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1):87-93
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开始,不仅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且具有法律上的多重效果:争议案件系属于仲裁庭、仲裁时效中断、索赔计算的起算点。尽管仲裁程序何时开始,各国立法与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不尽一致,但大体可分为当事人约定、被申请人收到申请人的仲裁通知之日、仲裁机构收到仲裁请求之日、以仲裁员不同选定方式来确定。以上几种方式均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在仲裁程序领域的体现。考察中国仲裁机构的相关实践,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成为惟一标准。这种作法不但有违仲裁程序自治,且仲裁机构有越权之嫌。在未来修法或仲裁规则修订中,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姚大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6):16-23
在当代关于平等主义的争论中,问题的焦点集中于“什么的平等”。对此有两种基本的观点,即福利主义和资源主义。一些平等主义者对福利主义和资源主义都不满意,他们试图在两者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而这条中间路线似乎既能够避免两者的缺点,又可以保留它们的优点。第三条路线最有影响的代表是森的能力平等理论。可以用三个问题来检验森的能力平等:首先,森所说的能力是指人的基本能力还是所有能力?其次,他的平等理论是多元论、二元论还是一元论?最后,能力是平等的标准还是通货?森的能力平等在这三个问题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即使能力作为平等的标准是合适的,它也无法充当平等的通货,因为这不仅是不可欲的,而且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美学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富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3):98-99
在国内,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主要围绕美和美感的本质及其关系问题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以朱光潜、蔡仪和李泽厚等为代表的美学派别。虽然他们都认为自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观点,但其争议的核心始终是美学的唯物主义和 相似文献
5.
6.
韦玉刚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国际劳工标准 (ILS)是近年来在许多国际场合争论比较激烈的一个问题 ,发达国家坚持要把ILS拉入多边贸易谈判 ,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问题一直持怀疑、回避的态度。近来以巴苏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新观点 ,这些新观点将会对ILS问题的争论有重要影响。有鉴于此 ,本文将简要地介绍这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席卷西方社会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是西方社会民主党人的主要政治主张 ,法国也不例外 ,但与众不同的是以若斯潘总理为代表的法左翼社会党人提出 ,法国必须是“法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 ,也可称作“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 ,本文分析了“若斯潘的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来源 ,法国实行这条道路的“共治”社会背景 ,以及若斯潘当政后所推行的强化国家对市场干预 ;“要市场经济 ,不要市场社会” ,“大胆实施私有化” ,“强化就业力度 ,实施每周 35小时工作制”以及提倡“社会公平、公正和团结”等系列措施。但若斯潘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实践不过是法国和欧洲政治“左倾化”的反映和概括。 相似文献
8.
9.
罗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105-108
文章立足于20世纪初爱尔兰戏剧复兴运动的发展过程,系统总结了戏剧发展的基本特点.认为20世纪上半期爱尔兰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矛盾的独立观念;二是英国本土文化和爱尔兰文化的冲突.这些特点导致和形成了爱尔兰文学发展的三条道路,即英国道路、爱尔兰本土道路和欧洲道路. 相似文献
10.
耿丽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5):13-15
本文分析了90年代"第三条道路"提出的客观依据与其产生的思想渊源,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主张,从而揭示了"第三条道路"的实质是对内实行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对外推行新干涉主义. 相似文献
11.
12.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杨扬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88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邹宇昆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19-23
"第三条道路"是当今世界特别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潮."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原则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欧政坛上广为传播或付之实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第三条道路"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和本质特征加以认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杨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6-49
从规则层面来看,2009年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从正反两方面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受案范围特定化,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有法可依。但是,结合实践不难发现,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与农民权益保障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从应然角度而言,应根据农地征收补偿纠纷的不同类型将特定类型的农地征收补偿纠纷纳入仲裁的受案范围。同时,应当将村民资格纠纷作为一类独立的受案案由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6.
徐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1):78-82
本文从评述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入手,着重分析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渊源与思想内涵,指出"第三条道路"融合了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是一种力图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的政治现实主义尝试,其现实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理论意义.文章同时还探讨了"第三条道路"对我国发展模式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第三条道路理论研究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5-90
随着欧美社会民主党纷纷走上历史舞台,第三条道路的理论逐渐运用于社会实践,并且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第三条道路理论是顺着“批判式解构——整合式建构——实践式完善”这样的路径建立起来的。梳理第三条道路的理论研究方法,明确他理论建构的路径,对于把握其理论实质,进而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促进人类适应社会变化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以及指导我们的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伊术通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1-34,46
由于我国法律对于仲裁第三人制度没有作规定,但仲裁第三人又是仲裁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境,因此,有学者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类似于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仲裁第三人制度。笔者认为,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虽然有着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不可否认,仲裁第三人制度也动摇了仲裁意思自治的基石;虽然应当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但是应当严格限定仲裁第三人的范围,明确仲裁第三人应当具备的主体、实体性要件,严格仲裁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的条件,以期在仲裁意思自治与现实需要中求得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主张中国走第三条道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关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的斗争中,由民族资产阶级中极少数右翼分子提出的。它的要害是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在中国走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由于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镇压,第三条道路的主张终于破产。这一历史事实,提供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郑海照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52-56
“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理论,在思想史思潮中有其一定的位置;“第三条道路”作为对变化了的历史条件的反映,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同时,“第三条道路”的执政实践以其特有的方式回应了左翼的主题,参与了历史运动的进程;最后,作为理论思潮的“第三条道路”不再流行后,其方针政策会以历史行动延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