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一生,以极大的精力从事书刊编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做为这些经验的结晶,也凝结着他的精湛的编辑思想。本文拟对鲁迅一生所编辑的重要书刊逐一加以考察,并力图对鲁迅的编辑工作经验和编辑思想加以总结和探讨。 一、等办刊物,以求“新生” ——鲁迅与《新生》杂志 鲁迅的编辑工作是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的,其标志就是一九○七年在日本留学时弃医从文,筹办《新生》杂志这件事。 鲁迅为什么要创办杂志呢?他以为,要拯救自己苦难的祖国,使祖国获得新生,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讲话和著作中,曾多次提到鲁迅这个光辉名字,号召一切共产党员、干部、文艺工作者都要学习鲁迅。毛泽东同志称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说鲁迅“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并对鲁迅的一生给以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由于同鲁迅先生的交往,以及这种交往在日中关系史上的意义,西村真琴先生一直为国内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人们所注意.为了进一步搞清这方面的有关情况,七月十八日下午,我和同事荒冈启子先生在大阪府豊中市本町六丁目的一个传统式民家,拜访了松尾逸子女士.在座的还有柳泽和子和篦晴子,和子是她的外甥女,晴子是她的女儿.她们都是已故的西村真琴先生的后代.  相似文献   

4.
范莲子在《同忆鲁迅与范爱农》(载《许昌师专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一文中说:“由于鲁迅在绍兴府中学堂还兼着生理卫生学教员,工作相当繁忙。不久,他便邀请范爱农到府中帮忙。”范爱农是否应邀了呢?文章紧接着写道:“宋崇厚先生在八十二岁时曾经回忆说:‘我在绍兴府中学读书时,鲁迅先生任教务主任,给人敬而爱之的感觉。范爱农先生给我是另一种印象。他一年到头穿着学生装,老是穿一双布底鞋,养着一个平顶头,衣着非  相似文献   

5.
1904年,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开始学习医学,两年以后,他弃医从文。这个时期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医学训练,他同藤野先生的关系,他的弃医从文的决定,成为许多著作和论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对有关鲁迅与仙台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并展望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一直怀念着他早年的老师藤野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时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虽然由于他的学生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底在厦门写的散文《藤野先生》而驰名于世界了,然而鲁迅先生直到一九三六年秋逝世为止,似乎还不知道藤野先生为时  相似文献   

7.
××同志: 我这次到西安,参加西安地区召开的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因为有人提出要以鲁迅精神研究鲁迅的响亮口号和号召,我表示完全同意。于是,我想,这要再进一步探寻:究竟什么是鲁迅精神的问题了。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著作,鲁迅先生的学问,是博  相似文献   

8.
服装·故事     
正服色搭配民国初年开始流行的妖裙装由于上下分离,在色彩上就有上衣和下群的搭配问题。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有独特的见解。在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中,作者提及这样一件事:曾有一回作者穿着一身新袄裙与鲁迅先生打照面,就问鲁迅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的回答很有见地:  相似文献   

9.
杜鹏程与鲁迅,没有任何交往。1924年7月,鲁迅到陕西讲学,他当时3周岁;1936年10月鲁迅病逝,他当时也不过15周岁。此时的杜鹏程未曾到过西安,更未曾到过上海、北京,而鲁迅生前也不曾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他这样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是两代人,甚或是三代人。但鲁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新文化的伟大旗手,其思想和著作  相似文献   

10.
增田涉先生是鲁迅先生晚年交往密切的一位日本朋友,是日本著名的鲁迅研究家和中国文学研究家。他于去年三月十日逝世。当听到增田涉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我很迷怅,是不是我的耳朵听错了,眼睛看花了。记得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晚上,在陈楚大使奉调回国而举行的招待会上,增田涉先生从离东京很远的大阪赶来。他虽已是七十有三的老人,却仍然神采奕奕,步履稳  相似文献   

11.
“我从十岁开始看鲁迅著作。鲁迅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影响、薰陶自孩提时代至今的我,并且决定了我的思想、个性和世界观的形成。我非常热爱和崇拜鲁迅!……”我认真地思索着,一字一顿地回答日本共同社记者伊藤正和另一位日本摄影记者。这是1979年11月的一天。 “那太好了!”神情一直淡漠沉静的伊藤忽然笑起来,“我们日本人对鲁迅先生也很熟悉;我本人同您一样,很早便看鲁迅的书,并且深深地热爱和崇拜鲁迅先生……”。“那么,至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同志’!”我也笑了。原来笼罩着谈话双方和其他在场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八年,乌拉孜汗·阿合买提生于现今霍城县沙尔布拉克原野上的一个贫牧家庭里。母亲是阿吾勒有名气的歌手。由于经常听母亲唱述史诗,他逐渐地着迷于文学。早在上中学时,他就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作品了,其中就有鲁迅先生的作品。一九五六年前后,他在新疆学院期间,开始接触我国已译成了哈萨克文的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同时,也开始涉猎哈萨克文的俄罗斯文学和苏联文学的一些名著。屠格涅夫、肖洛霍夫以及哈萨克斯坦的著名作家莫合塔尔·阿富孜的作品都是他非常喜爱的。他还认真地研究过高尔基的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13.
对鲁迅先生在日本活动的一些史实,历来由于资料不足,史实时间不尽相符。随着文物文献资料的发现,国内外研究者文章的发表,给我们提供了考定鲁迅早年史实的方便。本文就鲁迅在日本的早年活动提供一些资料,供研究者们参考。如有不当,请同志们指正。一、关于鲁迅与蒋抑卮的交往文怀章同志在文章中说:“从一些史料看,若言鲁迅与蒋抑卮的交往始于一九○四年,近  相似文献   

14.
鲁迅著作中的日语外来词选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年至一九○九年在日本留学,现代日语对鲁迅有着较深刻的影响.在他的各类作品中,字里行间往往使用着一些现代日语的词语.这些词语中的相当一部分跟现代汉语的词语在写法上或相同或相似,但意义和用法上有或大或小的差别.因为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查不到的,所以有必要作些解释工作,以便有助于阅读和研究鲁迅著作.  相似文献   

15.
尼赫鲁大学学报的编辑先生给我出了这个题目,要我谈一谈中国的鲁迅研究工作的情况。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在中国,自从出现了这个伟大的作家和他的作品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鲁迅研究工作者便一天天多起来。关于鲁迅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和革命史上的地位,以及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革命的先驱者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同目录学、书目工作的关系也是极为密切的。鲁迅对目录学、书目工作不仅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可贵的见解,而且,亲自进行了一系列的书目工作实践,为我国目录学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替我们从事书目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楷模。(一) 鲁迅先生的书目工作实践活动,是从他年青时就开始的。早在日本留学时期,鲁迅就曾编制有《拟购德文书目》一份。后来,他从日本回国,在绍兴山会学校任教期间,编有一份七页的《旧绍兴八县乡人著作目录》,著录了八十种绍兴地区的地方文献目录,为研究绍兴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作了资料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刘长虹、陈豪同志的文章《鲁迅笔下的“眼睛”——学习鲁迅小说札记》(《扬州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把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话,简单地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画眼睛,认为描画了人物肖像的“眼睛”就是写出了“一个人的特点”。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鲁迅先生在原话中,没有提到“肖像”二字。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实践中,没有只  相似文献   

18.
姚俊,1959年生于南京江浦县,擅长油画、书法,师从著名画家陈丹青先生。他的画以人物见长,并在全省的书画展上获过奖。姚俊从事美术工作已有20多年的时间,由于工作原因,他曾多次拜访一代大师——林散之先生,对大师的书法艺术佩服之至,于是便开始研习书法经过多年的磨练,终于小有所成,在学习大师书法技艺的基础上,逐义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内山嘉吉夫妇是鲁迅先生的好朋友。为了学习和了解鲁迅在日本的战斗生活,我曾经常请教内山先生夫妇,因而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离开日本回国后,仍不断接读他的来信和有关鲁迅的资料。今年夏天内山嘉吉先生和他的夫人内山松藻女士应邀来我国访问。内山嘉吉先生诚挚地说:“我能认识伟大的鲁迅,聆听他的教诲,作他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杂感选集》编辑与出版于一九三三年三月至七月间,它是瞿秋白同志与鲁迅先生在四十年代初共同领导左翼文艺运动的战斗友谊的光辉结晶。 一九三三年二月初开始,秋白夫妇第二次在鲁迅家中避难整整一个月,双方有了进一步的友谊,三月初他们虽然搬到鲁迅代为找寻的上海北川路底东照里十二号亭子间,但四月十一日鲁迅也由景云里迁居大陆新村九号,两家同属施高塔路,南北相对,距离很近,所以互相间的往来仍然最为密切。秋白对鲁迅全面、深刻的了解,成为他编辑《鲁迅杂感选集》和为之写作《序言》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