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如何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经营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培育提高企业核心经营能力,是增强商业企业竞争优势实现成功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了企业核心经营能力的内涵,提出了企业核心经营能力的概念和构成及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建立零售企业核心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组织讨价还价的理论模型,在纳什议价均衡的基础上分析新型经营主体最优产出水平与其借贷能力、风险收益的关系。基于中国12省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双边随机边界检验,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借贷能力不足是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无效率的主导因素,最终使平均净效率下降了8.13%;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均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效率有显著影响,并且民间借贷对经营效率的影响更强;新型经营主体的负责人能力、盈利能力、组织化程度等,与其经营效率呈正相关关系。提出应通过金融体系创新、完善民间借贷法规等途径,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提高其负责人的经营水平,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经营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持续蓬勃发展,一些旅游企业也通过上市调整了自身的产权结构,增强了活力。不过,旅游类上市公司呈现出了分化发展趋势。其中,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表现出了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从财务分析入手,先对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种经营能力形成的外因和内因,对景点类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的经济绩效的开放性、产业发展的区域性、技术转移的分散性、研究开发的封闭性、投资回收的长期性等特点及由此决定的农业产业特点使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过程、经营环境、经营形式及经营绩效都具有特殊性。只有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及产业特征入手,把握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特征,才能稳步提高其经营绩效,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160家医药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绩效分析,结果发现医药行业的整体的市场开发能力很好,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还行,但是成长能力不足、营运能力偏弱。应当加强企业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随机前沿和熵权逼近理想解的方法,研究我国农险公司2012年的经营状况问题。研究表明:农险公司技术效率和竞争力水平均较低,服务三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注册区域、经营内容、上市情况和所有权归属等都是影响农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公司的技术效率和竞争力水平,农险公司应重点关注经营费用投入的管理和营运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6-2018年间31家酒店类上市/挂牌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3年财务数据,构建了一个集持续性能力、盈利性能力和稳定性能力于一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酒店类上市/挂牌公司经营绩效测量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层次资本市场酒店类上市/挂牌公司经营绩效问题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酒店类上市/挂牌公司经营绩效整体表现较好,但不同层次资本市场酒店类上市/挂牌公司经营绩效存在较大差异。经营绩效在不同维度能力因子具体表现为:A股酒店类上市公司在稳定性和持续经营方面能力较强;新三板酒店类挂牌公司在盈利性方面较强;H股酒店类上市公司主要在持续性经营方面表现较好。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性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尝试研究对比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酒店类上市/挂牌公司的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差异与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酒店类上市/挂牌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各省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和经营绩效差异明显。以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其差异存在的缘由。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农业企业带动农户能力对人均农业总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能力对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但却与人均农业总产值负相关;农业企业数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的影响都不显著;农业经营主体间交易行为的紧密性对农户的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人均农业总产值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市场体制的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推进,大学经营管理方式与水平日益成为决定大学未来命运的重要环节。在现代大学整体发展的趋势下,经营的理念已经普遍被大学领导者所接受,成为目前中国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市场背景下经营大学和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大学经营是保证大学健康发展的两个不同层面。对于大学的领导者来说,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在市场背景下经营大学,为大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学会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大学经营,提高大学的经营能力,实现大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0.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通过多角化经营实现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这一战略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应用计量研究方法,通过对部分上市集团公司的实证研究认为实施相关多角化企业盈利能力比非相关多角化略强,非相关多角化度的提高对盈利能力产生负效应,多角化度较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差.但这种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是一位法国的精神病医生,他一生以治病著书为业,却对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对几篇佳作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弗洛伊德主义的内容与主要支柱,并从中一窥弗洛伊德本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王》的全新解读,是以他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工具的。他的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给文学带来巨大的变革,而且很快波及整个世界.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创作就受过其影响,她的《心经》与《俄狄浦斯王》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展示人的心理方面有着一致性.不过,它们一个表现恋母情结,一个表现恋父情结;一个为人神冲突故事,一个为世俗的弃妇悲剧.  相似文献   

13.
《雪夜林间停驻》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篇。学界对该诗解读各异,其重要原因是对诗中代词所指理解不同。弗洛伊德对人格的三层划分有助于解析诗中"他"和"我"的多种指代可能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对此进行心理分析、文本细读、文体分析以及词汇学等相关的研究对作品进行解读,有助于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集约性的现代"是德国汉学家顾彬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对于中国现代性的命名。这一概念的提出,理顺了左翼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系,体现了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集约性的现代"产生于现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现实需要,其中集体对个体的遮蔽制约着知识分子主体性的建构与张扬,二者的矛盾成为作者思考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基点。在对主体性的追问与反思中,作者的情感介入反映了一个汉学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情厚意以及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心理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引起了一场心理学革命。然而在其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却不被科学界所接受和认可,甚至被认为是非科学、伪科学。其主要原因是:弗洛伊德理论本身具有的谬误;形形色色的变种学派和学说的干扰;弗洛伊德的研究途径与方法和所得出的结论的超常性以及人们对人性真知的畏惧。  相似文献   

16.
在 2 0世纪词学界 ,叶恭绰是一位以搜集整理清词文献知名的词学家。然而 ,他论词标榜直抒性情 ,反对受形式格律束缚 ,主张顺应时代需要革新旧体诗词 ,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对 2 0世纪词学的主要贡献是 ,详尽地分析和论证了清代何以称为词的“中兴时代”。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杰作,讲述了弃儿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对希斯克利夫的心理进行分析,解读他从复仇走向死亡的心理全过程,揭示了他复仇、自虐、自杀等歇斯底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即受死亡本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华滋华斯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化身",这一主张与诠释学思想有相同之处。"化身"作为一种观念体现在他的整个诗学体系中。他的世界有灵论的自然观是"化身"思想的基础;诗歌的情感自然流溢说是"化身"思想的表现形式;诗人的想象则成为"化身"的条件。如果在诠释学的语境中研究华滋华斯的诗学思想,就会发现他的思想及诗歌作品不仅是对18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精神及文学形式的反拨,而且对20世纪诠释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岩 《东方论坛》2002,(6):60-63
林语堂作为“二十世纪的智慧人物” ,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与基督教文化的相即相离 ,即从接受到放弃、又从放弃到再接受的迂回复归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一过程 ,既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 ,也和 2 0世纪整个世界文化的大体系有关 ,并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显示了林语堂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 ,学术界以 2 1世纪文学史的眼光 ,要求打通中国现代当代 ,研究横跨现当代的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郭沫若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也是个复杂的存在。本文通过勾勒他诗歌创作态势 ,从他文艺理论的偏颇和生存境遇的状况入手 ,对郭沫若诗歌道路进行反思。这将有助于我们解说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存境遇”及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审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