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燃料分级燃烧低NOx技术采用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可解决由常规粒度煤粉作为再燃燃料而引起的未完全燃烧损失较大、NOx还原率低的问题.本文采用热天平和一维热态煤粉炉分别进行超细煤粉的燃烧特性机理和燃尽效果的热态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确保再燃区停留时间和较高燃尽率的同时,对于停留时间为0.8 s左右的高挥发份的褐煤,30μm的粒径可实现较好的燃尽效果.采用低挥发份的煤种,需进一步减小粒度.  相似文献   

2.
对超细煤粉在一维热态煤粉炉内燃烧时煤粉粒径、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及煤种等因素对NOx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煤粉NOx的排放浓度低于常规粒径煤粉;NOx的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煤种不同,NOx排放规律不同,煤粉超细化后,龙口褐煤的排放量明显减少,晋城无烟煤则变化不大;NOx的排放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作为气体再燃燃料降低NOx的排放.选取了两种典型的空气气化和纯氧气化的煤制气作为再燃燃料,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探讨了再燃区温度、再燃区停留时间及再燃燃料比例等因素对降低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制气的再燃脱硝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在高温时,煤制气的脱硝能力比较强;随着再燃区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加强;随着再燃量的增加而增强,在相同再燃量的情况下,两种煤制气的还原效果大约相差5%,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4.
对天然气再燃降低NOx(氮氧化物)的化学动力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再燃区温度、停留时间、过量空气系数以及混合状况对降低NOx排放的影响,并对天然气再燃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锅炉的烟气污染是工业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CFB锅炉在控制SO2和NOx排放方面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分析CFB锅炉脱硫脱氮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对燃料的Ca、S比、炉膛燃烧温度、料层厚度和流化速度以及石灰石自身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数据为完善CFB锅炉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尝试着用燃油乳化等化学方法进行控制,并将配制的燃料在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显示,NOx等有害气体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台130t/h锅炉采用双通道浓淡煤粉燃烧器在热态下的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理论和实践证明,双通道浓淡煤粉燃烧器是一种具有高效、低负荷稳燃、火焰可调、低NOx排放性能的先进煤粉燃烧器。  相似文献   

8.
薛永萍  汤璐 《中南论坛》2007,2(4):120-122
本文以巨大芽孢杆菌为实验菌种,研究了不同磷矿粉用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以及转速对细菌培养液中的磷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大芽孢菌显著地提高了细菌培养液中磷的浸出率,最高达到4.5%,随着磷矿粉用量增加,磷的浸出率显著降低,pH值逐渐升高;培养时间越长,磷的浸出率越高,培养第10d达到最高值,此后不再明显升高;此外,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磷的浸出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了28℃则降低,表明28℃时磷的浸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焦化废水通过常规溶剂脱酚、生物脱酚净化处理后,常常难以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通过模拟试验研究,确定了絮凝剂及最佳投放量。应用于生产外排废水的再净化后,COD的净化率提高了35.7%;氰化物的净化率提高了57.7%。  相似文献   

10.
应用向MBR内投加煤粉的新工艺,进行了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将此研究结果与未投加煤粉时的研究结果比较,表明该工艺能有效降低出水污染物的浓度并使出水水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行业占据着主要的能源市场,近几年来市场供需趋紧,价格波动较大,煤炭交易双方对规避风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燃料油期货作为我国推出的首个能源期货,四年多来市场状况运行良好,给相关的交易各方带来很好的规避风险的作用。文章参考燃料油期货推出的各种经验,分析我国煤炭市场可推出的煤炭期货品种,认为可以推出炼焦煤期货作为我国首个煤炭期货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碳排放增长的规律,基于陕西省1980~2018年碳排放量和GDP的实际数据,运用离散二阶差分预测方程预测陕西省2020年碳排放量和GDP,得到陕西2020年碳排放强度的预测值;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0~2018年间陕西省碳排放量和GDP实际数据序列和预测数据序列进行了相关性比对,检验了DDEPM预测方法准确性。研究表明,陕西省能够实现中国2020碳减排目标,目标实现的主要贡献来自于GDP快速增长形成的分母拉动效应,但长期来看这种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持续;各省份应当从碳排放的绝对量上寻找突破路径,增加低碳技术和煤炭高效利用技术的投入与研发,提高单位煤耗的利用效率;提升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水平,加大现有新能源使用力度和效率,实现降低碳排放水平和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煤矿生产物流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物流的时序动态特征,对其效率进行动态评价。本文首次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煤矿生产物流动态效率,在建立的煤矿生产物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动态效率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某矿区的煤矿生产物流动态效率及变化趋势,并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变动指数,结果表明该矿区煤矿生产物流效率的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非技术前沿变动。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参数选择是提高煤粉燃烧效率的关键。针对特定的煤粉燃烧器内部动力场,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二次风的风速及旋流强度对温度场、燃烧率、平均混合物分数、CO质量分数的影响,其结果与燃烧理论有较好的一致性。进而得出二次风速度的合理取值范围为50m/s~60m/s,二次风旋流强度的合理取值范围为0.25~0.75,为煤粉燃烧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人对煤炭性能的认识不断深入,从煤的可燃性、风化、自燃,到煤的含硫性乃至煤气中毒、井下瓦斯,均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煤炭的利用日益广泛。古代中国几乎所有需要燃料的行业都用上了煤炭,决不仅限于取暖烧饭,其中突出地表现在冶金和陶瓷业。在煤炭利用中,发明了型煤技术、制焦技术。除了作为燃料,煤炭还被用于工艺品制作、医药、建筑、制墨,等等。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一颗瑰丽的明珠,在世界古代史中也是光彩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煤炭行业是我国节能减排重点监测行业之一。为科学监测煤炭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效果,引导煤炭企业更加深入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构建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工序耗能评价指标,明确综合评价指标指数计算的方法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数。按照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定量评价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可筛选出38个具体指标;定性评价指标则划分为四大类,可筛选出21个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7.
煤粉燃烧过程非常复杂,影响煤粉燃烧器稳定工作的因素有很多。针对特定的煤粉燃烧器,基于煤粉燃烧机理,采用Gambit软件对燃烧器进行建模和结构化网格划分,并在Fluent软件中选取拉格朗日/欧拉法、P1辐射模型、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法、动力/扩散反应速率模型、Realizable kappa-epsilon湍流模型以及Simple算法等对煤粉燃烧器进行燃烧分析。研究了一次风不同条件下燃烧器内部场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和仿真,其结果与燃烧理论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依此给出一次风合理取值范围为20m/s~30m/s,一次风旋流强度合理取值为1,为煤粉燃烧的合理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科学制定减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需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减排与发展、局部与总体的协同关系。为此,应用自主设计并构建的国家能源技术模型(C3IAM/NET),提出了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中国碳排放总体路径、行业减排责任、重点技术规划等多个层面的具体行动方案。结果表明:当2060年碳汇可用量为10~30亿吨时,为达到低成本和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中国需在2026—2029年间实现碳达峰,峰值不超过127亿吨CO2(含工业过程排放);2060年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钢铁、化工、交通等部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需加速转型,但2040年前中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2030年煤炭占比不低于44%。在全国和行业路线图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实现全国“双碳”目标对应的钢铁、水泥、有色、化工、建筑、交通、电力等重点行业的碳排放路径和技术布局方案,为中国引领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