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凤凰县苗族的对歌和八世纪的日本对歌存在着时空的差异,但凤凰县苗族和八世纪的日本在某些社会条件方面存在相似和相异之处,所以,双方也存在可比性。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相同之处。与之同时,因不同民族有其自身的社会、文化特点,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内,以孔子为表征和标识的儒学建构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构架并在时间的不断延伸和空间的不断位移中形成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大传统。①尤其是汉代以降,国家意识形态对知识分子的不断渴求,使中国的士族阶层逐渐向知识分子转变,这些 相似文献
3.
整体主义价值观强调群体特别是国家利益的中心地位,相对于群体利益而言,公民个体的权利则处于次要地位。基于宗法关系而产生的整体主义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导引着传统中国的权力走向集权,并对近现代中国的宪政运动产生了支配性的作用。相反,西方宪法的创生则与个体主义价值观密切相关。个体主义强调公民个体可依其自我的方式行事而无须受到他人的干涉。建设宪政中国需要借鉴个体主义的价值观,因为对人权的保障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公民身上。 相似文献
4.
韩国裔美籍作家李昌瑞被誉为亚裔美国文学新星,美国文学评论界对其代表作<说母语的人>有很高的评价.族群认同和多元文化思想是李昌瑞的成名作<说母语的人>里的两大重要思想.本文以巴特的族群认同与族群理论等为理论视角,解读主人公派克从主流文化追随者、亚裔族群认同者到多元文化支持者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分析映射出小说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张力,彰显了多元文化思想是亚裔美国人摆脱认同危机、走出边缘化,治疗"失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及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52-256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法治之路,在向法治中国目标转型的过程中,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法治文化建设既是实现法治中国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法治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指引,同时又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少数民族为加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他们在教育、就业和住房等方面仍遭受各种歧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少数民族开始强烈表达平等分享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诉求,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以英国文化主义为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文艺理论和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如此一来,原本极具批判性和跨学科特色的文化研究在耦合中国的现实接受语境时,某种程度上被蜕变为与文学研究争夺学科阵地的理论话语.文化研究理论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大多局限于结构主义范式之后,更多地亲近于媒体研究和社会学,而离文学愈益疏远.因此,要深入探析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的嬗变及其二者之间有意味的结合,就无法避开对英国丈化主义作一番回溯与思考.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围绕"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关系"的论争,亦可从文化研究的"前史"和源头--英国丈化主义那里获得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的西传与李白诗——以英、美及法国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德国的康拉德·豪思盂(Conrad Haussmann)在其1920年出版的《“兰露”——三千年中国诗选》(“Im Tau der Orchideen”und andere chinesische Lieder aus drei Jahrtausenden)1中引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上述 相似文献
9.
中韩日三国语言文化比较——以一般性特点及历史视角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华文化作为汉字文化圈的母体文化,在历史上给了韩国语和日语以深刻的影响,三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呈现出某些相同的文化印记.但又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的特色.汉字具备可读性、可识性、可习性、可衍性,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韩国语不能废除汉字,汉字是东方文化的共同财富,应共同继承与发扬.日本是最早引进汉字的东方国家,近代以来大量引进西方外来语,但应学会取舍,规范自己的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法实施的文化维度论纲——以竞争文化、诉讼文化与权利文化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施之际,对其进行盘点,可以发现,实施中的重要"关节",一方面,包括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与既有管制体制的调和、执法机构的能力建设等实体性问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关于反垄断法实施的文化维度的考量.在文化维度框架下,竞争文化、诉讼文化和权利文化的培育和发扬,涵盖了反垄断法实施的在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书信不仅是思想感情、信息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书信在名称、记录符 号、语言、书与工具、信文格式、信纸及信封等诸方面,既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90年代初是日美企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逆转的关键时期,结合该时期环境特点探究日美企业国际竞争力逆转原因也便成了很多学者的研究课题。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政治、经济、技术等角度出发的,忽视了文化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影响。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日美企业文化差异来揭示日美企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逆转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之所以下降,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企业文化的灵活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核心是儒家精神.以"内圣外王"思想、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儒家文化精神,作用在文学上,使中国文学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日本文化核心是以"神道"为主干和有选择地融会了佛教的宗教精神.根植于宗教文化的日本文学注重情趣,欣赏超然的文学,突出个人表达和内心告白,忽视文学功利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永振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8,25(4):6-17
渤海陶器与高句丽、靺鞨、唐陶器相比较,渤海陶器中具有浓厚的复合文化因素,而且在渤海存续的二百多年间,这些复合性文化因素随时间的发展起了变化.渤海早期以靺鞨文化因素和高句丽文化因素对等地表现出来,到了中后期靺鞨文化因素逐渐衰退,唐的文化因素明显增加.反映在渤海陶器中的渤海复合性文化因素,证明渤海国不是某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而是多民族联合建立的国家,从考古学上验证了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6.
李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5):79-8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思想之源,特别是《中庸》一文,可以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道德准则的思想源头之一。具体而言,《中庸》的"性、道、教"思想以及"慎独、忠恕、至诚"的修养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奠定了深厚传统文化底蕴,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因而能够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 相似文献
17.
18.
19.
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以吉林区域文化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吉林区域文化为个案研究对象 ,从长时段角度探讨了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认为吉林区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进程中 ,表现出明显的“间断性和跳跃性”、“移民文化”和典型的“单位文化”等特点 ,形成了地域文化发展独特的“自性” ,对其社会发展的模式和节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反思吉林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 ,对于我们认识吉林的“自性” ,科学地制定地方的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化大众主义”解释——以伯明翰文化学派斯图亚特·霍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国的传播与接受,主要是通过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来开展的,而伯明翰文化学派也因此成名。斯图亚特·霍尔作为该学派的中坚人物,其文化研究一如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即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那样,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解读为切入点,同时又赋予这一概念以独特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认为,霍尔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主要包括:其一,将大众文化视为当代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二,认为政治霸权是意识形态的主要社会功能;其三,多元链接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实践机制。这就是霍尔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化大众主义"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