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的丧葬习俗深受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回族人在“归真”前,要念“讨白”,要“口唤”;“归真”后,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丧葬习俗。回族虽然散居全国各地,但葬礼大同小异,可以说,回族人每一次丧葬,就是一次民族高度内聚力的演练,这也许就是这个民族的特色部分。另外,回族的丧葬习俗,乃至于整个穆斯林的丧葬观,都是与当前中国社会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相吻合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值得进一步肯定和提倡。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01,22(2):75-77
丧葬习俗是指不同的民族在其殡葬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 ,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民俗。这种殡葬习俗与宗教信仰、宗教观念融会贯通 ,最终形成了殡葬文化体系。研究丧葬习俗和殡葬文化 ,是今后做好殡葬工作的需要 ,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丧葬,包括丧和葬两个方面,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受到佛教、道教和民间其他迷信习俗的严重影响,又受到正在形成体系中的理学以及周邻少数民族的影响,与前代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固定内容,即该民族文化传统中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与习俗等等。哈萨克族也不例外,是具有草原文化绚丽多彩特色的民族。就丧葬习俗来看,哈萨克族存在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离开人体独立存在,所以他们十分重视葬礼,整个葬礼必须经过一系列仪式。哈萨克族不管死因是什么,死者无论是男女老幼,其葬礼都按传统习俗进行,如果死者不是在外地而是在家里去世,那么其近亲即父母、兄弟姐妹在死者快要停止呼吸的时候都要守在他身边,请毛拉念经…  相似文献   

5.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藏族地区的丧葬习俗极具特色,几乎存在了世界各民族的丧葬习俗形式——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附寄葬等等。藏族葬俗具有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受藏传佛教影响大、葬式种类齐全的三大特点。藏族葬俗的形成受诸如民族信仰、民族间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哪一种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相互的接触、相互的交流中经历了兴衰、消长、流动、分合的复杂过程。在形成今天各民族所具有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复杂的过程和漫长的历史时期,各民族因为形成的时间、地点不同,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墓葬与古蜀人的丧葬习俗傅正初丧葬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每一个民族对灵魂、来生、鬼神等冥世观念的综合反映。它既有社会生活习俗的特点,又有人类特有的处理死者的信仰性质。丧葬形式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而且还受到人们宗教观念的影响。作为一种社会意...  相似文献   

8.
丧葬礼仪是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与傣族在丧葬习俗方面有较大的比较价值,就相同点而言,有临终仪式的相同;丧葬形式上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就不同点而言,有奠仪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个民族在丧葬形式的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些差异;两民族在对待死亡的态度上存在差异。藏族与傣族在丧葬习俗方面存在异同的原因如下:藏族与傣族在丧葬习俗上造成差异的应该是两族不同的生死观;原始宗教对两个民族的影响程度不同;佛教的传入与地理环境影响了两个民族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9.
元代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有一些特殊的丧葬习俗。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在汉族文化影响下,这些丧葬习俗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对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对于元代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肃慎、挹娄、勿吉、女真、满洲一脉相承,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葬俗之探讨,乃是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满族及其先世从先秦至清朝的葬俗流变做一概述,不妥之处,敬请识者斧正。一、满族先世之葬俗肃慎,又称息慎、稷慎,乃满族先人在先秦时的称号,其当时社会形态较为落后,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肃慎人的思维活动也在迅速发展,逐步产生了灵魂和灵魂不死之观念;进而又认为亡者之灵魂具有超人之力量,它能够危害或保护活人之现实生活。正如恩格斯所…  相似文献   

12.
殡葬,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表现之一;葬礼,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礼仪之一;丧葬习俗,是中国民间习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真实可信地描绘了民国初期中国安徽、江苏等地农村的丧葬习俗,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的原因,回回民族和伊斯兰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至生老病死,小至日常生活,都受着伊斯兰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回族的婚姻习俗,更与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回回民族从形成初期开始,又受着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熏陶,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受到汉族或居住地区的民族婚姻的习俗的影响。因而,回回民族的婚姻习俗既源于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又杂有汉民族婚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齐鲁地区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且繁琐的各类服饰习俗,其中,丧葬服饰习俗是体现了齐鲁地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对齐鲁沂蒙山区、淄博与潍坊地区、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丧葬风俗的实地考察,并结合地方志文献记载,可以总结出齐鲁民间丧葬礼仪中的各种服饰习俗:生后寿服的讲究、子女亲属孝服的区别等,解读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古人对生命的崇拜、传统哲学思辨五行五色色彩观中丧仪的尚白情结以及民间对于佛道教等教义的信仰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丁双双  魏子任 《河北学刊》2003,23(6):151-155
佛事消费习俗是唐宋时期一项重要的丧葬消费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与时人的心态观念密不可分;反过来,该习俗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唐、宋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既有相通之处,又因佛道二教的发展等原因而各具特色,但总起来看,佛事消费习俗在唐宋时期的丧葬消费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的生死观、价值认知、社会崇尚等一系列追求倾向和消费倾向,影响后世深远。  相似文献   

16.
不吃大肉,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撤拉、东乡、保安、塔吉克、塔塔尔、乌兹别克10个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这种传统习惯来源于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7.
芒人和“布莽”傣人是云南省金平县中越边境一带的两个特殊族群。芒人在我国至今尚未识别,“布莽”傣人虽已识别,但至今仍没有民族认同心理。作者通过对这两个族群的丧葬习俗进行比较,揭示了其传统文化如出一辙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部回族穆斯林城市定居模式的形成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许多名城的兴建和繁荣,都蕴含着穆斯林的智慧、奉献和勤奋。麦加,原是阿拉伯半岛上的商业通衢,自公元630年由穆罕默德定为伊斯兰教朝觐中心后,1300多年来始终是世界穆斯林所敬仰的圣城,每逢朝觐季节,来自全球各地的数百万“哈只”更使这里显得生气勃勃;开罗,通过历代穆斯林的精心营建,林立的清真寺塔楼和众多现代伊斯兰风格的巨厦交相映辉,使其成为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国际大都会;伊斯坦布尔,本是基督  相似文献   

19.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民风古朴淳厚.泉州百崎郭氏、陈埭丁氏独特的宗祠祭祖习俗是具有泉州地域特色的回族习俗之一,是闽南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泉州海外贸易的辉煌历史,体现了闽南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泉州回族祭祖习俗也是海峡两岸同胞交流的一个平台,具有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船山自画像气势磅礴地表达出“生要有意义,死要有价值”这一中国千年传统生死观。船山生死观可以解构成“恐惧死亡——正视死亡——解构死亡——超越死亡”这一模式来概述其精神实质。这一哲学观点给其诗歌创作以深刻影响。本文尝试从艺术创作主体的角度探讨死亡意识给船山诗歌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船山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于生死的深刻理解和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