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研究前腔高阻塞比肋化通道的换热特性,设计了不同的阻塞比、肋倒角-肋高比和肋宽-肋间距比,针对几何和流动参数对前腔通道有肋侧、无肋侧和前缘3个区域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进口Re范围为5 000~50 000,阻塞比范围为0. 04~0. 32,肋倒角-肋高比范围为0. 1~0. 5,肋宽-肋间距比范围为0. 04~0. 16。结果表明:①有肋侧、无肋侧和前缘的展向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沿流向大致呈周期性分布;②在实验参数范围内,进口Re和阻塞比的增加均有利于通道的强化换热;③肋倒角-肋高比增大时,有肋侧的强化换热效果逐渐减弱,前缘和无肋侧则经历一个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但变化幅度很小;④肋宽-肋间距比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强化换热,存在一个最优的中间值使得换热强化比最高。  相似文献   

2.
对直角三角翼纵向涡旋发生元LVG(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的强化换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雷诺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旋发生元的冲击角,翼高、翼宽及宽高比等几何参数是影响传热强化的主要因素,存在最佳冲击角,宽高比只是一个形状因子,翼高或翼宽的变化会影响换热的效果,将LVG与扰流柱和矩形低肋换热表面的性能作了对比性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LVG强化换热的效果优于扰流柱和矩形低肋。  相似文献   

3.
用非稳态数学模型对包含入口段的带肋环形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肋片参数Sp/D=0.187 5、Sp/D=1.125,雷诺数在400~800范围内,流动和换热都出现了自维持振荡特性,且入口段后,各几何周期的速度场、无因次过余温度场基本相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基本相同.肋片高度增加,平均努塞尔数和摩擦阻力系数增加.肋片间距增大,对摩擦阻力系数影响较小,对努塞尔数影响较大.雷诺数增大,努塞尔数增大,阻力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贴体坐标系计算了等壁温工况下水在线型及波纹型渐扩渐缩通道内周期性充分发展的对流换热特性,两种通道进口高度相同,沿流动方向截面积相等,在相同质量流量、相同压力降和相同泵功率等条件下,比较了两种通道的换热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流量与相同泵功率条件下,波纹型通道的换热特性优于线型通道,而在相同压力降情况下波纹型通道不如线型通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微肋管结构尺寸及工况等对管内流动冷凝性能的影响,采用R22为工质对4种结构的微肋管和1根Ф9.52mm光管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质量流速、微肋结构尺寸和管径等对冷凝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根Ф9.52mm微肋管的换热系数分别比光管提高了90%和120%,而其内表面积只比光管增加了40%和70%.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肋片结构的冲击强化换热特性,分别分析了射流孔排布方式(顺排、长菱形和正菱形),变肋片结构(方形肋、三角肋和梯形肋),射流冲击雷诺数(Re=6 000~30 000)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射流孔长菱形排布时,靶板表面上射流冲击驻点区Nu最高,在肋片周围能形成明显的涡流且肋结构为三角形时涡量尺度大,主要出现在肋片附近;此外,靶面上冲击换热面积较大且相对均匀,即不会出现局部区域内对流换热差的情况;当射流孔为正菱形布置,射流冲击驻点区Nu较长菱形排布时更大,但对于靶面射流冲击换热不均匀;总的来说,射流冲击孔排布宜选择长菱形排布且肋片结构选三角肋,可以较明显地改善冲击靶板上的对流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细通道热沉的传热性能,设计了一种内置双倾斜肋片的细通道热沉。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双倾斜肋片细通道的传热特性、流动特性以 及综合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细通道的摩擦阻力因数、努塞尔数、综合性能评估值以及总热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雷诺数较低时肋片 长度为1.5 mm的通道综合传热性能最佳,在雷诺数较高时肋片长度为1.0 mm的通道综合传热性能最佳。综上可知加入双倾斜肋片的细通道可以增加传热,并降低 总热阻从而有效地提高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乙二醇为工质,在Re数为250~6000,Pr数为65~90之间的工况范围内,对7根具有不同肋形结构尺寸和肋排列形式的三维内肋管管内对流换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换热最强的三维内肋管与光管相比,在过渡流区换热强化倍数平均可达4.5倍,同时流阻增加约3倍;在层流区换热强化倍数约为2.4倍,而流阻仅增加约0.67倍。三维内肋的肋形结构尺寸和肋排列形式均对三维内肋管内的换热和阻力特性以及层流向过渡流的转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合国内外EHD强化沸腾换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电极的形状,位置,材料和极性对EHD强化沸腾换热的影响,并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底面加热的微矩形通道组内充分发展区层流对流换热与导的耦全换热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沿通道周边的局部努塞尔特数和总体平均塞尔九与固体基材的导纱数、液体的导热系数及微矩形通道的高宽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釜式再沸器壳侧循环流动与管束传热的分格模型,进行了管束中不同管列循环流速的模拟计算,考察了管束直径,液面高度,管束排布式,管间距和加热方式对循环速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过程的(火用)经济分析,提出了一项管内强化传热性能评价指标:强化前后单位传热量总传热费用比η,分析结果表明,η不仅能反映采用强化传热措施后换热能力的改善和流动阻力的增大,而且能反映出强化传热管加工制造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竖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装置,研 究了尺寸为720 mm x250 mm x3.5 mm窄通道内离子水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加热热流密度; 调节恒温水箱温度,改变工质入口温度;以蠕动泵为动力,改变泵的转速,改变工质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温度对流 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基本无影响;流体的紊流度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加强了对流换热的强度;在对流沸腾 换热阶段,核态沸腾受抑制,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反而降低;在完全对流换热阶段,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 功率的增大基本不变。该研究为更好地设计板式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比拟法在《传热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拟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逻辑思维方法,它的产生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在传热学教学中通过电场与流场,流场与温度场,电阻与热阻,传动量与传热及传热与传质的具体比拟,表现了比拟法在传授新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强调了选择比拟对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由非傍轴光线光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光学元件列阵的成像特性,得到了普适的成像特性变换矩阵,该结论自动地包含了傍轴近似的情形。进一步证明了平面列阵的成像特性具有近似的相位共轭特性,且只有在傍轴近似下,才是较完善的相位共轭成像。利用圆锥形角反射列阵作为准相位共轭器,进行了补偿位相畸变的实验,验证了非傍轴理论所导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开槽密度和深度对R11工质在烧结多孔表面池沸腾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发现,多孔表面开槽,蒸汽从槽道逸出,液体从多孔区吸入到受热面,沸腾换热增强,沸腾可分为液体灌注,槽道起泡和底部蒸干3个区,对特定的多孔层,合理开槽可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30~#透平油为工质,对在光管内插入三种不同扭率扭带的受迫流动的冷、热态流阻及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的雷诺数为200~1150,普朗特数为320~590,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插有不同扭率的全长连续扭带管的换热系数为光管的1.7~2.6倍,而阻力系数为光管的3~7.5倍;且扭率的大小对扭带的流阻与换热影响较大。另外,还对间断扭带管内油的受迫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R12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作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管内流动沸腾换热与单相对流换热一样,存在热进口效应,国外早期的实验数据由于未能考虑热进口效应而偏大。实验结果还表明,水平流动沸腾周向不均匀换热主要受流动结构影响;截面平均换热系数则与质量流速、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蒸发压力密切相关。分析实验数据证实,流动沸腾换热是由气泡产生而引起的流动充分发展核态沸腾和双相对流蒸发两部分组成的。本文的实验数据与国外已有的换热关系式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9.
财产保险合同转让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财产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民法上买卖合同所有权转移的一般原理,不能完全适用:保险标的因法定 原因而转让的,财产保险合同当然转让,因约定而转让的,则不能。当保险标的所有权转移时间与交付时间不一 致时,应以后者作为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时间。  相似文献   

20.
对均匀高压电场作用下平板池沸腾换热的强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在较低过热度的范围内电场对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场强越高,相同过热度对应的换热系数越高.在相同的场强下,强化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结合试验结果对电场强化沸腾换热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热流密度较小的范围内,对流换热占主导地位,电场强化对流换热使壁面过热度大大下降,导致相应过热度下汽泡的平衡半径提高,因此,抑制了核态沸腾.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汽泡的产生和运动成为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此时过热度的变化不是很大,在相同的过热度下,电场可以减小汽泡的临界半径,使汽泡增多.在汽泡准备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核化;在汽泡成长区,电场会影响汽泡的长大、变形和脱离;在非沸腾区,电场会影响单相流体的自然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