普通人交集甚少。而2013第十三届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系列展会,无疑成为一场接地气的盛宴和一面青岛服装设计水平的鲜明旗帜,也成为这座城市与国际时尚对接的重要符号。当然,还有青岛市民所能享受到的时尚凡俗快乐。青岛时装周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13年,可以让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少年,青岛时装周历经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6位大学生成为"寻游者"的历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身处或曾经身处精英大学的学生,经历了从"曾经的优等生""象牙塔中的成长与试误""另一个圈子的突围与拒斥""心灵的栖息地在哪里"四个阶段的蜕变过程。这些改变提示我们,需要对精英教育中的自由选择与新媒介娱乐的冲突、场域的争夺与边缘化、中上阶层子女对主流文化的顺应与背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是以其结构化理论为基础的,而贯穿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理论的思想主线,就是吉登斯经常提到的"反思性"的思想.在结构化理论中,反思性思想隐藏在作为结构化理论逻辑中介的"实践"概念当中,促使结构化理论中的微观与宏观框架以一种相互交融的方式绵延地向前展开.而在他的现代性理论中,"反思性"思想以"全球化"的逐渐扩展为前提和背景,由"个体反思性"发展到"社会反思性","现代性"随之由"简单现代性"发展为"激进现代性",而高度的"反思性"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去传统化"和未来的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13.
"×女"、"×男"族新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汉语词语模"×女"与"×男"在"某一类人"这一语义场中构成一对词语模,其模标的语义之间具有相反、相对应的关系."×女"与"×男"族新词语在语义、生成方式和色彩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其产生原因既受社会文化和网络媒体的影响,也与词汇系统内部的不断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武汉,家里人一般是这样叫自己的孩子们:儿子伢,姑娘伢。"湿+闷""捂汗""武汉"or"捂汗"(用智能ABC敲击键盘后,通常会一起出现这两个词……)。武汉是特有的"湿+闷"型热,一到夏天就天天"蒸桑拿"!所以基本上桑拿生意在武汉不好做(当然某些特殊场  相似文献   

15.
句法结构歧义主要由句子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语义关系、语义焦点等不同所带来,不同的原因形成的歧义,理解时加工的方式会不同.歧义理解的加工方式常用的有"组块法"、"指向法"、"转换法"和"投射法".不同语言能力的人对这些方法的掌握情况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句法歧义理解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青岛画报》2021,(3):42-45
"世界上最绿色的城市""全球最宜居的城市""多瑙河的女神""音乐之都"……一个个"世界级"闪亮名号傍身.它,当之无愧. 旅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繁华现代的城市里,走出荒野徒步的感觉.只要距离和时间允许,在维也纳你基本可以靠走路.如果只是在几个著名景点间点到点的游览,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些什么.走路会让旅行由点变成线,再由线变...  相似文献   

17.
菩提留支译经中的言说类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菩提留支译经语言通畅,不但是上品汉译佛典,而且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菩提留支译经中表示"言说"的动词语义场内有这样一些成员:白、告、言、语、日、说、自言、告言、语言、言语、说言,它们在译经中使用情况各异,句法、语义特点有别,其出现频率、在语义场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菩提留支与同时代的另一译人瞿昙般若留支所译佛经往往均署"留支译",通过对其署名清晰的译经中言说类词语使用特点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留支译"经的真正译者.  相似文献   

18.
刘洋 《学术交流》2015,(3):177-182
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强调"兼爱""非攻",反对以扩张、聚敛为目的的战争,但同时他又对那些以"保民""诛暴"为目的的"正义"战争持肯定态度。《墨子·非攻下》借助对"汤武革命"的叙事表明了墨子对待战争的鲜明态度。在对"汤武革命"的叙事中,墨子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手法,融入了"天志""明鬼"思想,将"汤武革命"的过程描写成了一场由天帝主导、鬼神参与的传奇之战。战争爆发前灾异现象的频繁发生和战争中鬼神力量的参与,种种情节设置均与《墨子》的"非攻"思想直接关联。《墨子》是第一次对"汤武革命"进行浪漫主义处理的先秦诸子作品,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9,(1):135-137
<正>张江教授试图走出西方阐释学的思维路径和话语方式,在对中国古代"阐""诠"的语义分析中提出了当代有中国本土文化语境支撑的关于阐释的基本原理,即阐释是公共的、阐释是理性的。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西方阐释学的努力就在于如何让对文本的误读获得合理性与合法性,以误读的不可避免性和客观存在性和解文本与释者无法调和的对立。所谓阐释的主体间性正是在这期间生成的。寻找误读的必然性、合理性成为西方阐释学的基本理论路径和思  相似文献   

20.
傅来兮 《唐都学刊》2008,24(5):118-121
结合文献文本语境、书证、方言等材料对元曲中"近不得·近得"、"怕·怕见"、"抬"几个"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辨证,说明相关词语解释的现状与问题,得出新的解释,为正确解读元曲以及有关辞书的编纂工作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