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行文方便,我们把由“不是……吗”格式构成的反问句称为“不是+p”反问句,把“不是”“吗”以外的句子主干统称为P。“不是+P”反问句从语法结构方面看有三种类型: 甲组: (1)我不是已经跟你说了吗(黑体字表示相对轻读,以下同) 乙组: (2)为什么?他不是老师?(黑体字表示相对重读,以下同) 丙组: (3)他怎么也来了他不是干部、吗甲组反问句中的“不是”是一个表反问语气的副词,在句中要轻读;句中的“P”是动词性词组或主谓词组,整个句子是由反问语气副句“不是”加上陈述句,再加上语气词“吗”构成的反问句。乙组反问句中的“不是”要重读,是由两个词构成的。其中的  相似文献   

2.
帅哥一定要配美女码?这个定律似乎在街上越来越不多见了呢!大街上的“没女”真的是无人问津吗?想知道怎样的帅哥会娶“没女”吗?想知道除了外表之外他最在乎的是什么吗?快来加入测试吧!  相似文献   

3.
长时期来,哲学教科书总是教导人们:要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因而,这些年每当人们追寻失败的认识原因时,几乎无不提到“违背客观规律”之类。实际工作者这么说,理论家乃至哲学家也常常这么说;过去这么说,而今依然这么说。看起来,这个调子要一直唱下去了;可是,真的该如此吗?人真的能够“违背客观规律”吗?  相似文献   

4.
前两个月,教育部部属高校纷纷发布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引来不少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围观”。在各大新闻网页下方的评论中,出现了不少“假的”“不可信”“我又拖后腿了”等字眼。近年来,对于“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言论或报告,人民群众似乎形成了惯性思维:凡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必定是假的,所谓的“第三方”调查更加可信,凡是批评官方的声音必定获得“点赞”。这样真的好吗?偏见是思想的麻醉药,让我们失去正确判断的能力,偏信和偏疑都是偏见。  相似文献   

5.
余玮 《华人时刊》2004,(1):36-37
“十年文革”的阴霾散尽,天宇清朗之后,被折腾得垂垂老矣的华君武自然同所有遭受无枉之灾的老同志一样,重新工作,再登画坛。也真是“本性难改”,他仍然重操人民内部讽刺漫画的“旧业”.人家问他:“罪还没受够?”“受够了。”“那怎么还干这一行?换一换行业不行吗?”他笑了,脸上洋溢着漫画家特有的那种幽默:“换什么行业呢?种田吗?作工吗?唱大净、扮小生吗?都不行。无路可走,还是走老路吧!”听的人也笑了,这个绵里藏针的华君武呵!  相似文献   

6.
1.你认为“对父母感恩”是怎样一种行为?A:人性准则B:道德要求C:社会舆论2.你对“报答养育之恩”怎样理解?A:源于血缘的亲情感激B:社会舆论的说教C:还账3.生话中你经常与父母思想沟通吗?A:经常B:偶尔C:几乎从不4.你对你的父母说过“我爱你”吗?A:是的,经常说B:偶尔说过一次C:不,几乎从没说过5.你经常拥抱你的父母吗?A:是的B:只是偶尔C:几乎从不6.你经常对你的父母说感激的话吗?A:是B:只是偶尔C:几乎从不7.你上一次帮母亲洗碗是什么时候?A:昨天B:上个星期C:不记得了,好长时间了8.你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A:是的B:偶尔C:几乎从不做9.…  相似文献   

7.
张磊 《成才与就业》2016,(Z1):82-85
“你这人性格怎么这样?”“你能不能别这么倔强?”“你能不能改一改这臭脾气……”日常生活中,你会因为别人不喜欢你的性格而烦恼吗?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真的难以改变吗?如果很多人都说你的性格不讨人喜欢、会给你的个人发展带来阻碍,你愿意改变吗?案例在我国古代史中,项羽和刘邦是两位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默默无闻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三年九月,“四人帮”的写作班子唐晓文在《人民日报》上抛出了一篇洋洋数千言的黑文——《孔子是“全民教育家”吗?》,黑文声色俱厉地责问我们:“孔子果真是什么‘全民教育家’吗?”洋洋得意地考问我们:“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底是什么货色?”怒气冲冲地宣称要批判那些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应当肯定的”人。文章口气之大是那些发现了什么“隐秘的天机”,掌握了什么“新式武器”的人才能有的。仔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绿色食品”的宣传,一些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商品摆上商店的货架,一些农民朋友看到了绿色食品生产的美好前景。于是问“我能够进行绿色食品生产吗?”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作答。只有弄清了“绿色食品”的标准,才能做出正确回答。  相似文献   

10.
“同学,你想直接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吗?你想在‘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活魂中一展自己的风采与才华吗?那么,机会来了:人才市场竞聘正等待你来参与!”——这是辽宁省实验学校大队部“招聘海报”中的几句话。什么招聘?就是校园中“红领巾人才市场”面向全校学生的招聘啊!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近年来学生每年消费支出不断攀升,其中在相貌上的花费已经成为了学生消费的新增长点。现在整形医院门诊楼里,越来越多的是学生面孔。“卖相”好真的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2.
“恙”这个词只有二义,一是病,二是忧,都没有美好的意味。如与老友久别重逢,在敬致问候时说:“分手后没害过病吧?”或:“您这阵子发过愁吗?”对方听了,很可能不大开心,甚至会想:这位老兄莫非神经上有啥问题? 古人却是把“无恙”当成很大幸福,并用来做问候词、祝贺  相似文献   

13.
“复关”这个原本有些专业化的词,现在对中国老百姓来说,竟耳熟能详。可是,当中国长久以来争取加入世贸组织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付诸东流后,国人不禁生出这样的疑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果真那么重要、那么迫切吗?中国经济振兴究竟是国内市场的兴旺重要,还是指望原料和商品出口? “复关”路漫漫 中国原本就是GATT(世贸组  相似文献   

14.
我走进“麦当劳”用餐,看到里面顾客排着长队……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的口感好吗?不对;是它们的营养丰富吗?也不对——据专家说:麦当劳里的食物是“垃圾”食品,而我们的中国菜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那又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国人趋之若鹜地进  相似文献   

15.
炎炎夏日里,不少同学放弃假期休息参加了暑假实习,然而一些“准上班族”谈起他们的实习,却显得颇为无奈:“没啥意思,就是接接电话、打打字、复印复印文件,这样的打杂活能学到什么东西?”难道暑期实习真的是“没劲”、“无聊”透顶了吗?两个月的暑假中,很多单位出现的实习生身影说明了暑期实习还是不少在校生们的共同选择,那么上述观点在同学们中具有普遍性吗?同学们的实习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6.
“懒虫起床!懒虫起床!”我那只勤劳的“大公鸡”叫得不是时候,我迷迷糊糊地用手一拍它头上的按钮,“哎哟!”一个声音九丈高,把我吓了个半死不活。莫非,这“鸡”成精了?我打了个滚滑下床,却掉在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上,“妈呀!”我一跃而起,光着脚丫子就往外溜。“去哪儿?”爸爸神不知鬼不觉地抓住我“,快穿上衣服!星期天也不许偷懒!”“原来是爸爸,我还以为是鸡精呢?”我嘀咕着,“今天开恩半小时,七点钟起来好吗?”“现在不七点了吗?”我抓住闹钟一看,才六点半,于是理直气壮地据理力争:“六点半!”“真不知道你怎么学的数学,不是编辑的话过了五…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04,(Z1)
Q:抚顺少先队员李小力来信说:“家长总限制我们玩,经常看着我们做作业。玩就会影响我们学习吗?”小力同学看来是个爱玩的孩子。当然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童年里若没有玩的记忆,还算完整的童年吗?  相似文献   

18.
有一句话说:“美国是青少年的天堂,成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9.
在日益竞争的社会里,学历似乎成为求职者的一块铺路石。有大学文凭的,在求职市场里感觉似乎高人一等;但也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高文凭,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失去了一切。为了体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很多的学生毅然选择了自学考试。每年的4月、10月,各自考点人潮涌动.考试给人的压力如同又将面临一次高考。于是这里也就同样涌动着辛酸、苦辣。面对成绩出来的那一刻,以前的辛酸换来了回报?还是再次面对?其中的滋味言语难表.面对自考低血压似的合格率,许多想尝试或正在努力尝试的学生都想问:自考真的这么难吗?我有必要“撞墙”吗?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有关的教师和学员,请他们谈谈自身的体会、经验,大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法学院”是什么呢?是进修院校吗?不是!是盈利社团吗?也不是!那她究竟是什么呢?当然不能让你轻易猜到。“法学院”,其实是家不折不扣的时尚服饰小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