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是目前人们研读《史记》的权威文本。近日,笔者取民国年间张元济校勘影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史记》(以下简称“百衲本”)与之对校,见二本或有异文;现取《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以下简称“《校补》”)、《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以资参证,就异文中可商之处草成数则,不当之处,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贞陵遗事》、《续贞陵遗事》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狐澄编撰的《贞陵遗事》和柳砒编撰的《续贞陵遗事》均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两部具有小说性质的杂史,在《资治通鉴》中曾被采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惜均已亡佚。详考相关文献可知,令狐澄是令狐楚之子,曾为浙江西道观察使、中书舍人。柳砒是柳仲郢之子,曾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后贬为泸州刺史,卒于北归‘途中。二书佚文在《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考异》、《唐语林》等宋代书籍中有所保留,钩稽考订,前者可得佚文17条,后者5条,前书已为全璧,后者亦过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严衍发现了这段文本中史实与评论颠倒、错置的问题,也发现了司马光对文献的删节使文献失去了原有意义,故在《资治通鉴补》中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秩序调整,使之符合一般的书写逻辑。同时也将置于原书卷十六末尾一段借用自《史记·平准书》的文字删去,并根据《汉书》原文增补了卷十七开头经司马光删节的董仲舒《天人三策》。本文在分析、比较《资治通鉴》原文与严衍改订后的文字的基础上,指出《资治通鉴》中很多看似有"破绽"的地方,其实隐含了编纂者表达自身理念的深意。对其订补、改写反而消解了文本的原有写作语境,使作者力图借历史叙述予以表达的施政理念湮没不显,而成为一种单纯的历史叙述文本。  相似文献   

4.
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在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吐蕃文献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焘不仅在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正文时大量取材于宋代笔记吐蕃文献,而且在注文中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正文予以补充,同时李焘还充分利用宋代笔记吐蕃文献对官修史书予以校勘,从而确保《续资治通鉴长编》史实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说明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在语词释义、语句语法分析方面,对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的订正及其理据,并阐述了我国古代注书释义的传统理论与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资治通鉴》隋纪部分删省时间、官职、人物、史事过程与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认为《资治通鉴》删省时间、官职、人物、史事过程与原因方面,有承上部分删省、归类删省或完全删省几种情况。大体说来,司马光《资治通鉴》大部分删省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删省不当或失误,这在阅读和使用《资治通鉴》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永乐大典》所存《通鉴源委》的注释体例是摘取《资治通鉴》中的字句进行作注,单集成本.赵完壁《通鉴源委》八十卷,注释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音义、人物、地理、典章制度、史实真伪.特点非常鲜明:旁征博引、精于校勘.和《资治通鉴释文》相比,《通鉴源委》更加详细,和《资治通鉴音注》相比,它又显精简,所以对一般读者来说,《通鉴源委》的注释是最合适的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8.
《资治通鉴》在叙事、写人方面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运用多种叙述手法,以情节演绎历史;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为主,结合运用限知视角叙事;“遥体人情,悬想事势”,叙事中融入合理的想象、虚构成分;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出初具性格的历史人物形象。《资治通鉴》的这些文学表现手法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源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资治通鉴》隋纪部分删省时间、官职、人物、史事过程与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认为《资治通鉴》删省时间、官职、人物、史事过程与原因方面,有承上部分删省、归类删省或完全删省几种情况。大体说来,司马光《资治通鉴》大部分删省是正确的,但也存在一些删省不当或失误,这在阅读和使用《资治通鉴》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还原《小说林》杂志创刊到结束期间的上海小说期刊界,讨论《小说林》杂志上诸种论说与《月月小瑚杂志及吴趼人的小说观的关系。《小说林》杂志的创办与《月月小说》不无关系;在历史小说观和言情小说观方面,《小说林》同人都表达出与《月月小说》总撰述吴趼人或争鸣或呼应的意见,并且发生了一定作用。《小说林》同人与吴趼人争鸣的背后,其实是关于新小说中“善”与“美”两种因素孰先孰后问题的交锋。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论与章学诚之间不存在一脉相承关系.他撰于1908年的<原经>篇明驳章学诚,暗斥谭献,其中对<文史通义>的一系列论辩,显然是两种"六经皆史"论的交锋.它反映出经、史概念内涵的变动不居性,不同时期不同处境的学者对"六经皆史"说的理解并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在特定的历史脉络中分析各家相同命题下的不同含义和意图.  相似文献   

12.
张元干与张孝祥都以爱国词著称于世,张元干词表现了对中原人民的系念与屡遭打击而不沮丧的旷达胸怀。张孝祥有着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与守职尽责的强烈责任感。在词的风格上,他们都以豪放词驰誉词坛,然都写了较多的艺术高妙的婉约词,并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在词史上,承先启后,使豪放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无为的边界——张洁、张抗抗小说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颖 《东方论坛》2007,(1):45-49
对张洁、张抗抗小说的比较性论述并不是单纯基于性别文学的考虑,而是力图在社会转型和历史文化空间中寻求两者的同一性精神诉求.她们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对性别公共空间的拓展和对广义文化关怀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对性别边界的超越,从而上升为对社会文化总体叙事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张謇与张之洞是晚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对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共同思考 ,使他们走上了兴办实业的共同道路。他们两人的实业实践 ,实际上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缩影。他们既殊途同归 ,又命运各异。没有他们的早期探索 ,就不会有今天我国民族工业的快速腾飞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与张謇对中国早期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体现了领先于时代的战略管理思想。两者的战略计划都注重产业群体的全面扩展,但张之洞采用的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而张謇则采用的是相关多元化战略;受身分和个人经历的制约,战略执行中的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均存在差异;尽管战略执行结果不尽人意,但是,张之洞和张謇都成功地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其战略管理思想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于张翰,一般的认识多停留在对其归隐选择的向往。实际上,张翰的归隐并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合力作用之下的结果。其中涉及到魏晋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张氏家族政治遭遇与仕途前景、家族文学与文化的特异性、吴郡地理因素等诸多因素。张翰的回归选择,虽充溢着浓重的历史感和时代的悲剧意味,但其在回归后追寻存在价值的积极意义以及情感的丰富性,实则更值得后世关注。  相似文献   

17.
把张爱玲与张洁的婚恋小说放到一个逻辑框架里,从女性主义视野进行对照性的共时性研究,可以看出二张在对女性命运的体认和男权神话的消解中表现出女性命运的变异,以及中国女性的生命欲望、解放程度、女权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小说创作中,广州作家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两位女作家张欣与张梅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审美趣味异中见同,前者热衷于长中篇的叙述,后者擅长小中篇.她们的小说实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把握中国女性写作的一种视角,而且也向我们敞开了认识当代中国小说实践的一扇窗口.通过她们笔下的"南方故事",我们能够进入到当代中国的诗性文化的氛围之中,领悟人情世事的变迁与感受精神世界的迷茫.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8月2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九时许,来自内地、香港、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相聚在人民大会堂的浙江厅,前排就坐的有老将军李德生、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延东。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绪武、保育钧、翟怀明、谢伯阳等也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承办单位之一的南京大学副校长洪银兴主持并致词。他回顾了三次国际学术会议老中青三代专家的积极参与,使会议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表明张謇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世代传承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张炜精心设计自己小说世界里的意象,通过营造山水田园意象,他不仅找到了激情喷发与道德言说的艺术支点,也搭建起了他理想与道德的精神大厦,同时也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田园诗的抒情特色。因此,研究张炜小说中的山水田园意象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