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民间文学则用语言形式表达部分民俗。它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是了解和研究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材料。本文就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事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透视撒拉族民间文学中的民俗事象,探讨了撒拉族的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研究指出,蒙城方言谚语内容丰富,同时非常注重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追求语音上的音乐美,节奏鲜明,用韵和谐自然,朗朗上口;用词朴实无华,平易自然,使用大量的方言词语,使蒙城谚语呈现出很强的地域色彩,让当地老百姓读起来倍感亲切;运用丰富的修辞格式,收到了含蓄幽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西部传统民俗事象中的象征及其美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中 ,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民俗事象 ,在其深层蕴含着西部各民族传统的文化信息 ,积淀了不同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哈代小说与民俗有不解之缘,民俗事象构成哈代小说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情节,规定了故事的发展方向和人物的命运轨迹,在时间上规定了情节发展的节奏,在空间上限定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民俗事象也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此外,民俗事象还构成小说细节,深入到小说肌理,发挥润滑链接的作用。民俗化叙事是哈代小说鲜明的艺术风格,民俗文化内涵是哈代小说重要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6.
蒙城方言形容词的程度表示法较为丰富,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地域色彩鲜明,不仅反映了程度的不同,而且在用法和感情色彩上独具特色.蒙城方言形容词的程度表示法主要有:前加状语表示法、后加补语表示法、前加修饰成分表示法、词语重叠表示法、词缀表示法.  相似文献   

7.
东干族口歌里的民俗事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族进入中亚地区虽然已过百年,但仍然保存着我国带去的各种文化和生活习俗,这从东干族劳动人民语言艺术的结晶"口歌"里就可以充分地反映出来。这对我们深入研究西北民族风情、伊斯兰文化的亲和力以及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移民史、华侨史都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歌谣与民俗互为依存,具有共同的表现特征,又共同培育了民族民间艺人。湖北恩族三岔乡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其研究分析,可略见土家歌谣与风俗于一斑。  相似文献   

9.
亳州歌谣是用方言歌唱或吟诵而流传下来的韵文,是民众生活真实信息的"活化石"。对亳州"三县一区"的婚恋歌谣进行田野调查,从民俗学的角度审视其中蕴含的婚姻形态、婚姻礼仪、婚姻观念等民俗事象。复现亳州婚俗存在的历史状态以及它对官方正统伦理教化的有限认同甚至相悖的关系。亳州婚恋歌谣是本地民俗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载体,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田野采集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宾白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俗事象,从散白和韵白两个方面来观照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点,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游戏节令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元杂剧丰富多采而又鲜活的文化底蕴。正因为元杂剧中有了大量民俗文化的展现,才使戏曲与广大观众紧密相连,使之在观众的喜爱和欣赏中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民俗事象里达意传情的语言、副语言手段与地域的关系展开研究。民俗事象有的表现为语言或言语形态,有的表现为实物(副语言)形式。地理环境的差异,地方物产的不同,地域方言的差别,民俗事象的达意手段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13.
1918年从北大发起的“歌谣”征集活动,是同“五四”新文学运动紧密联系,与“民主”、“科学”相呼应的一场“平民化”活动。“学术”与“文艺”的两极选择反映出社会大众在“民众意识”的思考方面还准备不足,不够深入稳定。  相似文献   

14.
俗信是被大众广泛认可并参与的民间信仰,就其本质来说属于“生活经验的累积”。但是其中有些经验是科学的,有些经验则是非科学的。其表现,在民俗学上称为“俗信事象”。随着科学的发展,俗信中那些不科学的东西,必然地被淘汰,从而被科学的“生活常识”所代替。结合防治非典,对相关民间俗信事象进行研究,是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雷德和小说创作中,他具体生动地描绘了畲族的一些民俗事象,如语言习俗、节日习俗,人生礼仪习俗,体现了畲族民俗特点及其历史变迁,而这些民俗描写使雷德和小说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月亮神话是中国上古神话的的瑰丽篇章,其生成、演变与发展浸润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弘扬与传承,彰显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7.
蒙城方言成语结构多样、形式精简、韵律和谐、语义生动,使用频率高,口语色彩浓厚。蒙城方言可以使语言增色生辉,起到言简意赅、形象鲜明的表达效果,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蒙城方言成语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研究这些方言成语不仅有利于方言研究,丰富汉语词汇,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宴席曲是在甘、青两省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歌唱艺术形式。宴席曲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及穆斯林群众鲜活厚实的生活状态,并折射出甘肃地区穆斯林群众的伦理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及其独特的情感抒发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武陵山脉的大巴山地区,那里盛产茗茶。一年四季在栽茶、采茶、饮茶、唱茶、喻茶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茶歌就带入到土家人的日常生活里。长此以往,土家便形成和积淀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土家歌谣中就蕴含着一种浓厚的茶意向。民歌中的茶文化意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带来的雅致,温馨与悠闲,滋润。可见茶文化的兴盛同社会经济的兴盛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20.
语词结构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这里主要是指蒙古语的词的构成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个词可能是一个语音结构,也可能是由几个含有一定意义的语音结构单位组成的,蒙古语也不例外。例如蒙古语的vlagan(红)这个有一定意义的语音结构单位,可以同其它有一定意义的语音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构成合成词,表示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语义内容,并且具有单独承担一定的句子成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