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游戏人生     
以一种什么方式营造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问题。在我看来,最美丽的人生应该是“游戏”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游戏人生”,不是指对事业、对生活不负责任,而是指应该以一个相对超脱的心境对待生命中的一切。书画大师启功先生幽默地对名誉和生死的态度,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启功先生名扬海内外,不少单位请他讲学。出于礼貌,开始时都要说上一句“下面 请启老作指示”。启功说:“指示不敢当,因为我的祖先原来就活动在东北,是满族,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所以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说’……”启功先生年过九旬,可…  相似文献   

2.
正王杰,字劲松,河南省台前县人,1989年出生,专科学历。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研究生班学员,河南省书协会员。自幼师从乡贤王德新先生,从颜柳欧褚的唐楷入手,上溯钟王,下追当代,正面强攻楷书,并以几可乱真的启功体书法引起书坛关注。为弥补书法理论不足,201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研究生班学习。2015年10月,在北师大美  相似文献   

3.
牛颂 《中国民族》2015,(9):76-76
那年拜访启功先生,是为了编辑纪念北京雍和宫对外开放20周年的一本专辑,要请先生题写刊名"心系雍和"。走进北师大小红楼启功先生的寓所,印象里就是间墨香清新的书房。只见靠墙是一排两米多高的书架,线装古籍和琳琅满目的书组成一面书壁,书架顶端悬挂弘一大师的横幅:"南无阿弥陀佛",下方挂着弘一大师遗照,为丰子恺居士所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因内人患病和家务之累,常常是朝发夜归,常往返于呼和浩特与北京之间。2005年6月30日,又因朋友之大事,我一大早就到达了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在进城的车上我闭目养神,忽听到了收音机里播放了启功先生仙逝的消息。一时间,我没有更多的感慨和更多的悲恸,只是合掌为先生默默地祈祷……先生终于脱离了苦海,终于脱离了红尘,先生原本就是超脱之人。先生曾多次说自己不是“书法家”,这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恐怕不止是谦虚。至少,让那些空有虚名胸无点墨、只会背写一阙半首古诗、只会抄几句名人名言而故作风雅、自己还觉得像个什么“书法家”…  相似文献   

5.
林松 《回族研究》2015,(2):117-126
著名穆斯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松(1930-2015)2015年2月14日11点30分在北京归真,享年86岁。2月16日上午,先生殡礼在北京牛街举行,数百人闻讯赶来送别,场面十分感人。在随后的2个多月时间里,各地清真寺、学者、穆斯林群众自发组织了一系列追思会,表达缅怀之情。先生担任本刊顾问18年,与刊物渊源甚深。本刊本期刊出2篇故文、2篇怀念文章以示对先生的追念。  相似文献   

6.
张舜徽先生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毕生研治国学,著述繁富,成果丰硕.其贯穿于整个治学生涯的学术志趣、学术胸襟以及严谨博通的治学道路、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有关治学的诸多方面,堪称自学成才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7.
<正>我刊学术顾问,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因病于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郑先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社会运行学派开创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著述等身,桃李芬芳。自2001年起郑先生受聘担任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起受聘担任我刊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8.
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顾问,原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纳忠先生,因病于2008年1月24日下午在北京归真(去世),享年99岁.  相似文献   

9.
为帮助民族、宗教干部提高民族、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需要,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共同举办民族、宗教干部进修班,巳于3月11日开学。进修班由市民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任班主任,邀请中央民族学院民族  相似文献   

10.
正李小可走了,世间再也看不到那个永远满面笑容的"艺术行者"李小可了。2021年4月20日11时,著名艺术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画院艺委会顾问、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小可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李可染艺术基金会沉痛发布讣告:兹定于2021年4月26日8时50分至11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李小可先生告别式,疫情防控期间不设灵堂。  相似文献   

11.
中华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国学经典凝聚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我国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最有用的知识"。因此在现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有针对性的引导当代青少年汲取国学经典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助力当代青少年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全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12.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费孝通同志,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费孝通先生曾任本刊特邀顾问,长期以来对本刊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支持。对他的逝世,本刊表示深切的悼念。费孝通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中华民族那个纲,满族那个目”启功先生访谈爱新觉罗·启功先生作为中国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早已蜚声中外。为了我们这份已经出刊整整300期的、目前我国唯一的一份国家级民族类期刊,也为了我们这个今年新设立的“名人与民族”专栏,更为了拜见我们仰慕已久的...  相似文献   

14.
著名边疆史地专家、藏学家、图书馆学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中央民族大学吴丰培教授因病于1996年3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87岁。 吴丰培先生,字玉年,祖籍江苏吴江县,1909年9月29日(农历)生于北京。193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所,师从著名明清史专家孟森教授,专攻明史。1935年毕业后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编辑。抗战爆发后,先后在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就职,任讲师、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调中央  相似文献   

15.
正格桑翁姆、罗静萍:蒲先生,您是一位学有所成的藏学家,师从著名的才旦夏茸大师,首先能谈谈您是因为怎样的契机学习藏文,并成为大师的学生?蒲文成:我在1979年考入西北民族学院攻读古藏文硕士学位时成为才旦夏茸先生的学生,关于这段经历,我曾写过一篇《回忆导师才旦夏茸先生》的文章,2015年发表在《中国藏学》上。我个人是很偶然走上学习藏语文专业道路的。我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中学时期本来喜欢数理化,1960年我临近高中毕业,时值国家最困难时期,组织照顾我,给我提前安排了工作,在乐都  相似文献   

16.
黄维忠 《中国藏学》2017,(3):188-189
<正>黄明信先生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藏研中心)有着不解之缘。黄先生系藏研中心干事,《大藏经》对勘局顾问,《中国藏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过黄先生的多部学术专著,《中国藏学》发表过黄先生论文、回忆文章多篇。我们不妨以按年的方式展示黄先生与藏研中心的不解之缘。1988年《中国藏学》创刊之际,黄先生即与谢淑婧、丹珍卓玛合作,在汉、藏文版上发表《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先生是中国当代历史学界的宗师、巨匠,他不仅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史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功勋卓著,而且是中国回族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2005年是白寿彝先生诞辰96周年,逝世5周年。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白寿彝先生在各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示纪念。一、白寿彝先生学术成就的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12日,"企业人类学:实证与应用研究"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民族研究>编辑部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学术筹备办公室联合主办.近20位会议代表分别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盛世同乐公司,中国航油集团,知识产权出版社等10多个单位.会议由<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刘世哲编审主持.  相似文献   

19.
公元2005年4月25日晚上10点钟,我刚从人大上完课回来,打开电子邮箱查看有无邮件,像往常一样总是要先扫描一下网上新闻,发现赫然闪出一条惊人的消息:费孝通先生因病于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这一噩耗可以说不啻是和煦的四月忽然刮来了一阵寒风,我心里沉闷闷的,半晌无语.快晚上11点钟的时候,不知道哪一位发来一条手机短信:据悉费孝通先生昨日仙逝/一代宗师悄然而去/我怀着一颗敬畏心与一份失落感/请各位社会学人类学同仁志哀!虽说我与费先生并无直接的交往,但人类学大师的驾鹤仙去,还是令我怅然久之.24年前聆听他做报告的情景又依稀浮现眼前,恍然想起我当初也曾对先生有过景仰之情.  相似文献   

20.
1980年8月26日,夏末的北京已经不再那么酷热。重新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班禅大师早早就起来了。在习习晨风中,他感到心情格外舒畅。想到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大师比往日提早结束了锻炼。吃过早餐,他一边翻阅藏、汉文字的文件材料,一边等待着出发的通知。一会儿功夫,杨静仁来了,他高兴地对班禅大师说:咱们走吧,去见一位老朋友。汽车很快地开进一个古朴幽雅的四合院,原来他们到了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的家。邓小平已迎候在门口。班禅大师迈下车,快步走向邓小平,两人有力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邓小平和班禅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