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开展人口国际迁移研究,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迁移原因、迁移流、移迁过程,移民在输入国与输出国的情况,以及对输入国与输出国的影响,和迁移对输入国和输出国之间的关系影响等等。一、迁移原因,或者说迁移起因。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理论流派也较多。国外有几个理论:最初提出“推因”(Push),是指国内因天灾人祸、饥荒、战争……把人“推”出去了,但这种理论不能解释迁移者为什么迁入这个国家而不是哪个国家?因此,有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因包括三个方面,即原居地的境况;目的地的境况;个人特征。其中,迁移者与地区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居地往往要有一定的推力,目的地则必须具备一定的拉力,而这种推拉力量都是客观因素。迁移的关键还在于迁移者本身,只有迁移者才是迁移活动的决定者。特别是在自由迁移的条件下,什么人迁移更为有利,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3.
范力达 《人口学刊》2003,70(3):21-24
国际间的人口迁移与境内迁移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包括国际间迁移遇到更多的障碍,受到各国迁移法规和政策限制;迁移者知识和技能是否可以转移到另一社会环境中使用的问题;国家之间语言、文化宗教以及其它一系列差异要远远大于境内区域间的差异。由于国际迁移的这些特点,国际迁移在境内迁移的理论基础上,还要考虑国家之间的法规和政策限制的因素、国家间社会福利之间的差别,以及更注重对非经济因素的考查。目前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对国际的或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 人口迁移对迁移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生育和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在同类事物中具有某种特征的那些量的多少。迁移人口的许多特征量往往与迁出地和迁入地的非迁移人口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时,迁移又会促使迁移者的某些特征量沿着所选择的方向进一步发生变化。因此,迁移必然会对迁出地、迁入地人口以及包括迁出和迁入地在内的总人口带来种种不同的差别效应。深入研究人口迁移问题,必须充分注意差别人口迁移的差别人口效应。  相似文献   

5.
成年子女的流动对其经济支持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调查"数据,综合其中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流出地及迁移过程的相关信息,对迁移所带来的成年子女的经济支持行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流动人口的迁移方式以及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相关社会、经济背景均会对他们的养老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迁移在提高流动人口经济赡养能力与维系其对父母的传统养老责任方面存在冲突—在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获得改善的同时,他们与流入地社会的融合削弱了其原有的养老意愿。研究还指出,就外出者在流出地所处的大家庭而言,他们与父母之间仍旧延续了传统的代际互惠和交换模式,成年子女之间保留了资源分配优化的群体合作分工方式,外出成为调节子女之间养老分工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涉及到中国人口国际迁移问题的研究,多见于与华侨问题有关的诸多论著篇章中,其研究的角度,亦多侧重于史学和社会学方面。本文试从人口学的角度,对中国人口国际迁移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海外华侨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海外华侨中的相当一部分,直接是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结果,而且是构成“永久性迁移”的主要部分。华侨、华人和华裔的粗略划分,概指是否拥有中国国籍的海外中国人的不同归属。华侨一般指直接由中国迁出并保持中国国籍的迁移者,华人则指巳加入  相似文献   

7.
利用出生地资料进行人口迁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各国的人口普查和其他人口调查中 ,“出生地”是最广泛地被采用的人口迁移项目之一。在人口调查中 ,所有的人都可被分成迁移者和非迁移者 ,利用“出生地”资料 ,不仅可以获得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据 ,而且可以获得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口迁移信息。这一方法的优点是 :便于调查 ,所得信息准确、全面 ,但其局限也同样突出 ,如不能反映人口迁移发生的时间和迁移次数等。在运用这一方法时 ,应注意将出生地信息收集完整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中国女性省际婚姻迁入的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省内和省际迁移(包括城乡间、城市间及乡村间)日益频繁,学术界对迁移和流动的讨论也十分活跃。有关迁移动机、迁移的选择性、迁移人口的特征以及迁移、流动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已多有论及。但是,以往的研究比较重视男、女劳动力以务工经商为动机的迁移和流动。相对而言,对以婚姻为动机的迁移(本文简称为“婚姻迁移”)的研究则稍嫌不足。以婚姻为动机的迁移者多为女性,与其它迁移不同的是,婚姻迁移是一种与自然性别关系(sexratio)和社会性别关…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生活中,人口的迁移活动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突出地表现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的构成等方面。人口的地区再分布能够消除各地区和各居民点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实际存在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因此有必要在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保障人口潜力平衡的基础上制定出人口迁移政策。但是,不适当的迁移政策会加深迁移给社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迁移过程规模过大也会破坏人口、经济和社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所说的宣传,是指信息发出者与对象之间进行的交流。可以定义为: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传递各种不同信息的过程。它的目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使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共同的理解和认识。 在宣传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要素:信息源、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信息接收者、宣传效果。 所谓信息源是指信息发出者、信息的来源是哪一级的政府或单位发出的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11.
对流动、迁移人口进行更为详情、深入的调查,是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一个新突破点。就一个国家或一具地区而言,总人口规模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情况,社会经济活动的各方面,都与它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总人口的了解,人们往往惯与户籍人口相联系。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深入,人口的流动、迁移十分频繁,因而了解常住总人口的情况,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口的省际迁移,是指青海人口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人口迁移,以改变迁移者常住户口所在地为标志,迁移对象是指全体人口,凡是在省与省之间定居性的人口迁移,以转移户口为界线,一律称为省际人口迁移。它意味着人口常住地在省与省之间地理空间上的变动。一、省际人口迁移的总量与阶段青海人口的省际迁移,历年的统计资料不完整。1954年到1979年的25年中,只有人口迁入与迁出总数,没有区分省际之间与省内地区之间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具体数字。1980年到1986年,省公安厅人口年报中,划分了省际人口迁移与省内人口迁移的具体界线,分别列出了具体数字,所以这七年的统计数字是比较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吴红宇 《南方人口》2005,20(2):53-59
本文就劳动力迁移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劳动力迁移者的角色定位.文章分别把迁移者定位于劳动力的供给者、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地区商品的消费者和家庭的生产者.文章在每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各角色定位的模型,然后通过分析找出目前中国可能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文章结论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阻碍劳动力迁移的根本原因,在逐步放松户籍管理制度的同时,给农民工以国民待遇是我们制定所有政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在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背景下,准确理解当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内在逻辑,对于改善流动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和推动高质量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表现为流动人口及其家属迁移,不同家属之间迁移存在一定的关联逻辑,并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留意愿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单个家属迁移来看,农业户籍家庭配偶迁移显著降低了农民工居留城市的意愿,子女和父母则体现为正向作用;非农业户籍家庭配偶迁移也对其居留意愿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子女和父母迁移则不具有显著影响。从双重家属迁移来看,配偶兼具外出工作和家庭照料双重角色,使得配偶迁移在家庭化迁移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配偶迁移对其他家属迁移造成了显著影响,这种作用在不同户籍家庭之间存在明显不同。从多重家属迁移来看,在双重迁移的基础上的父母迁移有效促进了其居留意愿,而配偶迁移则降低了其居留意愿。因此,为推进中国流动人口市民化,需要在尊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更为精准的家庭迁移政策,才能更好地有序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安居。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伴有户籍的相应变动,而另一种类型则没有户籍的相应变动。我们将前者称为永久性迁移人口,而将后者称之为暂时性迁移人口。辜胜阻等人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迁移人口中永久性迁移人口和暂时性迁移人口的异同,发现二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行业、职业、迁移流向和迁移距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辜胜阻等,1994)。与此同时,二者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各不相同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迁移人口的婚姻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迁移人口作为迁移过程的主体和迁移行为的具体承担者,他们的迁移行为必然会对他(她)现实的或未来的婚姻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人口迁移与婚姻:理论说明迁移人口指的是时间序列中发生迁移行为的人的总和。在这里,迁移人口具体包括永久性移民和暂住人口。其中前者又分为带户口以改变定居点的迁移者和没带户口但事实上移居一年以上的迁移者,后者是指在本户居住一天以上一年以下者。从迁移人口的婚姻角度出发,所有15岁以上的迁移者都处于婚姻的某一状态:未婚或已婚。因此,就婚姻状态而言,一定年龄的迁移人口又可划分为未婚移民和已婚移民两种。1.迁移行为与婚姻迁移是一种社会行为,而婚姻是一种制度。这两者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因此,无论个人如何迁移或迁移何处,他(她)们迟早会与作为一种制度的婚姻生活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测点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健康选择机制。将滞后一期健康状况作为当期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初始影响因素,解决了健康与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分离了农村劳动力的前期迁移状态,有效区分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的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迁移距离呈现正相关关系,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外出打工迁移地点相距家乡较远。而对于已经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一旦遭受健康冲击,则将发生回流的现象。健康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女性婚姻迁移的态势和特点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从1985年至1990年全国直接报告以婚姻为动机的女性迁入者共4325747人,占同一时期女性迁入者总数的28%和全国迁入者总数的12%。因此,无论从婚姻迁移问题的复杂性来看,还是从女性婚姻迁移者所占的绝对及相对数量来看,从女性研究的角度来深入分析中国婚姻迁移的态势和特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基于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一些典型调查资料,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婚姻迁移态势、特点及婚姻过程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外来人口迁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8年四大城市的外来人口问卷调查资料,运用多层次Logit模型分析影响大城市外来人口迁移行为的个体因素和迁入地因素。研究发现,外来人口的迁移行为发生较大的变化,城城迁移所占比重的上升导致性别、婚姻状况以及户口类型等因素对迁移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迁移更多地表现为以家庭为单位;由于外来人口在就业和工资收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加之迁入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就业岗位的增加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并且其预期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脱离;城市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对非正规部门劳动力产生了挤出效应,减小了潜在迁移者的迁移概率。  相似文献   

20.
西南农村妇女东迁婚配态势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舀的笠济毕制改革、农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封闭式人口逐渐向开放式人口转变。在人口移动的大潮流中,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农村女性人口东迂婚配现象,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农村女性人口省际婚迁中的特殊现象 1.婚迂规挺日越庞大,流势逐渐增强。 省际婚姻迁移是指与居住外省的异性结婚而进行的迁移。这种迁移活动的主体以女性居多。解放以来,省际婚姻迁移一直存在,但数量和规模郁不大,没有形成迁移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际婚姻迁移,尤其是农村女性入口j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