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国的金融制度环境以及金融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 ,是利率平价模型表现形式的决定性因素。从制度环境上看 ,利率管制性强、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差和国际资本流动性弱制约着我国利率平价模型的表现形式 ,导致了我国利率平价机制的作用效率低下且存在时滞  相似文献   

2.
从利率平价理论角度探讨人民币的汇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出现了连续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也是年年高涨,使得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文中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探讨利率平价理论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是否适用,同时找出影响这种适用性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利率平价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图形和双对数检验模型对中美利率和汇率的联动性进行实证检验。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人民币汇率偏离利率平价的原因。同时,在标准利率平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资金流动的利率弹性系数和风险系数,得出利率平价模型在中国的特殊表现形式。最后,对不断完善利率平价机制作用所要求的制度环境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经济背景及经济政策,采用以购买力平价模型为代表的传统汇率决定模型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及模型能够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发展趋势做出有效的解释。此外,折线回归模型(虚变量回归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确实受到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因素的影响,使得人民币汇率出现跳跃式的发展,呈现出了折线形状,从拟合优度来看,折线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及制度效应。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国内物价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不显著,真正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来自国外(美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的27个国家2005—2017年时间序列月度数据,采用分位数单位根检验方法验证实际利率平价理论在“一带一路”国家中是否有效,同时分析实际利率偏差序列在不同分位下的不对称均值回复。实证结果表明,27个国家中仅11个国家的实际利差序列是平稳。文章考虑了不同分位水平下实际利差的均值回复速度,总结出实际利差的四种变动趋势,从而对不同类别的“一带一路”国家与我国的金融及商品市场整合提供指导,进而探讨中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主导国家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 2 0 0 2年底日本有关官员发出人民币应升值的言论以来 ,关于人民币币值走向的争论就不绝于耳。争论不仅于此。国内一些学者在人民币是否低估、实际汇率如何计算等方面也存在分歧。本文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超越购买力平价的一般汇率理论研究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情况 ,试图找出影响人民币长期汇率变动趋势的因素 ,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比较利益和边际分析基础上的边际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均衡汇率应当由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下进出口商品的边际价格比率决定。边际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均衡汇率应当是市场汇率,而不是按两国贸易品平均价格算出来的汇率,并为贸易金融管制向市场经济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汇率波动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人民币汇率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对抑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依据三变量购买力平价模型,选取2005年8月至2014年6月的最新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和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研究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和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最后,从加快市场改革、稳定物价和完善汇率制度等几个方面为我国宏观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前半期汇率决定理论发展的重大成果,虽然它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世界,但仍被认为具有"残存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已有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1995到2005年数据的基础上,以1997年1月为基期,利用单位根和VAR协整技术,对人民币兑美元、日元和港元是否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日元的汇率表现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兑港元的表现不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利率政策对我国股市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调整将会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影响股票市场.我国中央银行从1996年起至今共进行了8次降息.通过对八次降息的研究表明,利率调整对我国股市的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这一时滞期约为15--30日之间;同时利率调整的单独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主要国家经济衰退,其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连续降低利率。从2002年7月起,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2003年,主要货币利率下调到近50年最低。2004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美联储开始加息;2004年12月,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跌至历史低谷。2005年主要国家相继提高利率;美元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发生逆转,美元大幅反弹一路走强;欧元和日元持续走弱。2006年主要国家将继续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继续谨慎、小幅加息;2006年国际外汇市场将保持目前格局:美元维持强势,欧元继续走弱,日元逐步回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中国外汇管理产生很大影响。外汇管理的改革必须与利率市场化程度相适应。中国应该在向宏观间接外汇管理转变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GARCH M模型的人民币汇率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人民币的走势是关系到中国外贸企业生存、国际地位以及国家金融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人民币/美元汇率进行预测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GARCH-M模型在预测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可行性,时间序列存在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的论证,建立相应的GARCH(1,1)-M模型,并运用模型对美元/人民币汇率进行预测。表明在现实中可以运用GARCH-M模型进行汇率趋势预测,但是由于检验的数据较少,所以不能达到精确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率的调控影响资本流动进而影响汇率的变动,汇率变动反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利率的变动。通过对利率平价条件公式进行变换,利用条件众数模型对中美利差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汇率表现出急剧升值的趋势并且表现出不稳定的特性,提出应对人民币的升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分析汇率制度,认为人民币汇率应更加弹性,以适应转轨过程中的经济冲击。同时,也要设置汇率浮动的区间,以避免汇率超调和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与我国利率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利率决定论的四个主要论点 ,并运用其论点对当前我国利率政策调整的起因、背景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也趋于市场化。如何建立贷款定价机制,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是各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加赢利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及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入手,着重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率市场化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自主定价的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存贷款定价系统,已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中迫在眉睫的任务。文章就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决定因素及定价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率变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可以认为:当前利率总水平符合中国经济状况,央行应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暂缓放开存款利率情况下,积极调整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