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犹太小说逐渐受到世人关注.分析二战后美国犹太作家的作品,可以了解这些作品中犹太作家对纳粹大屠杀的态度、犹太教教义对犹太民族的影响、犹太民族摆脱"异化"的困境及渴望拥有自己的家园等不同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
祛魅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罗斯通过描写犹太青年的反叛行为,揭示了犹太人心理层面上的祛魅,表达了犹太人对犹太传统的复杂情感。罗斯采用揭示、嘲讽、戏谑、颠覆、解构等作为其文学祛魅的方式;既祛犹太传统与犹太主流话语之魅,又祛美国主流文化价值之魅,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特点;而还原人真实、本来的面目,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目的。罗斯的创作彰显了其人道主义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小说的主题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身份困惑、流浪意识与心理异化鼎足而三,共同构筑了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艺术殿堂.然而,如果在研究其作品时仅限于此,则会对其主题思想浅尝辄止,难以抓住实质.实际上,贝娄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包融了十分浓郁的犹太文化气韵身份困惑是夹缝文化的产物,流浪意识是犹太民族流浪史在其作品中的映射,而心理异化则是贝娄本人对犹太民族特有的悖论现象进行深刻探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身份困惑、流浪意识与心理异化鼎足而三,共同构筑了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艺术殿堂。然而,如果在研究其作品时仅限于此,则会对其主题思想浅尝辄止,难以抓住实质。实际上,贝娄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包融了十分浓郁的犹太文化气韵:身份困惑是夹缝文化的产物,流浪意识是犹太民族流浪史在其作品中的映射,而心理异化则是贝娄本人对犹太民族特有的悖论现象进行深刻探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犹太文学产生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其不仅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犹太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产物。在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犹太作家作品的平寂、发展与颠峰时期,"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更加注重犹太性的特征描写与宣扬犹太的伦理道德观念,进入了犹太性的回归阶段,思考犹太人身份建构的历程,无不体现了新生代美国犹太作家对于犹太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异化主题及其世界化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化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这与犹太民族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索尔@贝娄为代表的犹太裔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当代美国犹太人的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表述,他们作品中的异化主题不仅发掘了犹太人一贯的困惑和难题,同时也表现了形而上、世界性的人类境遇,显示了超越种族、国界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中犹太裔作家占有惊人比例,诺贝尔文学奖中“犹太现象”的文化机理在于:犹太人散居世界所形成的多重性文化身份及与西方居住地社会的文化则。认同;犹太民族历史境遇和文化困惑的“标本”意义及犹太作家对此进行的形而上消解运用;犹太裔作家在文化思想、审美观念、文学技巧等方面突出的整合精神,以及他们特有的语言条件。犹太裔作家显示出独特的“文化优势”,其获奖的内在机理昭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8.
犹太性是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性,它强调犹太文化的传统含义和价值,而流浪是犹太人生活中永恒的特征也是犹太文化的标志之一。索尔.贝娄的"流浪汉"小说与传统的流浪汉小说不同,小说的人物大多数经历是精神上的流浪。小说中的人物通过精神的流浪,展现其内心世界的流浪意识,在现实社会中寻找自我,以期找到心灵的归宿,实现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文学世界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10.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11.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12.
美国犹太文学同美国华裔文学、非裔文学一样,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犹太作家们在犹太与美国的双重语境中,从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学,为美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流亡两千多年、并一直生存在异族控制中的民族,犹太人遭受了人类社会所有的苦难.因此,受难、流浪与身份问题成了美国犹太文学特有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3.
菲利普·罗斯在《退场的鬼魂》中运用了元小说的艺术手法:五个对白场景剧实现了人称和叙述视角的转变,尽显现实与虚幻交错的色彩;在小说中大量地探讨小说创作;并玩弄文字游戏。这些元小说的创作技巧既有效地表达了罗斯的创作观点,更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复杂多变和犹太作家及犹太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由来已久,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犹太裔作家.他们以写实的笔法记述了犹太移民的生活际遇、文化人格,特别是作为美国亚文化体系的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的冲突,塑造了各种各样极具"犹太性"和"异化感"的文学典型.  相似文献   

15.
犹太文化在波斯帝国时期深受周边文化的影响。如巴比伦文化就对犹太文化产生了强烈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巴比伦文化中的宗教、建筑风格、生活习俗以及姓名等对犹太文化的影响。也正是由于巴比伦文化对犹太文化的侵蚀,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犹太民族进行文化抗争和保持自己民族文化与特征的自觉,特别是促进了犹太民族文化核心《托拉》(《摩西五经》)的正典化定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中外学者在何谓犹太文学这一问题上所持有的主要观点,指出作家的犹太身份和犹太体验是界定犹太文学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时,从使用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和使用非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两方面考察犹太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犹太文学研究与隶属于各国别文学的犹太文学研究之间的界限似乎过于分明,多数从事国别文学中的犹太文学研究的学者与中国犹太学界缺乏交流.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希约普》是奥地利犹太作家罗特的名作,为他奠定了知名作家的地位。小说中作者以自身经历为背景,用简洁,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犹太小人物形象,揭开了犹太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画卷。笔者旨在通过对文中主人公门德尔所遭遇的不幸的细致分析,深入了解犹太民族的历史,感悟犹太教神奇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贝娄作品的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异化内涵、流浪意识和精神回归,从而进一步揭示其所具有的超越"犹太文化"本身的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犹太民族在历史交往中广泛地吸收了其它发达的文化,形成了犹太民族的文化特征,使犹太文化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特别是犹太民族精于理财的商业特征,更是在长期历史交往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从辛格与犹太文化传统的渊源出发,对辛格小说的源流与特色、主题与主题模式、叙述手法、人物塑造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论述。同时强调指出辛格的小说看似平实、简单,但其中大多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含有一些深深积淀在犹太文化传统中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能激发犹太民族读者的心灵感应,而且可以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读者的意识中引起反响与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