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路易·波拿巴的政变谈起 一八五一年十二月,法国发生了路易·波拿巴的政变。波拿巴政变之后,解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并于第二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从此,资产阶级的反动独裁专制代替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议会制。 为什么波拿巴这样一个流氓、骗子、野心家会在一八四八年选举大总统时,以绝对多数的选票登上宝座?为什么他又会顺利地实现了称帝独裁的野心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波拿巴利用了法国广大农民的个人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方面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正如恩格斯在本书第三版序言中所说:“这个篇幅不大的著作就是在今天还丝毫没有失去自己的价值。的确,这是一部天才的著作。”又说:马克思把法国革命和波拿巴反动政变“这幅图画描绘得如此精妙,以致后来每一次新的揭露,都只是提供出新的证据,证明这幅图画是多么忠实地反映了现实。他对当前的活的历史的这种卓越的理解,他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事变有这种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比。”列宁在评价马克思的这  相似文献   

3.
刘曼容 《学术研究》2004,11(11):103-108
192 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 ,均是国民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孙中山北上期间对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认识有一个前后变化的复杂过程 :起初认为北京政变“毫不能算是中央革命” ,但可以去北京筹划中央革命 ;而后认为北京政变“是中央革命的头一步” ,故决定去北京继续完成中央革命 ,扩大国民革命的基础 ;最后认为北京政变是“武人推翻武人”的“北方事变” ,但为谋求和平统一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故此更加坚定了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而奋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对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问题,史家多以热月政变予以界定,分别称之为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其中前期法国内部斗争比较复杂,一般史籍对该时期的法国与欧洲政治记述便不尽详细,几乎众口一词地视前期法国对外战争为进步战争,因而具有正义性,认为热月政变后法国对外战争始转为侵略扩张性,①战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被绝对隔离开来,其内在联系被模糊,法兰西民族何以马不停蹄地苦战20多年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便长期难获较完美的解释.本文旨在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对此略事探讨.一革命法国对外战争始于1792年4月20日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季云飞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自12日“扣蒋”至25日“放蒋”,历时14天。整个西安事变,张学良前后经历了“临潼兵谏”、“和平解决事变”、“送蒋返都”三次重大抉择。对...  相似文献   

6.
唐雯 《中国社会科学》2012,(3):182-204,208
先天二年政变是玄宗最终掌握最高权力的惊险一跃,而这一事件牵涉到玄宗与睿宗父子间激烈的权力争夺,因此唐代史官在国史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讳饰。然而以张说所作的郭元振《行状》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则可展示玄宗与睿宗及太平公主在政变之前激烈的政治较量、七月三日政变当天的整个过程,同时揭示政变后玄宗通过削弱政变功臣郭元振的权柄、最终掌握所有权力的真相。对于这场政变全方位的探索,显示唐代国史的书写通过遮蔽政治事件的关键性细节、重塑参与其中的政治人物,从而使史书记载最终符合其"政治正确"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外交李良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扩大事态,野蛮侵占了我国东北。次年3月,它又一手导演,成立了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近代对华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严重恶化了中日...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发生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它是我国结束内战走上对日抗战的转折点。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以非凡的才能,忠实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迫使国民党反动派改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实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西安事变四十三周年、周恩来同志逝世四周年的时候,本文特叙述周恩来同志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伟大革命实践的一些片断,以表达我们对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9.
上海“孤岛”时期的文学运动,是抗日时期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它光辉的地位。它产生于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国民党军队撤退以后,截止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珍珠港事变”爆发以前,历时四年一个月。当时上海周围,  相似文献   

10.
1937年北方卢沟桥发生“七七”事变后,接着上海又爆发了“八一三”战争。中日军队激战3个月后,淞沪失守,日寇分兵六路杀向南京。12月12日,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在激战后失守。12月13日上午进攻南京的日军从中华门、中山门、光华门分三路人城,南京沦陷。日寇在南京有计……  相似文献   

11.
桂林文化城是指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之后至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事情。它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的,从上海、北平特别是广州、武汉陷落之后,许多的文人学者纷纷云集桂林,于是桂林便成了当时国统区的文化中心。皖南事变是一个转折,由于桂系参与皖南事变,一大批文人志士被迫离开桂林去香港或海外,桂林的抗日文化活动便转入了低落时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这场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艰难历程。从 1 93 1年“九·一八”事变 ,到 1 93 7年卢沟桥抗战前夜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即局部抗战阶段 ,它在长达 1 4年的抗日战争中占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是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史学界长期以来受八年抗战传统观点的影响 ,对局部抗战作为抗日战争第一阶段以及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应有的地位 ,缺乏深入和全面研究。本文从局部抗战形成的原因以及局部抗战的伟大意义入手 ,把局部抗战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部分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不抵抗主义”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七个年头中,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华始终采取了一种奇特的对应政策,即不抵抗主义。正是这个主义,解除了国民党北方军队的武装,使中国丧失了东三省领土,造成了华北危机,并导致了芦沟桥事变。对日本的侵华,举国愤慨,国民党军政要员也发表了不少声明和演讲,但语多灰色阴沉,即或有慷慨激昂之词,也是空话,毫无抗日主张和计划。事变的第二天,吴铁城在北平召集省市两整委会谈话时说:“希望对日军占沈事,以慎重沉着态度,表示意见。”(1931年9月20日《申报》)9月22日李石曾在北平市党部扩大纪念周上讲:“沈阳事件,吾人可证实国人须和平奋斗,不要感情冲动,须团结内部,一致抗日,自可成功。”(1931年9月22日《申报》)外交部长王正廷,则完全寄希望于国联的裁判,9月21  相似文献   

14.
再论戊戌政变不起于袁世凯告密——兼与赵立人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扮演了一个告密者的角色。但是,随着戊戌维新运动史研究的深入和档案史料的发掘,近年来,学术界先后有不少论者著文,修正了戊戌政变突发于袁世凯告密这一传统的重要成说。指出袁世凯初五日的告密,已来不及成为初六日晨政变的导火线。①本人也曾就此著文,发表于《学术研究》1994年第1期。以限于篇幅,言未尽意,赵立人先生在其大作中又认为本人所说诸点不能成立,②因而再写这篇文字,续作申论,兼与赵先生商榷。一、政变的发动有一个过程,完成于八月初六日政变的准备和进程,与袁世凯被光绪帝召见,是同步进…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无产阶級革命必須打碎資产阶級国家机器的結論,是馬克思在总結了法国的两次革命經驗之后得出来的。它是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說中主要的根本点。馬克思在1871年4月給庫格曼的信中論及这个問題时說:“如果你讀到我的‘路易·波拿巴政变記’一書最后一章,那你就会看到,我認为法国革命下一次的尝試,不应如迄今以前一样把官僚軍事机器从甲手轉交乙手,而是要把它毁坏,这正是大陆上任何一个真正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珍視这一重要的科学結論,以  相似文献   

16.
华定谟同志来稿认为,徐贺同志的“党的司令部不能用炮打”(中国青年1979年第三期)确实是篇好文章。但是其中也有使他不敢赞同的提法。特摘登如下: 马克思针对1851年到1852年法国的波拿巴政变讲过这样一段话:“象法国人那样说他们的民族遭受了偷袭,那是不够的。……还应当说明,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作为当时国际上唯一坚决支持中国抗战的苏联,对事变抱什么态度,这是当时事变的主要发动人张学良及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南京政府所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历来史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其原因作一浅析,以求教于史学前辈及同仁。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近代史上,拿破仑·波拿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重要人物。他15岁就读于巴黎军官学校,26岁便升任少将,担任法国内防军司令,次年就任意大利军团总司令,28岁为英吉利军团总司令,29岁为东方远东军总司令,次年发动雾月政变,30岁被选为法国第一执政,33岁被任命为终身执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抗日战争时期 (一)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了。这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早已进入了中国的长城。他们得意忘形地向南直侵,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遇到了一座任何侵略军队也摧毁不了的“新的长城”,政治的长城,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建立起来的、从广大劳动群众一直到蒋介石国民党所代表的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包括在内的、范围广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这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穷凶极恶的敌人终于遭到了失败。这条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民  相似文献   

20.
三十 “千百万人亲身体验失去了什么” 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卢基扬诺夫(俄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原最高苏维埃主席); 第一个问题,关于苏联解体。 我是在军工厂开始革命生涯的。1954年起,开始接触苏联社会的上层。从1991年到1993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1991年8月到9月,反共产主义、反党的政变。第二次是1991年12月,反社会主义苏联的政变。第三次是1993年9月到10月,反苏维埃的政变。第一次政变发生的时候,敌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只要把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摧毁,整个社会就会很快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