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代理人的报酬是其绩效的函数。依据代理理论和契约理论,公司制企业应以明确的代理契约来定义代理人的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对称关系,绩效评价是支付报酬的标准;因此,契约中除了应有明确的激励约束机制,还应包括科学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激励经营者朝着委托人的利益目标方向努力工作。只有给予经营者足够的剩余索取权才能从根本上调和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以控制代理问题。根据代理理论的要求,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考虑代理人所在企业的特点,我们对代理契约模型的核心内容———业绩考核、报酬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进行了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为深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奠定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包括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与经济组织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就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新制度经济学在委托代理理论方面的相关观点分门别类的与现代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做出比较,认为造成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约束和激励。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对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分析 ,从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与现代契约理论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股票期权制度的长期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4.
防范征地冲突中地方政府与村委会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防范征地冲突外包制”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地方政府与村委会为获取“帕累托改进”而缔结防范契约,但由于存在隐性契约和非对称信息的缺陷,后者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破裂。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地方政府有效激励村委会防范征地冲突的改进措施,提出:考虑把村民、开发商等纳入契约框架,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契约的约束力;从信号传递及信号甄别的角度,派驻征收项目顾问,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有利于防范风险,维持委托代理关系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于政治偏好型村委会,可通过设计预期政治晋升和嘉奖来降低逆向选择风险;对于经济偏好型村委会可适当提高收益分配比例,加大违法成本以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5.
股权相对或高度集中下的股东异质性特征形成了控股股东与经营者、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财务契约是企业契约的核心内容,双重委托代理下财务契约安排的主要内容有: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理论基础,资本结构是客观基础,财务控制权和财务收益权对称安排、财务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通过波特和劳勒的外在和内在奖酬激励理论对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进行修正,旨在进一步合理化,完善家族企业与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合同,为家族企业找到解决家族困境问题的办法提供新的思路。不仅将外在报酬激励因素带入模型,而且尝试将波特和劳勒激励理论中的内在报酬激励因素纳入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委托-代理关系模型中加以研究,通过对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和修正,得出强化内在奖酬激励因素能有效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原本用于研究企业经济行为的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到政府领域,指出作为纳税人的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部门预算中,该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社会公众—(议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政府财政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的多环节委托授权链条,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弱化、对腐败惩罚程度轻等原因,且在公共领域内存在“激励不足”情况下,解决部门预算委托代理问题的办法主要是依靠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契约.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契约不完善,要素所有者在承担的权利与责任上并不对等,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完善契约,其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委托--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经济行为效率缺乏是一个有目共睹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政治委托代理关系中官员外在激励的有效性缺乏。而这种缺乏是由官员激励面临的问题决定的:一是由于激励具有财政约束,限制了货币报酬激励,而非货币报酬激励的运用导致了代理人经济行为的政治目的,从而引起了激励有效性缺乏;二是由于委托人目标难确定和代理人产出难评价,使得官员能够轻易地通过经济行为实现政治目的。如果使委托人目标确定和代理人产出评价容易,则又会出现委托人目标片面和代理人产出评价简单的问题,从而降低激励的有效性。因此,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中官员的内在激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符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实践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构建及理论分析可知,合作社代理人努力行为的激励与其自身经营农产品占合作社经营农产品总量的比重、对互惠关注的敏感性程度和占有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比例等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合作社内部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合作社内部的不完全契约和非对称信息,为避免合作社经营者可能采取的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的机会主义行为,建议从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的角度对合作社内部的相关契约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拥挤效应"指当内部动机是行为发生的首要条件时,外部激励会削弱个体从事该行为的内部动机水平。教学行为本质上是由教师内部动机推动的创新行为,因此,质疑简单地使用外在奖励以激励教师教学行为的做法。为了更好地使用外在奖励,建议:(一)教学动机培育与激励制度设计一体化;(二)以教学自主权的拥有来培育教学动机;(三)"外部激励"应聚焦于教师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型众包的参与者动机,研究设计符合知识型众包参与的激励机制。首先在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阐述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从而构建概念模型。然后以知识型网络众包平台的参与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在线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知识型众包的参与者动机开展调研,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参与者沉浸愉悦、自我完善及外在奖励与感知收益具有正向关系,执行成本与感知风险也是正向关系,感知收益与参与意愿之间有正向关系,感知风险与参与意愿具有负向关系,参与意愿正向作用于参与行为。结合动因及其对参与者的影响程度分析,提出基于互联网众包模式特征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财政国库管理体制中激励相容制度的合理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联系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现行财政国库制度中,既存在确定的代理收益,也存在着一定的委托代理问题,并着重对委托代理问题中的激励不相容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按照公共部门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国库制度本身特点做出合理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的经理激励机制设计方法容易使经理为了保护股东利益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利于公司长期健康的发展。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总结了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设计经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建立了以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基础的公司绩效考核指标,并据此设计了经理激励机制模型,以期为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绩效付酬和工作环境对企业员工的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工具是实现对员工激励的两个关键要素之一。基于对激励过程的分析可得出结论,最有效的激励工具是公平的绩效付酬机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绩效付酬机制的基础工作是绩效考核与报酬结构。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指对人的尊重、公平竞争氛围、信任机制、合作氛围、报酬制度的公平、挑战性工作机会等。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实践中,律师违背职业操守、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内生于委托代理制度本身。根源在于律师与当事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双方潜在的利益冲突。有效的报酬激励制度、充分的市场竞争以及风险抵押金制度将有助于从根源上消减这一不和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管理与非对称信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供应链管理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传统供应链的问题在于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商业信息。信息与激励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瓶颈, 供应链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设计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的机制。该文分析了供应链节点上成员之间的非对称信息及委托- 代理关系, 阐述了协调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 并指出克服供应链低效率的机制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8.
皮亚杰的行为进化理论沟通了达尔文进化论与恩格斯"劳动创造说",并在这一空缺上架起了一座行为的桥梁。在皮亚杰看来,行为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产物,行为的实质是永远试图超越其自身,因此行为就向进化提供了本源性的动力。皮亚杰行为进化理论强调的是动态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相结合的观点,具有整体性和自我调节性的行为概念。皮亚杰行为进化理论较好地解决了进化的动力和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淘宝在线交易平台企业解决信任问题的机制:平台企业提供的市场竞争机制降低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平台企业运用权威治理机制监控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并作出奖惩;平台企业还设计了相应的担保制度,防范委托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淘宝的案例不仅为解决网络社区的信任问题提供了范例,也对"韦伯命题"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20.
非理性消费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认为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是受到内在的、最本质的特殊顾客需要驱使而产生的不合理行为,揭示了驱动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顾客需要,并探讨了情绪状态因素调节顾客需要与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关系的作用机理。基于416份问卷的调查结果,社交需要、释压需要和求廉需要是驱使顾客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主要内在动因,情绪对特殊的顾客需要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旨在丰富顾客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知识,为商家实施目标营销、新服务开发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