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学研究之五 梦:时间与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时间、存在、事件、意识和潜意识关系的考察,认为梦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一种叙事行为。与意识中的叙事一样,梦中的叙事也是为了抗拒遗忘,寻找失去的时间,并确认自己的身份,证知自身的存在。梦的基本语汇是梦象。在从梦象到梦境的过程中,一种叫做梦境“蒙太奇”的叙述行为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在叙事、抒情、说理这三大人类的文化冲动中,叙事更为基本,因为只有叙事既是一种意识行为,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中,"梦"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元素,以《三言二拍》为例,其中的梦元素叙写现象就较为突出。从本土文化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叙事现象,可称之为梦象叙事。梦象叙事在小说文本中具有独特的叙事学意义,它既是不同于西方的小说预叙手段,也是小说篇章结构的建构手段,是作为小说艺术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这种叙事现象的背后是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的投射,因而梦象叙事也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学意义,"天人相感"的天人关系论成为促发梦象叙事的哲学基础,同时以民俗心态为主的民族文化心理又是孕育梦象叙事的生活文化土壤。对梦象叙事还可从叙事文化学的角度作纵向的深入研究,这对中国古代小说民族特性的发掘和本土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晓峰 《北方论丛》2012,(2):115-120
《左传》涉及梦的叙事共计29处,记梦是《左传》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的梦象以及巫史占梦,符合生活与事理逻辑,是对社会生活的虚幻反映和抽象玄思。有的梦象带有原型意象特征,是民族集体意识的表象。巫师的神秘释梦方式逐渐被史官的重人事重逻辑的释梦体系打破,反映《左传》叙事文化由巫到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散文的梦象观及其文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海 《人文杂志》2007,(6):125-129
先秦两汉散文的梦象观及其文学表现呈现出复杂的走向。传统观念把梦视为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活动,可以生于人的康健状态,也可以生于人的病态。医学理论则认为梦是人的病态的产物。道家散文在以议论方式说梦时,认为梦生于人的病态,而以寓言描写梦时,往往把梦境看作是正常的生命活动。巫术思维及相关作品承认梦的预测性,能够加以验证,道家散文则反复渲染梦的真幻难分。  相似文献   

5.
贺爽 《船山学刊》2005,(1):120-123
《喀尔美萝姑娘》是青年郭沫若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它用长达2000多字的笔墨描述“我”的一个与情爱有关的梦境,试图用“我”的夜梦描写,揭示人的潜意识心理特征,验证精神分析学关于梦的观点,即:夜梦是潜意识愿望的满足。  相似文献   

6.
虚幻意识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太平广记》梦之研究焦杰陕西师大古籍所梦是人睡眠时脑细胞间歇活动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却认为梦是神秘的启示,是超人间活动的反映,并企图通过分析梦境来预知吉凶、把握命运。也有人利用人们对梦的迷信,...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梦文化发展史上,梦描写经历了由带神学性质的梦象纪实到主观情感自由创设的梦文学之跨越式飞跃.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庄子对"梦象艺术"的开创是其转变的关键.庄子"以梦为文",拉开了中国梦文学发展的序幕,在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庄子是中国"梦象艺术"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浩 《东岳论丛》2007,28(4):126-130
潜意识或无意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潜意识并不是没有意识,它同意识相互转化,并在深层次上对人的语言、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代文献所记述的梦,由于其内容迷幻离奇、魂魄恍惚,从而使生理梦境、精神梦象、心理梦景等特殊的下意识活动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其实,梦的含义与人的愿望、欲望或理想相似,总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而梦是人的心理选择结果,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虽然做梦人不能自觉地选择做梦的内容,但在文化“筛子”的淘汰下,无关紧要的梦被人们遗忘忽略,而与一定文化价值观相符合的梦则被凝固留存,经过浓化渲染,成为缤纷多彩的梦文化不朽主题。于是,作为一般现象的人类梦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梦境的闪回、梦中的热恋、梦态的实现都成为具有深厚社会内涵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左传>的梦象与先秦史官文化存在诸多关联.史官的重要职责是沟通人神,梦象是史官沟通人神的重要方式.史官是梦象文献的记录者、保存者,<左传>的 许多梦象都出自史官之手.史官的职责使得<左传>的梦象重视人神之间的血缘关系及祭祀的规范,史官的思维方式使<左传>梦象具有象征性,史官所持的理念则使<左传>梦象具有道德评判属性.  相似文献   

11.
潜意识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直接支配、潜在参与、合并意识参与三种形式。潜意识对犯罪的影响表现为它既可以是直接个体的犯罪行为,又可以参与有意识的犯罪之中,使犯罪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根据潜意识在犯罪行为产生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将潜意识犯罪分为支配型、叠加型、递增型、诱发型、附着型等五种类型,分别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2.
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李庆信如果说世界“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①”,那么,小说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投影,当然也具有其依存的时空条件,并且是在叙事的时空关系中建构起来的。尽管小说的叙事时空既不等于客观现实时空,也不像造...  相似文献   

13.
《琼州学院学报》2019,(1):83-90
中日两国学界对吉本芭娜娜文学进行过多方位的研究,但仍旧缺乏对其梦境叙事的系统梳理与分析。吉本芭娜娜在其文学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梦境叙事。不同时期的作品的梦境叙事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些梦境描写按其创作历程,可分为"多元化的梦境叙事""梦境叙事的直白化""梦境叙事对心理描写的烘托"三个部分。吉本芭娜娜之所以善于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梦境叙事,是与其个人体验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浅析古希腊悲剧中的“人性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曾对古希腊悲剧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并总结出其中的酒神精神。然而这种酒神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创造力,也往往包含着一种极大的破坏性。细查这种破坏性在古希腊悲剧当中的表现,即为悲剧中不同人物的恶的行为,也反映了自人类形成之始即有了潜在的恶的本性。这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心理结构说也颇有相似之处,人的潜意识里始终存在着冲动的、野蛮的原始欲望,虽然被意识所控制,但是仍然会为满足这种欲望而做出不善的行为。因此分析人性恶也就成为了解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94-97
《左传》中的许多梦象生于恐惧心理。有的生自战争恐惧,参战将领的梦象出现在交战前夕,梦象与战争恐惧的关联有的很明显,有的则比较隐晦。有的梦象生自对权力危机的恐惧。权力危机又有内忧和外患两种类型,有君主的权力危机,也有臣下的权力危机。有的梦象生于复仇恐惧,因担心被害方复仇而出现梦象。  相似文献   

16.
论对象潜意识与自我潜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意识和意识一样,都是人的整个精神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谓对象潜意识,就是主体自我关于对象的潜意识。一般说来,它有三个来源:一是伴随意识活动,而被无意识地摄入头脑的那些对象;二是原先曾经意识过,而后进入潜意识那些对象;三是潜意识自我想象、幻想所建构的那些对象。所谓自我潜意识,就是主体关于自我的潜意识。它包括自我存在潜意识、自我无主潜意识和自我无为潜意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王立新 《社会科学战线》2023,(5):163-176+282
古代以色列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女性在性别政治结构中作为“第二性”的不平等地位表现在各个方面,也体现在希伯来经典主导叙事中关于一个个女性命运的故事文本上。然而从整体叙事来看,其中同时也存在着女性不甘于接受父权制社会的绝对法则,寻求通过突破两性关系中既定的自身从属性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在特殊历史关头获得了性别政治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的书写。她们对男权抵抗的行为与希伯来经典宏大的主导叙事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传达出另一种声音,这另一重叙事构成了关于女性书写意味深长的“上升的修辞”。  相似文献   

18.
继《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之后,刘文英教授又推出新著《精神系统与新梦说》。作为前书的续篇,新著进一步完成了精神学的理论构建与系统阐释,深入、全面地展开了他在戤年前提出的“新梦说”。作者肯定了现代西方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吸取东方文化的思想资源和阴阳互补的思维方式,建构了一个融合中西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学理论体系。作者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人的自觉意识和潜意识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一阴一阳,使整个精神系统成为“负阴抱阳”的阴阳…  相似文献   

19.
"奇异"作为莱蒙托夫抒情诗中的"标识性"词语,生成于诗歌写作的土壤之中。"奇异"是照亮莱蒙托夫诗内世界和诗外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的灯盏。它既是诗人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体验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也是莱蒙托夫诗歌的一种本质性内涵。  相似文献   

20.
龙钢华 《江汉论坛》2007,(12):71-74
时间,作为万物的载体和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小说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小说史上,作为环境的时间艺术,其嬗变的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追求客观真实的时间环境和注重主观意识的时间环境.而在主观时间中,又主要体现为心理时间的泛化和叙事时间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