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了一条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即用革命手段取得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的基础上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水平的道路,而俄国的文化滞后成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严重障碍和列宁思想中的困惑和忧虑,列宁对“文化革命”的思考对于一个后起的,但正以迅速的步伐走向现代化进程、走向“知识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东北亚文化共同体是非常必要的,但也是非常艰难的.中朝(韩)日在历史上虽说都属儒家文化圈,但是各国还存在着不同文化特殊性.只有坚持"和而不同",反对霸权主义文化,走文化多元一体化道路,才有可能实现东北亚文化共同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与上海世博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世博会是和平、友谊的文化盛会,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舞台.中国文化在其问大放异彩,上海世博会是中国文化的"嘉年华".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中国文化得以进行全面和各具特色的展示,外国展馆也力求注入"中国元素",中外合璧、相互交融,体现出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与和谐共生.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在上海世博会成为"亮点"和"看点",既源于对中国文化价值和作用认识的增强,也在于作为东道主的"地利",还由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世博会在对经济、科技重视的同时也同样重视文化,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值得关注的"人文生态".中国文化在上海世博会的鲜亮登场,不应成为"一时之盛"而应成为"永恒之光",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在总结已有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在城市未来发展中成为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胡长栓 《北方论丛》2004,1(3):109-113
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作为人类理解自身文化的两种前提性思维,它实际上反映着人类对人类自身和人类存在的不同理解.文化相对论坚持了人是多元的存在而失却了人的发展本质,最终落入文化保守主义;文化进化论则坚持了人是发展的存在而失却了人类多元的存在事实,以致于成为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根据.但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本质体现的人类不断超越现实的存在以及今天人类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决定了我们对正义的文化进化论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邱仁富  黄骏 《兰州学刊》2007,1(7):147-148,19
多元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辩证统一.多元文化主体的"二律背反"决定了少数民族乡村多元文化互动是个长期曲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互动必须坚持"以民族群众为本",推进民族群众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实现的统一,以促进民族群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旨归.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澳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在澳门这块葡人"居住"的中国土地上,通过长期碰撞和交融后所形成的一种典型的多元性文化."澳门文化"在其历史的长河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方宗教与中西学校的并存、及在鸦片战争后东西方不同文明的进一步融合与认同,使澳门成为了中国近代一座典型的多元文化型的国际商埠,并为我们今天考察和研究近代以来东西方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实施范例.  相似文献   

8.
文化共生与和谐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仁富 《兰州学刊》2008,(5):171-173
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的社会。共生与和谐是辩证统一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发展层次。文化共生是实现和谐文化的前提,和谐文化则是文化共生的保证和终极价值向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要充分把握多元文化共生,而多元文化共生并不等于多样性文化同等程度的、甚或是同步的发展。多元文化共生发展的过程中要高扬主导性文化的规导作用,多样性文化要围绕、服务和服从主导性文化发展方向。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充分发挥主导性文化在建构和谐文化中的主旋律、主渠道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中国儒家及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流,走过了从吸收模仿、冲突对立到相互融合的过程,日本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古代的"和魂汉才"到近代的"和魂洋才"的嬗变.日本民族较强的"文化反思"意识促进了其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关注日本文化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教育交流的传承、多元、开放、自觉的发展趋势,促进未来世界和平发展,实现全球教育的和谐、差异与共生.  相似文献   

10.
端午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民俗事项的地方性知识,包括仪式、饮食以及娱乐等,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端午文化丛”.中国端午文化传入日本,受到日本文化的接受视域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也显示出日本文化的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世界多元文化交织与变奏的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审视三者发展演绎的内在规律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契合,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选择与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互补,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会通与融合,既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的现实呈现与当代选择,也是一场世界多元文化的"文化自觉"运动。  相似文献   

12.
借鉴和采用文化生态学的学科范式与理论方法,对孕育生成沂蒙红色文化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学意义上的考察,从"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探讨沂蒙红色文化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与其它区域红色文化不同,沂蒙红色文化是以普通沂蒙大众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这与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沂蒙山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立国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构的战略基础和价值取向,文化立国的逻辑是现代性、全球化与超越性的文化自觉,文化立国的现实是从核心价值到道德秩序的重建,文化立国的战略是实现从中国形象到文化实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态观照下的全球文化互动图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视角下,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文化间理想的互动模式是平等对话与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然而,当前全球文化间的交流是不对等的,出现了西方文化霸权和非西方国家文化的失语,本应是双向交流却变成了单向输出,使全球文化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全球文化交流互动中,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树立文化平等的思想,坚持平等、宽容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互动交流原则;在文化交流中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全球文化生态的平衡,使其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5.
韩国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地缘相近,有相似的文化传统。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制定了"文化立国"战略,逐渐走上了一条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带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道路,迅速地再次崛起。文化的发展推动了韩国经济迅速发展,也使韩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韩国在文化大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有:制定"文化立国"的战略、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搭建文化产业链等等。系统分析韩国文化大国建设的战略举措,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文化建设政策;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倡导生态文明的21世纪,保持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是构建文化中国的生态理念,这一理念反映到文学史上则是努力建构多元一体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文章从文化中国的立场出发,试图说明"边地"这个文化概念,突出"边地文学"的文学吏研究价值,重申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在大文学观的生态视野下对补充和调整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建构格局提出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于毛”.毛泽东从实践哲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先导;同时,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中国文化发展“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中成为先行者.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当代依然启示着我们要认识到这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要坚持文化发展的这条“社会主义道路”,要实事求是地完善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与文化自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受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在面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主导文化上出现新的选择与困惑,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取向趋势。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两大培养原则,采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三大培养方式,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哲学文化相结合,现实领域与虚拟领域并举,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交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向何处去",是新世纪中国和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从"妖魔化中国"走向文化对话以消除误读;文化霸权主义的终结与文化多极多样化的提出;文化整体创新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标志;反对"去中国化",坚持东方文化世界化;生态文化的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20.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来源与精神支柱,厘清革命文化何以自信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赓续发展的核心枢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指向,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源头,并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到增进和坚定。把握革命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具有回溯历史、关照现实、启迪未来的价值尺度和意义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