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艳 《山西统计》1998,(4):31-31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为便于对比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现象的普遍程度或密集程度,统计上要计算强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如把全国的国民收入与同期全国的人口数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就可计算出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把全国人口数与全国土地面积联系进行对比,计算出人口密度等等。强度相对数不同于其他相对数,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间的对比,而是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总体的不同类现象指标值的对比。在一般情况下,强度相对数是个复合名数指标,多数指标是由分子…  相似文献   

2.
强度相对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一种综合指标,在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强度相对指标的界定、确认以及该指标的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大家。一、强度相对指标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指标对比而成的相对指标在教科书及辞书中,强度相对指标~般表述为:“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得出的相对指标”。笔者认为,强度相对指标的界定和确认,应该是对其本质的完整准确的概括。而以上的表述则有疏漏。(…  相似文献   

3.
强度相对指标性质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性质 ,统计学似乎早已有了结论 :那就是它属于相对指标的范畴。然而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 ,强度相对指标绝不是单纯地只具有相对性质 ,它还同时具有平均指标的性质 ,是一种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 ,或者是一种具有相对性质的平均指标。在统计学教科书中 ,往往强调强度相对指标与算术平均指标的区别。按定义 ,算术平均指标是指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 ,而强度相对指标则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认为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虽然算术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都是总量指标 ,但算术平均…  相似文献   

4.
王巧英 《统计教育》2005,(10):23-25
一、问题的提出现行绝大多数统计学教材中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定义在总量指标的基础上,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所谓时期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如:某段时期内某空间的产品产量、产值、商品销售额、工资总额、人口出生数等等;所谓时点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在某一瞬间(或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如某空间某一时点(年末、季末、月末)的人口数、商品库存数、商品库存额、储蓄存款余额、在岗职工人数等等。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准确、不全面,把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只局限在总量指…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在统计均教科书中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大类,并指出其中绝对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指标,尚未涉及到统计差量指标。目前正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谈到总量指标是绝对指标的主体,也未明确指出统计指标还应包括差量指标;有的统计教科书如中央电大出版的《统计学原理》,则明确指出绝对指标就是总量指标。总量指标就等  相似文献   

6.
现行《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对强度相对指标的定义为: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相互对比,用来表明现象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是初学者很容易混淆的两种指标,其实它们的性质和作用是根本不同的。1.性质不同。平均数反映同一总体内各单位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是同质总体的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不同总体的数值是不能平均的。而强度相对数则是一个表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它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总体之间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空间集聚状况的指标,指某一时点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口和土地面积的统计是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统计,也是最基本的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指标,因而,用这样两个指标构筑的人口密度强度相对指标是最能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地理、自然、军事、经济及政治变迁和发展的统计指标。而人们对这样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统计指标中所传递的信息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都遇到困境的时候,如何发现并挖掘出人口密度指标应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本文讨论的一个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作为传统因素分析方法,连环替代法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具体分析步骤为:1、列出总量指标及影响其变动的各因素的关系式,并将影响因素进行有序排列,即数量指标列在前、质量指标列在后;2、通过计算总量指标变动指数及绝对变动差额来分析总量指标的变动;3、通过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及由于数量指标变动而引起总量指标变动差额,来分析数量指标变动对总量指标变动的影响;4、通过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及由于质量指标变动而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动差额,来分析质量指标变动对总量指标变动的影响;5、列出总量指标变动指数、数量指…  相似文献   

10.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应由流量与存量取代黑龙江农垦经济学校闫春荣在总量指标的分类中,按所反映现象时间状况的不同,可以把总量指标分为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笔者认为这种分类与流量和存量的划分在内涵上有重复,在外延上又不及后者严密。因此,这种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  相似文献   

11.
综合指标是从数量方面综合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统计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在统计分析中,可把两个指标作比较,进一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把两个指标作比较,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  相似文献   

12.
总量指标由基期发展到报告期的变动可以分解为两部分:量变和质变。量变部分主要由量变指标的变化所造成;质变部分主要由质变指标的变化所造成。作者建议用“量变指标综合指数”和“质变指标综合指数”的概念分别取代“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概念。文中讨论了长期发展过程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计算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相对指标是将相互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反映事物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但目前在计算及使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汇集如下,以供鉴戒。1、子母项的同质性。相对指标的子母项,内容的不同质现象仍时有所见。如产值利润率指标,其子项利润是实现销...  相似文献   

14.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不能涵盖所有总量指标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孙继昌把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的时间状况不同区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这几乎成了一种定论。然而笔者认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并没有涵盖总量指标的全部,至少还应承认第三类总量指标的存在。现在我们来看...  相似文献   

15.
设备完好率是目前企业设备技术状况的主要统计考核指标,其计算公式为: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100%,这个指标在应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致命弱点,主要是它是一个时点指标,不能反映一个时期内的真实情况,且标准太粗、太笼统,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不紧密。如何消除弊端,使其在设备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以为,宜将它改成时期指标,即在计算周期内,用完好设备总的完好台时数与考核设备总的日历台时数进行比较计算,其公式为:设备完好率二设备完好台时数烤核设备日历台时数X100%,这个公式考核…  相似文献   

16.
一种混合指标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混合指标中定性与定量指标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并利用联系数理论表示了多目标决策问题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指标,建立了一种基于混合指标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该方法不仅用联系数描述混合指标的不确定性,而且避免了计算权重.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决策方法简单、决策结果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7.
引理1 平面上正多边形A1A2…An的中心是O,则证明 如图以 , 为邻边作平行四 边形 OA1A2A3(菱形),则QA1+ 同理可得: 引理2 平面上正多边形A1A2…An的中心是O,A(i=1,2,…,1),依次为边A1A2,A2A3,…,AnA1的中点 性质1 正多边形外接园上任意点到各顶点距离平方之和是一个常量。证明:如图P是正多边形A1A2…An外接 园上任意点即 (上面用了引理1:性质2 正多边形外接园上任意点到各边中点距离平方之和是一个常量。证明:如图P是正多边形外接园上任意点 A (i=1.2,…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时间数列,又称时间序列,是指将某统计指标的数值,按 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形成的数列。时间数列分析是统计分 析的重要方法。通过时间数列分析不仅可以反映总体的发展 变化过程和历史状态;而且可以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示,考 察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速度、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进而 预测未来;同时将相互联系的时间数列进行对比,可以研究 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现行的各种统计学教材中,对时间数列类型的划分方法 有两种,第一种是"时间数列按构成数列的指标性质不同,分  相似文献   

19.
当前进行统计监测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客观指标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和主观感受问卷调查两类方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对同一监测对象使用这两种不同的统计监测方法,有时会得到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首先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客观指标和主观调查数据差异性的研究,然后对统计监测中客观数据和主观调查的异同点、数...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统计所面临新的问题,即主要是如何确切反映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文章就某些出现频率较高、影响较大的概念作了提示性的表述:GDP是有效的总量指标,但其反映的经济含义有其局限性,不论地区大小、不管经济实质,一概使用GDP的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反映经济总量规模是需要的,但运行质量则更具实质性内容,某些资产运作成果虽不能计入总量,但可以用适当的指标来反映经济效益的提高;正确处理地区间经济交往的核算有助于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从而避免一味追求总量而忽略经济效益的片面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