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后教科书时期"、建构当代形态的关键路径在于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需要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相互结合的机制问题具体化对为"物"、"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等核心概念的考察与分析,即由马克思物质观的基本特征出发,在存在论层面上理解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的物质观是"实践人学物质观",它以实践观为首要观点,以一般性的社会存在物为基本对象,以异己物与人的对抗性矛盾及其扬弃为主要内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主题。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人学物质观"为存在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知识哲学,而是一种为了人的解放而改造世界的价值哲学,其显著特征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以来一直都在价值和事实、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自由和自然、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价值哲学理论架构中运思,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价值哲学;在寻求价值和事实、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如何统一问题上,马克思不是像康德那样将二者直接统一于主观的审美,而是统一于作为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实践或人的生命的生产,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价值哲学,不是纯粹理论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哲学始终围绕着人本身、人的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轴心展开和推进,强调价值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在实践中的发挥,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从而使哲学本体论与社会历史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科尔施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揭示了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同资产阶级社会理论的根本区别,阐发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特质和内涵,分析了政治经济批判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地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历史观内在统一的革命理论.本文最后对于如何理解科尔施后期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苏志宏 《天府新论》2003,1(5):16-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二元论历史观批判是其形成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贯穿在马克思对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相关论点的批判之中.作为这一批判的理论结晶,社会实践观应当成为我们整体性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品格的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起点.这应当成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阐述 :( 1)生态学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辨证统一 ,自然不仅是一个自在概念 ,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和生态概念 ,即辨证概念 ;( 2 )生态学的社会观 :自然是一个辨证概念 ,又是一个革命概念———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才能有机地结合 ,自然的异化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性质及其哲学前提和历史观基础的观点分歧和理论争论,归根到底源于并归结为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实质、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评价。深入探讨和深度理解马克思的价值观与其"实践的人道主义"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是解决上述思想矛盾及其观点分歧和理论争论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对马克思价值观的思想前提和哲学基础的探讨,离不开对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研究范式转换、思想前提变革、思维方式转变和历史观念变革的考察与研究,其实质是深刻理解与科学评价马克思之改变世界的哲学范式、实践的人道主义之思想前提、实践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而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正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根本、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观点为思维方式、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历史观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田丰 《学术研究》2012,(11):1-7,163
以问题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出发点。问题观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历史观、一种认识论、一种价值观和一种方法论。问题的哲学是实践哲学;问题的哲学是反思哲学;问题的哲学是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哲学的位置是现实的实践需要、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在现代,哲学关注的是人,注重解答"人生之谜",哲学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生存方式——实践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的视角解答人的问题,认为人在实践中生成着人的属性,成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因其终结了传统的意识哲学而转变为实践哲学,形成了"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解决思维问题的新世界观.这种新世界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主张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以人的实践为原则解释世界的本质,以辩证的方法理解人类历史,又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追求来改变现存世界,其逻辑既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的理论宗旨.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历史哲学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南,力求在整体上、深层次上探寻历史的本质及其进程的内在规律。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在历史观领域内实现了"三个"内在统一,即实现了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的统一,实现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的统一,实现了历史认识中能动性与受动性、客观性与阶级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庆祥  张艳涛 《北方论丛》2007,4(1):115-120
任何哲学都是内容(时代精神)和形式(哲学形态)具体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革命视野和建设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厘清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梳理从革命范式哲学到建设范式哲学转型的历史方位、主要内容、理论难点及应对之策,对于弄清马克思所开辟的哲学道路的真实含义,对于正确评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哲学中,科学的历史观与人文的价值观相互联系,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一,价值观脱离历史观的支撑而显示出纯粹的价值悬设性;二,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初步统一,但价值观仅仅单线地附载于历史观之上;三,历史的价值性与价值的历史性之间的有机融合。从三阶段的发展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也经历了两个阶段,而不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步就成熟的。  相似文献   

14.
要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大时代与小时代、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的关系来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现时代精神,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内容来看,大科学、大实践也是现时代精神,它们的形成和出现既深刻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内在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催生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特点来看,全球化同样也是现时代精神,它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大力强化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涉及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重要问题。厘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的关系,需要着重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历史哲学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等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但不是包罗万象的体系哲学;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现成的可以到处照搬的教条。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历史”是指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孤立的概念。只有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哲学的关系,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价值指向与现实意义,从而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应是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这种辩证统一在本体论上的表现就是坚持物质和实践的统一,在自然观上的表现就是坚持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而在历史观上的表现是坚持历史规律与价值选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辩证统一起来 ,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价值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历史分析方法 ,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所在 ,也是与其他一切分析方法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它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辩证发展本性的自觉把握。如果说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统一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次伟大回归 ,那么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则是在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和重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用不同名称指称,但重要的是如实表达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的真实内涵.这一变革的本质在于把社会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当作新哲学的根本观点.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与辩证的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体系,但它又反对以思辨形而上学、绝对理性主义等为特征的体系哲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否“统一”的标准(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从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中,自觉地扬弃人自身的异化物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的自我创造过程,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现实的人的发展过程——这三者有机统一原则,是《资本论》历史观总体结构的精华所在,也是马克思历史观在现代历史哲学中仍保持生命力的深层奥秘。历史观中的三者统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过程理论的思想轴心,也是我们制定现代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总体构想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